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眼内出血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8-12 07:05:08

中医治疗眼内出血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药在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应用,探讨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的优点。方法 观察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来本院治疗的眼底出血患者35例,采用中医药分期治疗的方法观察1~6w。结果 治愈30例,好转5例,治愈率86%,总有效率100%。结论 中医药在治疗眼底出血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可较好的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眼底出血;中医药治疗

眼底出血多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属于中医眼内障范畴[1]。现代医学研究,眼底出血最常见为视网膜血管病变,例如视蜘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精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视网膜出血或同时合并玻璃体积血,此外还有眼外伤引起的前房积血和玻璃体积血。临床上如果眼底出血长期无法吸收,会出现严重的视力影响,此外还会有许多并发症的出现。一般来讲,视网膜血管病变所致的眼内出血经有效药物治疗后,积血可被机体吸收,这样的治疗也能够为下一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激光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2]。

本论文回顾性分析来自我院眼科门诊和住院部2013年4月~2014年4月1年里治疗的35例眼底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结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自本院眼科收集的35 例眼底出血病例,其中有12例为眼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Ⅲ级以上或/和玻璃体积血者;7例患者是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视网膜广泛放射状出血,合并玻璃体出血者6例;5例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致视网膜出血合并玻璃体积血;5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级-V级。本组病例不包括视网膜血管病变已形成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跟等严重并发症者及眼球穿通伤者。就诊时视力数指/眼前-0.06。

1.2方法 ①合并全身性疾病者给予全身相应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压,降糖治疗;②眼底出血处于新鲜出血期时,主要见于出血起初10d内,主要以止血为主治疗;眼底出血(11~30d)运用中医药凉血止血与消瘀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上述方中稍减凉血药物,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初学后期,多在1个月以上时间,治疗多以补虚加以驱邪为主;③治疗观察时间为1~6w。

2 结果

35例患者治愈30例,好转5例,治愈率(30/35)86%,总有效率100%。35例前房、玻璃体积血患者中有23例全部或基本吸收,可以清晰观察眼底,其中,前房积血1w内吸收,玻璃体积血2~4w基本吸收;只有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级,玻璃体积血大部分吸收,眼底部分可见。其中35例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有22例(其中13例合并玻璃体积血),多在4~6w时,及时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激光治疗。治疗期间全部患者未再发生出血,无并发症出现,治疗结束后视力0.1~1.5。

3 讨论

眼底出血属于中医眼内障范畴,中医也称之为"眼衄",临床上依据视力下降的缓急与程度,可将其分为:①暴盲;②视瞻昏渺;③云雾移睛。中医讲的"云雾晴移"实质是指眼底出血正好进人玻璃体,患者主观感觉眼前黑影飘动;若出血到达前前房,则称之为"血灌神瞳"。依据五轮学说来讲,眼底出血内应于肾,肝肾同源,肝血滋养功能失司,所以眼底出血可责之肝肾,此外心主血脉,脾主统血,主血脉功能欠佳可导致出血发生,统血作用减弱也可能导致血不循常规脉络而引起出血,故与心脾关系密切[3]。

