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作用研究

时间:2022-08-13 10:44:57

人文关怀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我院所提出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前不良情绪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比较为: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之前,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大,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均

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对于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10-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针对宫颈癌患者采用相关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我院所提出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前不良情绪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4例宫颈癌患者中,最大年龄的患者是75岁,最小年龄的患者是27岁,患者们的平均年龄为(52.13±7.11)岁。患者中鳞癌21例,所占比例为25.00%,腺癌33例,所占比例为39.29%,腺鳞癌30例,所占比例为35.71%。根据患者实施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42例患者)对照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术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以下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2-3]:

(1)认真听取患者的述说,认同其内心的体验并做出同感的反应。护士应不断鼓励和支持患者,向其介绍手术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并进行现身说教。

在传统白内障检查中,视力是诊断患者视觉质量的主要指标。但是,有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初,并没有明显的视力受损,但是进行阅读时,就容易出现眩光或疲劳等症状。视力检查并不符合患者的主观视觉感受[1]。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方法,正确评估患者的视觉质量,及时诊治。本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眼内散射光以及对比敏感度(CS)三个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正确评估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3±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排除青光眼、黄斑病变或视网膜脱落等其他器质性眼病。均有过眼科手术史,BCVA超过0.5。根据患者发病形态的不同,分为三组:核性白内障组、皮质性白内障组、后囊膜下白内障组,每组各26例。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另外选择26例健康者为健康组进行对照。

1.2方法。

1.2.1视力检查。用综合验光仪结合电脑验光,根据“最佳矫正之最正原则”行主觉验光,得出所有入选患者及健康者的BCVA,用小数形式记录。

1.2.2眼内散射光。同一医师检测,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来测量瞳孔散光值。

1.2.3CS检查。同一医师检测,采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进行测量[2]。在暗室中操作,采用85cd/m2光源亮度的荧光照明灯箱设备,测试面板半透明,由上自下分为3c/d、6c/d、12c/d、18c/d等四个空间频率,测试距离是2.4米,患者进入暗室8-10分钟后进行测验。

1.2.4问卷调查。设计VF-14量表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在14项日常生活是否存在视力困难,包括佩戴了矫正眼镜之后的生活质量调查,以此调查患者对自身视觉的满意程度。每一个项目有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评分:0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基本不能进行;1分:日常活动总觉得有困难;2分:日常活动经常有困难;3分:日常活动有时不便;4分:日常活动没有任何困难。最终VF-14得分=14个项目平均分×25。最终分值0分代表任何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活动都无法进行;100分代表任何日常活动均无困难。[3]

1.3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四组BCVA、眼内散射光和CS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的BCVA、CS以及眼内散射光以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P0.05);后囊膜下白内障组患者的年龄、眼内散射光以及CS与皮质性白内障组合核性白内障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所示:

2.2VF-14评分与BCVA、眼内散射光以及CS之间的相关性。VF-14评分与皮质性白内障和核性白内障的BCVA、眼内散射光和CS相关性大(P

3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不可以仅靠视力检查来判断,还要通过CS以及眼内散射光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判断出患者的病情,确定出最佳的治疗时间,及时行手术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军,王宁利,康惠娟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早期视觉功能的临床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 2006,42(3):236~240

[2]彭程,赵江月,马立威等.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视觉质量的临床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1):1001-1006

[3]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47-1553

上一篇: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下一篇:急性颈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