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光灿烂地延续

时间:2022-08-12 06:13:31

更新理念

倡导全方位的肿瘤治疗

长期以来,临床肿瘤学者的努力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并发症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规范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机能的状况、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病期和发展趋势等各方面情况,从多个专业学科的角度综合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合理的治疗。规范的肿瘤治疗方案不仅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治疗成本,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随着癌症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某些肿瘤即使已到晚期,经过合理的治疗,仍能得以治愈,如绒癌、甲状腺癌、肿瘤和淋巴瘤等。有的患者已有肺、肝、骨转移仍可治愈多年并维持正常生活,早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更高。随着近年来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癌症已不像过去人们所认识的那样可怕和不可治愈,比如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将有效的降低人瘤病毒感染,继而降低我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病,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将会使乙肝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继而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我们知道,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对于已经发病的肿瘤患者,现在的治疗原则就是努力将其变为一种慢性病过程,达到延缓肿瘤病变发展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正如很多其他慢性病一样,如高血压、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经降压、降糖治疗后,患者可在病情相对平稳的状态下生存。

恶性肿瘤的治疗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免疫和生物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除作用于肿瘤外,亦可从不同方面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化疗时,化学药物作用于中枢相关受体或局部区域(如胃肠道),产生黏膜炎、舌炎、咽炎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最终影响食欲。咽喉部、胸部和腹部放疗导致的咽喉部和食管的黏膜急慢性反应及放射性肠道反应影响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此外,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绝望,以及癌性疼痛,均会使患者的食欲受到抑制。睡眠障碍也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

肿瘤患者的治疗应因人而异

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医药进展迅速的今天,要求我们合理地运用每一个治疗手段,为每一位肿瘤患者制定规范的有效治疗方案,实现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这一治疗方案是包含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全方位综合性治疗。对于抗肿瘤治疗目的的认识,使人们越来越把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大量研究已经开始将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很多研究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研究目的,更多的研究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观察终点,这些都说明在肿瘤研究领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对癌症患者的治疗中,支持疗法已日显重要。对多数伴有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而言,抗肿瘤治疗期间的营养干预和治疗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措施。 一般认为,对肿瘤患者应经常进行营养评价,一旦发现营养缺乏应尽早开始营养干预。对因营养摄入不足而致体重下降的患者,应提供肠内营养,以改善或维持营养状况。对处于放、化疗期间的患者,可通过饮食建议和口服营养补充剂增加摄入量,以防止与治疗相关的体重下降和放疗中断,对肠内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则应予以适当的肠道外营养支持,事实证明合理的营养干预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和对治疗反应恢复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癌症患者治疗后需注意问题

首先是肿瘤复发转移问题。癌症生存者在治疗结束后,尤其是5年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癌症复发转移。定期随访复查是及时了解肿瘤病情的有效方法。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结直肠癌复发的高危人群,定期行肝和肺检查,可以使死亡危险降低25%。直肠癌、乳腺癌、头颈癌等肿瘤的局部复发,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还有可能获得再次根治。

其次为远期治疗并发症问题。癌症治疗后的某些迟发性并发症,是影响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抗癌治疗密切相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蒽环类化疗药治疗后的迟发性心脏毒性反应,提醒医师有针对性随访监测高危风险患者的心脏情况。年轻和儿童患者面临的的生理机能减退、生长发育迟缓、认知能力的障碍和障碍均需要得到积极地相应治疗。

第三是继发或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问题。发生第二原发癌症的危险因素与初治年龄及抗癌治疗关系密切相关。儿童及年轻的癌症患者治疗后发生第二原发癌的风险较高。放疗及细胞毒类化疗药可能诱发第二原发癌。

第四是合并疾病问题。癌症生存者中有61%是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老年癌症生存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心脑血管、神经系统、骨关节疾病、代谢异常等疾病的情况明显增加。

临床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对这一人群的康复指导和教育问题。健康饮食和锻炼指导有助于癌症生存者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第二原发癌等风险。有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康复指导有助于改善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行为和健康指标。目前,美国的癌症研究机构为癌症生存者制定及正在制定的指南内容涉及到下列5个方面:癌症患者的保留生育能力问题;第二原发癌症;心肺并发症及处理;癌症生存者的精神心理学;癌症生存者的生理机能问题,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骨骼健康及问题。

靶向治疗

肿瘤患者新的选择

肿瘤界的学者们一直努力探究以放化疗同步、化疗或放疗与手术合理结合或序贯、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等综合治疗方案,以寻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肿瘤控制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疗毒性并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极富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领域,一直以来,临床上沿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是细胞毒性药物,这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所表现出的弊端是选择性差、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易产生耐药性。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整、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探知并阐明。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分子的靶向治疗开始从实验室进入临床,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掘出选择性作用于特定单个或多个靶点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物,开辟了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时代,这一领域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21世纪以来,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靶向药物的奇迹般临床效果吸引了肿瘤学界的极大关注,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线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这一研究进展为综合治疗带来了新的光明。

