浅谈课堂教学中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

时间:2022-08-14 07:43:15

浅谈课堂教学中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普遍认同的最优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各项活动的开展,如何将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与信息技术课堂中以技术操作为主的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德、智、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同行作一探讨。

一、打破学科界限,使美术备课信息化,信息技术备课美育化

在普及信息技术的今天,美术教学的内容不能再局限于书本教材,需要积累大量的美术作品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艺术欣赏的感悟、创造和艺术素养。所以在日常教学之余,我改变传统的手写教案,从教学互动方面考虑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的电子教案。我把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料,如教材、录像、图片、作品等整理扫描输入电脑转化为数字信息,再充分利用学校互联网,浏览美术资源信息网,将相关美术资料进行类化、细化、转化,组成丰富的美术资源信息库。然后利用声、光、色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软件(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宽广、直观,以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如《网页设计》一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上网搜索学生作品和网站的优秀作品,把不同风格的内容整理并收藏起来,以此为实例,将网页制作的风格、版面设计、变化统一、均衡呼应以及图文、色彩整体协调等设计原则,和学生一一探讨,引领学生登录我收藏的网站,在网站上浏览、欣赏这些学生的优秀网页作品。因为都是学生作品,所以网页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欣赏完之后,学生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然后由信息技术教师带领学生根据网站的整体设计风格,自己设计出一款表达一定主题的班级网页,并让他们把自己的构思在微机课上用网页制作软件做出来,这样经过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学生做网页作品,就会有的放矢。我的学生每年都有作品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时间的“表情”》一课时,我先用flash做好几个造型独特的钟表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我让学生在电脑上用绘图软件,把自己心中的时间表情绘出来,学生的创作欲望很强,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每人都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时间表情,我又用电子教室软件把优秀的作品,给大家作了现场展示,有的同学的表情还会动,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使全班的同学的奇异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分享,每个人都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使美术课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传统教学是教师在黑板上教学生画各种各样的线条进行素描,在纸上用彩笔教学生画水彩,然后总结出一些规律,灌输给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单调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美术教学发展的步伐。我们不仅应教会学生用手中的彩笔绘国画,用手中的铅笔画素描,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能运用pohotoshop等软件来表现对生活的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比如我在教初一美术时,就结合初一信息技术课第二章“图像的获取与加工”中用photoshop来处理图像的内容,来上美术课,直接跑到微机室,和微机教师一起上,教学生绘制“奥运五环”“处理旧图片”“服装穿着”“风化效果”“图像合成”等内容。学完之后,建议学生制作纪念章、广告等较实用的效果,使学生体会到电子绘画技术在造型、色彩、修改方面快捷、丰富的优势,真正认识到数字图像技术所拥有的不同特点,同时也认识到数字图像技术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既学会了知识,又懂得了在运用新技术时也要遵循社会道德,不能技术造假和恶搞等,提高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既填充了美术与信息技术单科的不足,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迎合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学生亲身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学习效率和学习的兴趣,当然这更需要美术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的良好配合,以及美术教师平时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安丘市联谊中学)

上一篇:蝶儿如此美丽,蜕变却万般痛苦 下一篇:教师是谁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