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2-06-18 05:54:08

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电工基础;研究性学习;探究;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了能切实转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在高中阶段设置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每周为三课时,以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是笔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研究课题,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学习兴趣可言,因而也就别谈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模式,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布置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表的量程?要求:(1)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2)如何确定这些数据?(3)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4)你能否制作一电表(可能的话)?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5)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先让学生初步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当学生在近一周的准备、实施、讨论、查阅资料、教师指导等这些工作后,进行分组总结时,每组的总结报告都很精彩,其中第三组还制作了一只直流电压表。虽制作粗糙、精度不高,可它是一只实实在在的电表,当拿到总结会上时,其他组同学的羡慕之情,还有第三组同学的自豪之感,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二、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研究课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电工基础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并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1)电流流入方向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2)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3)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4)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应电流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

三、结合评价体系的改革,充分突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旧的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来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即考试分数高,被称为好学生,否则就是差生。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评价体系,它力图克服传统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把评价看作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手段,使评价完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即从“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研究性学习过程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它只重过程而轻结果,通过学生平时的“所作所为”来综合评价学生。而平时资料的积累,我们是通过“成长记录”的方式,记录下学生自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就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及进行这一项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方方面面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等。

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上一篇: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一篇:钳工技能竞赛训练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