此外有学者提出早、中、晚期,三期诊治的方法。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早期病因多由心火上炎、肝火炽盛、血热妄行、阴虚火旺、痰瘀互结等实邪所致,故在治疗上应多以驱邪为主。①心火上炎证型:临床观察出血多见于脉络膜血管破裂出血。心主全身血脉,脉络膜时丰富的血管组织构成的,属于心所主。当人体出现心火盛旺时,心火上炎,灼伤目窍,导致脉络郁迫,血迫于外,溢出脉外。临床上多见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出血等疾患。患者可伴有全身心烦失眠,易怒不安,多饮冷水,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数等。治疗以清心止血为主,兼以化瘀。自拟止血清心堂汤(大黄、丹参、黄连、三七粉、木通、赤小豆、荆芥穗、生地黄、甘草)加减;②肝火炽盛型证型:肝主疏泄,具有疏泄血液运行功能;肝主藏血,肝主藏血,当集体出现肝火旺盛时,肝火上炎,郁蒸脉络,疏泄失司,藏血失职,导致眼底出血。临床上出血可来自于脉络膜或视网膜,量少者为视网膜条片状出血,量多者可流入玻璃体。多见于毕夏综合征、视血管炎等。临床上多见全身伴有急躁易怒、面黄、口苦、不思饮食、苔黄、脉弦数等。治疗以止血凉肝为主,兼以化瘀。用龙胆泻肝汤加止血药(柴胡、牡丹皮、栀子、水牛角、、丹参生地黄、黄芩、龙胆草、夏枯草、三七粉)加减;③阴虚火旺证型:肝肾阴虚,虚火上受,虚火灼伤阴液,阴虚生燥热,燥热灼阴津,阴津日损,燥热愈重,目内血络受灼,络损血溢络外,致眼底出血或反复出血。临床上出血多见于视网膜血管或新生血管。此外,临床中多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并存。临床上阴虚伴有全身症状潮热盗汗,头昏耳呜,心烦失眠,大便秘结,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或数。治疗以止血兼滋阴为主,兼以化瘀合并。用保阴煎加止血药(三七粉、生地黄、丹参熟地黄、女贞子、黄精、石斛、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藕节、天花粉)加减;④血热妄行证型:中医讲血得热则行,行者妄行也,溢于脉外。见于眼底,则为眼底出血。全身可见口干溲黄,舌红,脉数等,治疗以止血凉血为主,兼以化瘀。用宁血汤(炒蒲黄、生地黄、白茅根、牡丹皮、银柴胡、赤芍、白薇、玄参、茜草根)加减;⑤肝阳上亢证型:肝有阴阳,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阴不制阳,会出现肝阳偏亢,亢则为害,眼底受扰,脉络损伤,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则为眼底出血,其出血可位于视网膜浅层,亦可在深层,还可流入玻璃体。临床多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全身可见头晕烦躁,面红耳赤,舌红脉弦等。治疗应以潜阳止血为主,兼以化瘀,用天麻勾藤饮加止血药(牡蛎、藕节、石决明、牛膝、女贞子、勾藤、生龙骨、旱莲草、丹参)加减;⑥痰瘀互结证型:痰淤阻络,脉络不用,血行不畅或滞塞,血溢络外。此为临床上瘀血不去,新血妄行。临床以视网膜静脉阻塞,被阻静脉粗大纡曲,有放射状或火焰状出血,量多者亦可流入玻璃体。全身可见头胀胸闷,舌有瘀斑等,治以通脉化瘀为主,兼以止血。用桃红四物汤方(地龙、桃仁、川芎、益母草丹参、、茅根、牛膝、红花、炒蒲黄)加减[4]。

中医认为中期的治疗上应该多采用凉血消瘀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多在早起基础上加入凉血药物和加入活血化瘀药物。

中医认为后期出血主要以淤血为主,为陈旧性出血,治疗当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血热妄行及肝肾阴虚四种证型。①气滞血瘀型:眼底只有少量出血,色泽较暗,常伴有患者两胁及胸腹胀闷不舒,情志不合,善抑郁,善太息,舌苔薄白或红,脉弦。治疗多采用行气活血疏肝解郁,药方丹栀消遥散加减,药用(栀子、白芍、白术、牡丹皮、当归、三七茯苓、薄荷、、柴胡、甘草);②气虚血瘀型:临床眼底几乎不出现出血,出血也仅仅少量出血,色淡红,多伴面色发白,无华失荣,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脾益气摄血,用归脾汤加减,方药(茯神、黄芪、当归、党参、茺蔚子、炙甘草、白术、枣仁、三七粉、远志、龙眼肉、木香、甘草);③血热妄行型:临床多见出血量多,色鲜,片状出血,常伴烦热多饮,胸胁灼痛,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犀角地黄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生地黄、犀角粉、车前、柴胡、赤芍药、当归、木通、黄芩、牡丹皮、栀子、泽泻);④肝肾阴虚型:临床常常见于出血时间较长,经久不愈,眼底出血量少色红,常伴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宜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滋阴解郁汤加减,药用(白芍、生地黄、柴胡、女贞子、沙参、蝉蜕、赤芍、木贼草、知母、旱莲草、甘草等)。

参考文献:

[1]梁凤鸣,王明芳,涂良钰.中医药治疗眼内出血的实验研究及新制剂应用现状[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9,03:56-58.

[2]曾伟清.中医辨证治疗眼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667-668.

[3]任征,张珏,王建君.中医治疗外伤性眼内出血107例临床观察[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2001.

[4]郑伟.眼内出血的辨证施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5,08:810.

上一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的诊断和临床分析 下一篇:社区高血压患者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