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教学法浅谈

时间:2022-06-04 12:13:51

讲授教学法浅谈

摘 要:讲授法就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以来,讲授法受到批评与责难,原因在于人们对讲授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尤为突出。本文就此谈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正确看待和运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赋予讲授新的生命。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讲授教学;地位和作用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但讲授式还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被广泛使用,还是因为它独特的教学价值。我们不能把讲授教学和“注入式”“满堂灌”相提并论,而应重新认识其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讲授教学的认识误区

1.单向信息传递使学生缺乏主动性。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讲授教学就是注入式教学。在他们的眼里,学生接受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而只有发现式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当前,不少教师不敢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有怕被人斥之违背课改理念的顾虑。

2.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有关专家论证后说:每堂课上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为15分钟,之后所讲知识学生很难记住,可见讲授法的不利因素确实是挺多的。但是这些不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为什么不能穿插有效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疲劳,又训练了学生能力。

3.教学方式从“满堂灌”变为“满堂动”。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完全以“满堂问”“满堂动”取代了必要的“讲”,使新课标所提倡的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基础知识和技能当然无法牢固掌握。

可见,我们必须走出认识误区,重新认识讲授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二、讲授教学的优缺点

讲授教学一直存在于课堂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拥有一些其他教学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能有效排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甚至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

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够挖掘、吃透教材的深邃内涵。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进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对教师而言,讲授不仅是其知识和能力的输出,也是其内心世界的展现;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也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镜子,成为学生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

三是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的角度看,任何教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他教法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可以认为,讲授法是其他教法的基础。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教法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从学的角度看,接受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法,其他学法大多以接受法为基础,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当然,讲授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三、讲授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讲授必须讲究有效性。讲授知识、技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其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在阐述过程中,应尽量将其生活化、实际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言之有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2.讲授要注重趣味性。教学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甚至枯燥的原理寓于生活事例中。

3.讲授必须讲究融合性。讲授是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与新课改中倡导的各种新教法并不悖逆,二者在客观上始终处于相融、合作的状态。对以认知、记忆等为特征的陈述性知识,教师应实施讲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讲授要体现互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的平台,是师生思想碰撞的阵地。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互为主客体,通过讨论、回答、探究、讲授等方式,师生互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课堂节奏明快、气氛活跃。

5.讲授必须注意启发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讲关键,讲线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与指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论优质幼儿园建设管理中如何构建高素质教师队...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