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11 07:42:34

新疆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近十年以来,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概况以及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该县花卉苗木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措施,为呼图壁花卉苗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新疆呼图壁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76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昌吉市36公里,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带,全县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由于其然条件优越,花卉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便有“花之春城、西域春城”的美称。2005年以来,呼图壁花卉苗木产业,在经济腾飞中发展,在结构调整中提升,在金融危机中转型。而今,绿化苗木引领潮流,农民增收贡献卓著,规模效益日益显现,成为了呼图壁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1.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业发展概况

呼图壁县苗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呼图壁县的苗木花卉产业已经呈现出六大特点。

品种体系多:从整体结构上看,形成了以造林苗木、绿化景观苗木、经济林苗木为主的三大系列苗木产品,200多个品种。

繁育面积大: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0.4万亩,其中苗木面积9.9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从区域分布看,县城东分布7.3万亩,县城西分布3.1万亩,集中分布在二十里店镇,形成了以国道、省道S201、铁路为中轴,从东到西贯穿二十里店镇、园户村镇长约50公里、平均宽约3公里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规模程度高:从苗木花卉产业组织化程度看,全县共有国有苗圃1家,注册苗木花卉企业48家,个体经营户92家,苗木经营大户160户,辐射带动6000户,涉及6个乡镇38个行政村,苗木生产从业人员2余万人。

特色经营明显。特色化的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如惠民合作社的耐盐碱、耐瘠薄、耐旱的高抗逆苗木,美化合作社绿化景观苗木,旭峰合作社的针叶苗木,天府合作社的大规格苗木,世纪苗王合作社的生态绿化苗木,新疆水木清华苗木有限责任公司的景观造型苗木,五洋集团万亩科技示范苗木基地等特色。

销售范围广:全县苗木商业化生产已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依托已经形成的在新疆有影响力的二十里店镇苗木交易市场,每年生产的种苗除销往南北疆外,还远销甘肃、内蒙、宁夏、山西、陕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12个省区,成为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基地,获得用苗客户一致好评。整体的苗木质量在新疆林业厅苗木质量年度查评中,连续3年名列前茅。

增收效益好: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呼图壁县苗木花卉的亩均产值已达2万元,最高达3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占农民总收入的26.1%。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就业近4万余人。

目前,呼图壁县已发展国有和个体种苗生产苗圃(基地)140多处(家),总育苗10.4万亩,苗木花卉品种200多个;苗木花卉生产、销售公司16家,苗木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辐射带动6000户,近2万人从事林木种苗花卉生产;年产成苗5亿株,产值18亿元,产品已销往全疆48个县市及辽宁、河南、河北、青海、山东、吉林等12个省,现已成为新疆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苗木生产集散基地。

2.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业发展历程

呼图壁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已有近四十年历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任廿里店镇头工林场党支部书记李福斗从自己的家乡安徽带回小叶杨,北京杨穗条,集体育苗20余亩,并组织大家在自留地进行苗木种植,育苗技术得以逐步推广。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头工林场育苗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苗木面积达到500多亩,这时期育苗树种以杨树、榆树、沙枣等常规苗木为主,主要是为“三北”防护林建设提供种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呼图壁县育苗面积发展到3000亩。

2.1 起步阶段

呼图壁县国营苗圃成立于1974年,属以育苗为主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1991年由财政差额拨款转为自收自支。经营面积850亩,位于县城向东3公里处,可育苗面积695亩,国营苗圃种苗生产中起着引导、示范、辐射作用,有着引种试验研究的功能,起到苗木贮藏库的作用。

2.2 发展阶段

从1996年开始,呼图壁县林木种苗产业逐步调整树种结构,育苗户主动引进一些高档绿化树种苗木进行繁育,到2005年全县育苗面积发展到6000亩,其中绿化苗木面积达到50%以上,育苗品种从几个常规树种增加到30多个,大部分为绿化树种苗木。

2.3 崛起阶段

12005年以后,呼图壁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林木种苗繁育面积逐年增加,2006年达到0.86万亩,2007年达到2.3万亩,2008年达到4.1亩,2009年达到6.2万亩,2010年达到8.76万亩,2011年达到10.4万亩。比2005年增加了近16倍。育苗品种也由30多个增加到200多个,增加了6倍多,有效保障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对种苗的需求。

今年,呼图壁县新增林木种苗繁育面积1.64万亩,累计将达10.4万亩,苗木花卉品种达近200多个,苗木销售遍布新疆全境以及西北各省区,能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呼图壁县先后被新疆自治区、昌吉州列为苗木花卉生产重点县。

3.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产业整体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3.1 生产方式落后

机械化程度低,起苗机、耕作机、喷滴灌等设备应用少,苗圃作业主要依赖人力。设施化程度低,发达国家设施栽培面积达70%-80%,广州为29%,呼图壁县几乎没有机械作业,且以露天荫棚、塑料棚等为主,环境可控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3.2 科技技术应用不足

缺乏科技支撑,花卉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花卉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的特点,种苗的生产、繁殖、养护及新品种开发,都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而呼图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花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严重阻碍了呼图壁苗木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方面,种植业比较发达,但配套资材、花卉零售、花艺制作、物流业落后;产品结构方面,苗多花少,适销对路、特色产品少,“大路货”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结构性过剩仍较突出。

3.4 相应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目前新疆,甚至全国,关于花卉产业的专业法规制度几乎没有,只有极少数的几个等级标准。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极易出现产业内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而本地新品种开发也会受到限制。

3.5 消费拉动力不足

花卉消费还未成为习惯。居家消费、节日消费、活动消费、礼品消费等市场仍有待开发和培育。花卉零售点分布偏少,购买不便利等因素也制约了花卉消费量的增长。花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3.6 社会配套服务功能弱

在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植保、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支持,加大了花卉业的各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呼图壁县花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对策及措施

当前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呈现的特征,既有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是产业自身发展周期的必然结果。今后花卉苗木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产业提升上面,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种子种苗业、设施栽培、标准化技术推广、市场拓展、社会化服务等政策扶持,推动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1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由科技局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苗木新品种引种、选育等工作。此外由政府聘请园林专家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当地的苗木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由政府牵线,建立高校、科研单位与苗木龙头企业、科技企业联合的苗木品种研发中心。

4.2 大力发展现代花卉

一是做大做强种子种苗,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提高花卉苗木生产的机械化、设施化和标准化水平;三是努力培育精品花卉,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不断拓展出口市场,培养具增长潜力的出口产品,加快国际市场开拓。

4.3 合理布局,规模发展

在呼图壁建设苗木培育、展示、交易、示范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最终把呼图壁建成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繁育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以南北疆各地和西北各省区为主要市场,努力开拓华北、东北市场,同时积极向邻近周边国家发展,开辟广阔的国际市场。

4.4 构建完善的综合性市场服务体系

要加快建立起苗木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与国内主要的苗木生产、销售基地的交流。要逐步向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给、现代物流等服务领域拓展,最终构建起完善的综合性市场服务体系。

4.5 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大对行业协会和花卉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强化行业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功能。加强花卉协会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协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能力。组织开展产业预警、标准制定、品牌创建等工作。

参考文献:

[1]高世刚,翟树军.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

[2]佘广美,吕晓雪,张志成,李婷.常州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江苏林业科技,2012,8,39(4).

[3]曹辉,陈平留.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3,19(2).

作者简介:陈斌,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

上一篇:餐饮企业成本费用控降探讨 下一篇:浅谈中国企业跨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