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广告英译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13 11:26:34

茶叶广告英译策略分析

摘要:广告是为了某种目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公开而广泛的传达某种信息的宣传手段。茶叶作为中国贸易的大宗,在世界出口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份额,加强茶叶的广告宣传是茶叶国际化贸易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茶叶广告的英语翻译成为广告宣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当前茶叶广告英译的指导原则入手,分析现在茶叶广告英语翻译中的现状,进而提出茶叶广告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茶叶广告;英译;策略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饮茶文化。古代时期,茶叶是中外交往贸易的主要产品,海外诸国均以获得中国的茶叶为荣。而现在茶叶市场上,各国的茶叶品牌充斥其中,中国茶叶要想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提高茶叶质量,更要加强茶叶的广告宣传。茶叶广告就是茶叶的一面旗帜,它不仅标识了茶叶的品种、产地、特性,更加诠释了茶叶的文化内涵,是茶叶销售的先行者。成功的茶叶广告翻译不仅要准确地翻译出茶叶广告的汉语表达意思,更要结合中外文化差别,将茶叶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国际消费者。

1茶叶广告翻译中的指导原则

1.1目的论

1971年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卡塔琳娜•赖斯最先提出了功能主义理论,他将文本功能作为翻译评价的价值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的功能评价译文的翻译质量。之后赖斯的学生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学说,提出了“目的论”的概念,认为是整个翻译的结果和成效是由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的。后来各个学者又在目的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认为翻译是一种为了特定目的而设计的行为,而且还必须遵循忠诚性原则,让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不能进行交流的语言实现顺利沟通。总而言之,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就是指翻译是一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双方之间的交际沟通,最终达到相互理解。因此,翻译行为的过程最终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目的决定论。[1]在目的论指导下,原文在翻译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更加倾向于译文和译文读者,目的理论成为翻译学的最高原则。广告从广义上说就是通过付费方式向公众介绍产品、服务或理念的信息交流。茶叶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注意,促进销售,进而获得经济效益。因此茶叶广告的英译也就是跨越语言和文化交流的障碍,在英语的语言文化中传播中国语言中的广告信息和祁使功能的行为。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吸引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注意力,促成购买行为,才是茶叶广告英译的最终目的。[2]

1.2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法国心理学家斯铂佰和英国著名语用学家威尔逊共同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交际都受制于关联,这反映到语言学中就是语境的认知定义取决于感知、记忆和推理的心理假设。人们认为交际成功的关键是实现最佳关联,即必须在交际双方共同的语言环境下找到最佳关联。在语言交际中追求的并不是最大关联,而是要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1991年Crutt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中去,他将翻译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把目光集中在翻译者的思维和心理活动上。Crutt的关联理论将翻译行为从整个静态的硬性翻译中解脱出来,开创新的研究范畴,开始注意原语文本与目的语在交际中的语境效果,同时强调翻译者的心理过程对整个翻译的效果叶起到一定的效果。他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也成正比的,要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找到原文本与译文语境的关联性。由于语言语境、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用语境的差别,导致原作者和读者在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碍,读者可能无法与原作者的假设产生共鸣。译者作为原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的中介,必须要对原语和译语的差异进行正确的估计,找到二者的相同之处。[3]

2茶叶广告英译的现状

2.1茶叶广告缺乏品牌优势

纵观国际市场上,各国的茶叶品牌在销售上都超过了中国,而中国茶叶虽然作为茶叶故乡,销售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中国茶叶存在着有名茶无名牌的情况,茶叶的广告宣传并没有建立起中国茶叶的品牌效应,中国茶叶品牌在国际销售市场上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茶叶的销售。中国茶叶大都是以地方命名,形成了茶叶的区域品牌,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庐山云雾、洞庭湖碧螺春,这些都是地方名茶。[4]但是一种区域品牌下仍然有好多种茶叶系列,同一种区域品牌的茶叶也有可能出自不同的企业厂家,这就造成了茶叶品牌的混乱。人们只知道西湖龙井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西湖龙井的茶叶品质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企业生产、加工、包装,都会影响到茶叶的质量。这样质量好的茶叶、质量不好的茶叶同时使用一个区域茶叶品牌,无形中对茶叶品牌有所损害。有的人可能买过一种质量不好的西湖龙井,转而对所有的西湖龙井都形成偏见,认为西湖龙井质量也就那样。这样的茶叶广告在中国本土市场上都没有区分度,翻译成英文,再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的茶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就更加没有品牌辨识度。

