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法

时间:2022-08-13 01:55:49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法

【关键词】创新意识 课堂氛围

质疑问难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07-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创新学习,最大程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一、营造宽松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宽松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保持最好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设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语言魅力的作用,善于使用幽默、鼓励性、和蔼可亲的语言,如“你真棒”“很不错”“谁能帮帮这位同学”等,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笔者让学生想办法把手中的圆柱侧面展开,随后下去巡视,发现部分学生按照书本的方法操作进行,其后鼓励学生积极开拓、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展开的怎么是一个长方形呢?”笔者趁势提问:“干得不错!想想,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非常活跃,把教学过程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在以上过程中,笔者运用了鼓励、和蔼的语言营造了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创造性的操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语言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获取信心,激发创新意识,但是,也要做到适度、适量,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行为过程。

二、培养质疑问难习惯,增强创新意识

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有效问题引导下,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增强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其大胆探索和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抓住一些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把教师的“教授”转为“引导”、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探究”,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时,笔者让学生将底面积和高完全相同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比较:将圆锥体装满水后,把水倒入圆柱体中;将圆柱体装满水以后,把水倒入圆锥体中。结果发现:圆柱体容器并没有被装满,而圆锥体容器的水却已经溢出。这时,学生们纷纷提出质疑。

生A:是不是操作错误呢?

生B:同样是等底等高,但两个容器的体积却不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圆柱体体积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呢?

生C:我们可以把圆锥体装满水以后倒入圆柱体中,看分几次可以把它装满,就知道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体积的几倍了。

生D:也可以把圆柱体装满水后倒入圆锥体中,看看可以装满几次,这样也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

在以上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质疑,增强了创新意识,并抓住有效问题对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进行科学探索,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意识

实践活动是创新意识培养的沃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磨练了永不放弃的意志。思维品质都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主动参与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思维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可操作程度,结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实践活动。首先,根据操作步骤所涉及的用具,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其必须具有安全性、便捷性、易操作性。其次,明确操作内容,鼓励学生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创新意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活动作适当点评,总结相关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时,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一根绳子围成圆的形状,大小也相近,然后通过测量这根绳子的长短就可以得出圆的周长;而有的学生把圆涂上颜色,在纸上滚一圈,再量留下的痕迹就可以得到圆的周长……教师对各种测量方法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接着引导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圆的周长总是该圆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得出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了创新性的操作,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有效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实践活动的开展务必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有秩序、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方能提高创新意识。

(责编 林 剑)

上一篇:好风送君上青云,职教发展正当时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校企共创职业培训网络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