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实验教学

时间:2022-08-13 05:34:42

如何加强实验教学

【摘要】实验能力多年来一直是学生的薄弱部分,“高分低能”这个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但实验才是一门科学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培养了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促进科学的发展。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成为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任务,这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科学思维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物理学史可以知道,大量物理定律的给出都是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思考,科学家们自创实验反复验证,经过几代人的延续与完善,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实验是物理科学发展的基础,故实验就应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实验教学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 我国物理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发挥主动作用,而教师应起到引路者的作用”,这句口号已经喊了很过年。但国内的应试教学还是占了大多数,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题的比值分有增无减,但学生的得分率却并不高,这也说明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欠缺。说起理论知识,学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用到生活当中或实验上,立马就变得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学生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高中课本上的物理实验不多,很多实验不是让学生想办法设计、创新,而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对于实验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都写得比较详细,学生不需动脑筋思考只要照做就行,或者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一遍,学生看看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对这个实验就有了固定的思考模式,一旦出现新的实验方法或对原实验加以改良,学生就不适应了。这种实验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可能有太多的发展空间,甚至是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可想而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成了一句空话。

二、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的可行措施

(一)、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

我个人认为学史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那个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那个科学家发现了那条定律,而是应通过学习物理学史明白一个道理,伟大的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也是慢慢的完善的,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的,我们不仅仅是要对他们致以无上的敬意,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现在我们有了更完善的科学依据,有了更先进的实验仪器,要让学生相信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构思原理。认真的、积极的思考,多阅读资料、多尝试、中间会有失败,但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二)、增加实验的教学时间,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用在了习题课上,老师讲一下基本内容,剩下的时间就是学生做题,老师讲题,直到学生在试卷上能熟练解题,然后进入下一知识点。用在实验上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仅限于空洞的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动手操作能力很差,“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一个实验,我个人认为至少应有2-3两节课的时间,老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里的课前准备并不是说老师认真的多做几遍实验,做到上课演示时不出差错,或者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在旁边观看就可以了。而是应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学案,学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所需器材(可由老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想)、(3)实验最初设想、(4)操作过程、(5)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6)实验改进方法、(7)实验现象或数据处理、(8)实验结论等。老师只需说明(1)、(2)两个内容,剩余的可让学生分组探讨,拿出可行方案,然后与其它组交流,指出其不可行或错误之处,相互完善,把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做完。课堂上不能完成的,课下完成,在下一节堂课上,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共享。这样也许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但学生参与了整个的过程,不仅仅是自己的,还可以借鉴别人的,开阔了思维,积累了经验,比做很多的应试题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鼓励、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上以外的物品来完成实验。

课本上的实验都指定了实验器材,实验室里的演示实验器材也是固定的,而且量少,只是起到了一个给学生观看的道具的作用。学生不会对这样的实验上心,更别说参与,这样的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任何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办法用别的物品来替代实验室里的器材,最好是每个人都能操作或感受一下。比如演示机械波的实验器材,学生尽管可以看出各个质点只是在原平衡位置上下震动,并没有随波迁移,但是体会不出质点与质点之间力的作用,因而不会明白为什么波会传播振动形式。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能否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人浪实验,几个学生模仿质点的振动情况,并手拉手体会质点之间力的作用,效果出奇的好,很多学生自发的组合来体会,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这一知识点印象深刻,都不需我再多言。

(四)、重视小实验,利用小实验给出课本上的知识定律。

高中课本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操作的实验并不多,但很多知识也可以通过小实验来得出结论。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关键是让学生明白物体下落的快慢不一样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作用,若没有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一样快。我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橡皮等简单物体来验证,学生给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种:一大一小两块同样的橡皮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结果同时落地,说明重的物体下落快是错误的;然后用一橡皮和一片纸片,把纸片揉的一点一点变小,一点一点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结果纸片的下落速度越来越接近橡皮,说明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

第二种:一大一小俩纸片竖直放置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结果几乎同时落地,说明重的物体下落快是错误的;然后大纸片水平放置,小纸片竖直放置,再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结果大纸片下落明显比小纸片慢,说明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

第三种:一块橡皮和一张纸片 ,纸片水平放置,与橡皮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结果纸片落得明显比橡皮慢;不改变纸片大小,改为竖直放置,或揉成一团,则纸片下落速度接近橡皮,说明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

以上三种方法都能证明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这一结论,同样的实验,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而且都很成功,所用的实验器材都很简单,这说明学生都很有想象力,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舞台,他们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五)、给定一种实验器材,让学生想象该实验器材都可以用于那些实验或改进那些实验。

以气垫导轨为例,它可以用于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实验。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两个实验里,第一步要做得就是要抬高木板,平衡摩擦力,而这是一个不好把握的尺度。如果将传统的木板改为气垫导轨,这一问题就解决了。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减少了人为误差。机械能守恒实验课本上用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的,但我们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不仅仅局限于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用气垫导轨做成一个光滑斜面,物体下滑过程也可以满足机械能守恒。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知道器材的广泛用途,还可以将实验归类记忆,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掌握。

(六)、增加一些课外的趣味小实验。

老师可以从课外读物获得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或者一些比较有趣的、简易操作的实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自己完成,并能阐明实验现象及实验原理。学生也可自己查阅资料,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应该让学生在这一块领域充分利用。老师可以作为课下作业,布置一些小实验,不会很难完成,目的只是增加学生实验的乐趣,这对于培养实验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实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应让学生由“学习型”向“创造性”转变。快乐的、主动的思考;勇敢的、愉快的动手,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创造能力,他们也可以为物理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上一篇: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