2.2茶叶广告翻译不准确

一般的广告用词都比较艺术化,尤其是茶叶广告,因为茶叶浸润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所以在茶叶广告词的编辑和设计上总爱加入中国古代的传统元素,尤其在遣词造句上讲究文雅和对仗,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茶叶的文化内涵,进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进茶叶销售。但是,这样的广告词在英译过程中难度比较大,有一些中文的遣词造句在中文语言的表达中是简洁精炼的,但是在英语语言的翻译语言中就需要一大段的文字进行描述,造成茶叶广告在英译中的冗长繁琐。其次,就是中国的茶叶品种众多,即使是同一茶叶品种,其在颜色、形状、味道、口感等方面也有细微的差别。在茶叶的中文广告词中通常都会对茶叶的口感、味道进行描述,但是,在英文的广告词翻译中,就不可能准确表达出广告设计者想要突出的重点。例如,仅是茶叶的香味就有浓香、清香、醇香等多种词汇描述,而在英文翻译时,对茶叶香味的翻译总不能准确的译出,即时是能译出,有时也需要一大堆修饰语进行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茶叶广告词的表达能力。

3茶叶广告中的英译策略

3.1删译法

删译法一般用在广告的正文翻译当中,具体地就是指在广告翻译时,将不符合译文语言规范的或达不到促销效果的丧失语言文本功能的广告词进行删减,进而增强产品的促销宣传,强化企业理论和企业文化。例如中国人在消费过程中非常注重信誉,因此在广告语中就会市场突显出来。在茶叶的广告宣传中也惯用“信誉第一,顾客至上”。这在中文广告词中一种很有噱头的标语,但是这翻译英文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而且西方人在购买茶叶时更加注重茶叶的口感和品位,这样的广告词就会显得啰嗦。相比之下,如果能够用英文讲茶叶的性能、口感等实用价值凸显出来,会比较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为消费者选择提供更加明显的提示。

3.2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在确保句型结构和语法正确的情况下,译文的表述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直译法一般运用在目的语与原语之间有文化相通处的基础之上,让人由广告语产生联想。诸如武夷岩茶就翻译为RockTea,武夷岩茶生长在岩石之间,自然健康,形成了一股岩韵,而在西方文化中岩石也是顽强、振奋之意,将武夷岩茶进行直译,更加贴合中西方共同的审美需要。黄山毛峰、玉露、白牡丹等茶叶名称在翻译的时候由于中西语境在表达效果上没有太大出入,所以也直接采用直译法,翻译为YellowMountainFuzzTip、JadeDew、WhitePeony。而且这样的直译达到了最佳的关联效果,用最简洁的表达方式让人们获得认知上的认同。而有的虽然没有实现最佳关联,但是却用直译法获得最大关联,这样的营销宣传方式在广告翻译中也是常见的。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功夫茶翻译成英文为KongFuTea,让功夫茶借助中国功夫的名声走俏市场,实现了茶叶销售的最大价值,但实际上中国本土的功夫茶主要是针对制茶的过程和工艺而言的。这就在广告翻译中充分运用到关联理论和目的论原理。

3.3意译法

在茶叶的广告翻译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够直接翻译的,还有很多在中外语境下表达的意思完全不相同,这就需要译者找到其中的关联处,进行意译。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红茶的翻译,在国内,人们注重茶叶的汤色,因此茶叶的品种也以汤色的颜色命名,如红茶、绿茶、白茶等,而国外则注重茶叶本身的颜色,红茶在未冲泡之前都呈黑色,故而将红茶以为BlackTea。[5]而对大红袍的英译就不能直接译为BigRedTea,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大红袍是一种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种,但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茶叶品种,不能从BigRedTea接受到任何购买的欲望,而且红色在西方人的眼中并不是吉利的颜色,这样的翻译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厌恶。

4结语

总而言之,茶叶广告的英译不仅是简单的英语翻译,还涉及到文化背景、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茶叶广告的英译不仅是简单的直译入手,更要在目的论和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寻求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最佳关联,实现茶叶销售的盈利。

参考文献

[1]郝全喜.翻译目的论对改进英译茶叶广告的分析[J].福建茶叶,2016(2):41-42.

[2]刘晓梅.目的论与汉英广告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55-58.

[3]罗凌萍.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37-38+85.

[4]张竹莉.浅析茶叶名称英译中的语用关联[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1):100-102.

[5]季绍斌.国内企业对外宣传资料中的宣传用语英译[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87.

作者:杨颖 乔丹 单位: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上一篇:广告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初探 下一篇:谈有线数字电视频道核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