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8-13 05:10:29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最不感兴趣的莫过于写作文。教师也怕批改作文。因为,学生的习作内容大都空洞无味,语言平淡嗦,缺乏真情实感,立意也不够深远。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注重课外阅读,储存的知识量少;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缺乏写作技巧。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也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有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借鉴。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做到有效阅读呢?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

别林斯基有言:“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读书的类型。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写作较差的学生,即使有有兴趣读书,一般也只会阅读武侠类、悬疑类甚至是爱情小说选刊等书籍。长期如此,这些学生不但不能提高作文水平,反而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而深刻,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2.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对于读书,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作为初中生,要读的作品很多,就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学生每天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读书,这就要求学生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所以,必须要把精读细研与略读浏览相结合。所谓略读是针对快速浏览信息而言,可以是书目、文章标题、大概内容,筛选其有用信息,速度可达每分钟500字。精读则是确定重要信息后,对精词、妙句、好段的揣摩、鉴赏,速度应是每分钟200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文章中撷取丰硕的果实。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及时整理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写读书感悟,丰富知识积累宝库。为了督促、检验学生读书的热情与成效,教师可以实行随时抽查制、或周检查制,或四人小组轮流检查汇报制。对于喜好读书的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表扬,好的笔记和感悟可范读、可展览。促使每位学生能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认知水平,只有读与写相结合,才能奠定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二、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高分作文都必然有“亮点”,无论从拟题、选材、布局、立意等方面,都可以说做的完美无瑕。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篇课文它本身就是写作的范本,教师只要善于挖掘,篇篇都可找到对学生写作上有帮助的东西。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抓住文章的前八个自然段进行作文训练。学习文中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可让学生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体会其这个句子所突出的景物和描写的重点。学习第七段,以捕鸟为例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还要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进行仿写训练。

如《散步》一课,可以通过三问深入文本,领会写作技巧:文章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实这三问就涉及到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表达方式等问题。当然,写好作文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文本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用心观察生活,撷取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一旦离开生活,习作内容只能是东拼西凑,虚假造作。为此,应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能在作文中用的素材,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日记、随笔的方式,及时地去记录在学校里看到的一草一木,用心去观察校园中发生的那些事。

除了校园,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寻找素材,例如,留心家人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这样,对于写人的文章就不觉得无话可说了。跳出校园、家庭这个狭小的生活圈,让学生面向社会、自然,去发现,实践。引导学生读报,看电视,并通过日记的形式抒发个人独特的感受。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视野会变的开阔,思维也会变的灵活,自然写作的欲望也就提高了。

总之,作文教学无定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根据班级情况,坚持实践好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不断提升、创新的目的。让学生爱上写作,真正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上一篇:讲授教学法浅谈 下一篇:研究性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