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时间:2022-08-14 03:53:02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正在走进一个崭新的变革时期,但目前,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只“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的现象仍存在于教学中。因此,教改势在必行。面对现实,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让学生爱语文

要想让学生爱语文,教师先得爱。只有教师热爱语文,对语文教学有浓厚的兴趣,锐意改革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才能更积极、更完善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作为学习型社会的个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时刻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用全新的理念来教学;作为学校的主要施教者,教师要使教育主体自主发展,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和决策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应富有创造性的活力,应以学生的认识和发展需要为中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从思想上不再把语文学习仅仅看做是功利性的,一味地为考而学,而是将语文学习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追求,从而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语文,这种主动意识和主动精神是培养他们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动力。

二、让学生变学习的“接受者”为“参与者”

传统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主导教学是前提、是基础、是保证,学生则居于从属、被支配的地位,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们提出了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的要求,所以现代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自主”,让学生变“接受者”的身份为“参与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在教学中引导得法,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真正的自主。“放”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课文中的有关知识内容;教师在学生学习时还要注意“收”,及时引导,适当归纳综合,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明确化、系统化、完整化。

三、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活教书可把死书本教活,死书本可把人教活”,确实,教师要把书本教活,要把学生教活,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

创造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多样性、差异性和非重复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标准答案,淡化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路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教法上稍加改动,巧妙运用,便可培养学生的个性。习惯上每周的两节作文课,一般都是学生面对一个固定的命题,然后听、想、写,周而复始……这样的作文课诚然锻炼了学生的当堂写作能力,为应试作了一些准备,但一贯坚持下去,必然会打消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以应注重学生“个性作文”的训练,我说的“个性作文”是让学生坚持每天写随笔。写什么?记录稍纵即逝的感受,捕捉曾经记忆的拼凑,感悟所见所闻的背后,拆解不吐不快的心扣,显示生活的节奏。题目随意,文体随意,字数也随意,写作要求真没了限制。自由的作文会让学生主动留心生活,仔细观察事物,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写作时思维开阔,取材广泛,敢于创新,再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写作经验自会丰富起来。

四、让学生来评价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评价方面,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唯一评价者。在教学中,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让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实际上自我的肯定更能促进个人建立很强的自信。怎样增强学生的自信呢?从最寻常的课堂提问说起,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回答,他们在回答中便可有所体会,并能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问题回答,让学生兴奋之余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主动探索知识,完善自己,学习水平自然会提高,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

教学一课、一单元或一个阶段时,可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及自己的掌握情况出一份检测题。要求题量适度,有重点、难点,不出偏题,有做题和评价讨论,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了了解,这将促使他们去巩固旧的知识,从而“温故而知新”。当展开新的学习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的侧重点会更有针对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江苏农村高中英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下一篇: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