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3 08:59:39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创造力是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区域,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功能。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区域,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功能。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激发兴趣; 打破权威; 勇于质疑; 动手操做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区域,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功能。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象力的基本情调,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常从改革教法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新异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时,把班里的学生按座次编号,先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约数,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这个数的约数个数有多少,学生一目了然,再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质数、合数”的概念。这样,学生以人代数,个个情趣高昂,气氛活跃,把学生推入创造思维的状态,而且使教学任务在观察、思考、探索中完成。

二、打破权威的桎梏

为了保护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打破权威对学生思维的桎梏,树立学生不满足教条式的掌握,要以自己的经验、心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使学生自觉感知的知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认知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勇于质疑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设疑问难,帮助学生释疑解难的过程,从有疑到创新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尤其是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设疑要目的明确,科学合理,小而具体,新而有趣,难易适度,富于启发,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创造性思维,并使其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四、引导学生善于合作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参与教学过程,应给他们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他们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培养其善于合作集智取长,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采取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机会,学生参与面广,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习惯。

五、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此可知,亲自参与、亲自操作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创新了方法,学到了知识。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给学生一点创造的时空吧。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不只是一句口号了。

参考资料

[1] 小学数学新课标

[2] 小学数学教师

[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4] 王木兰《课改思考:组织课堂争论培养创新精神》

[5]《小学数学教育》2009年第8期

[6]《学习新课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上一篇:浅谈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