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

美国学者Cohen于1962年首先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EGF),于1980年Cohen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ohen因这一杰出成绩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过去的40多年中,已经证明在过度表达EGF和EGFR的肿瘤,抗EGF的EGFR信号的药的具有潜在治疗作用。首先用于临床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易瑞沙(Iressa)就是人工合成的一种EGFR靶向药物,临床观察证明此药临床耐受好、毒副作用轻,以对一些化疗无效和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良好疗效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多靶点抑制剂由于其广谱性在临床肿瘤治疗方面优于单靶点抑制剂,因此,多靶点联合阻断信号传导是肿瘤治疗和新药物研发的发展方向。在多项大的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观察结果报道中,以肿瘤细胞分子靶点为选择的靶向新药,已经获得了良好初步临床疗效。

多年来,放疗是头颈部中晚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开展的放化疗同步治疗方案有效的改善了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但是随之而来的严重黏膜反应增加了患者对营养支持的需要,常见的后期毒性反应如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线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这一研究进展为综合治疗带来了新的光明。对头颈部肿瘤实施根治性放疗加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获得了生存率的改善,与高剂量放疗的联合应用明显延长了局部肿瘤控制期和生存期,同时没有观察到与高剂量照射相关的毒性反应,这一效果优于放化疗同步的临床效果。以上临床观察结果证明放疗加西妥昔单抗提高了头颈部癌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及存活率。

精确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已经使放射肿瘤学达到了新的水平,现在我们又跨入了新的里程,将放射肿瘤学的进展和分子医学的进展结合在一起,将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状态。

靶向治疗的主要内容

目前靶向治疗主要包括: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药物,针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针对肿瘤生长基因的药物及肿瘤疫苗等等,并在不到10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靶向治疗已逐渐走上临床应用之路。正是由于靶向治疗的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肿瘤治疗模式出现了里程碑样的改变,由过去的“寻找”和“杀死”肿瘤变成了“控制”和“靶向”治疗。武警总医院肿瘤中心已经开展了多例分子靶向治疗,涵盖了目前应用的多种药物,其中包括: 美罗华、易瑞沙、赫赛汀、Avastin、艾必妥、特罗凯等。已成功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胃肠道间质肿瘤,结肠癌,肝癌,食道癌,胰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收到良好效果。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些肿瘤病人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症,称肿瘤精神综合症,表现为对疾病的焦虑,治疗副反应得忧虑,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如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削弱了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对治病因素的敏感性,成为癌症的活化剂。而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善于表达、心身处于良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肿瘤病人心理护理在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务人员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早晚病人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程度不同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当刚知道病情时大多病人会想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这种病,而产生焦虑、忧虑导致食欲、睡眠障碍,应让病人知道人都有可能得肿瘤,既然命运选择了自己就要勇敢面对。只有保持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正确认识疾病,使自身免疫力增强,才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否则反之。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所以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对于恶心呕吐、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根据病人不同个体的心理特征,制定4种预防呕吐的方法:一是指导病人读轻松、愉快的书籍选段或听音乐。二是用药时,安排一个心理素质较好的家属或朋友陪守在病人床旁,予以情感支持。药物用完后,适当地让病人参与群体活动,如看电视、打牌、唱歌等娱乐活动,以调节病人情绪分散其注意力。三是一旦发生恶心感,诱导其产生不会发生呕吐的意念,想象恶心会在短期内消除,同时指导病人深吸气、做吞咽动作以减轻恶心症状;鼓励病人立即进食(温开水、菜汤等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四是已发生呕吐者,须守护床旁,安慰鼓励病人重复意念。以上方法交替运用。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家属对癌症病人的护理方面要积极引导,树立信心。恶性肿瘤病情多种多样,很多病人一听到自己患癌症,悲观恐惧而使精神支柱崩溃。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经验,与病人一同战胜癌症。要摸清病人的心态,对症下药。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疏导。还要耐心护理,不厌其烦。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会对医生、护士、医院及周围的一切不满,这种情绪会导致病人向家属发脾气,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适应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让病人多一份快乐,少想一些疾病,家属应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注意加强营养,协助活动。恶性肿瘤的生长,可能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等造成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化疗、放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改善体内的负氮平衡。

上一篇:鼠年谨防宠物鼠传播疾病 下一篇:“药物支架时代”冠心病治疗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