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在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1 07:28:58

美术教师在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在美术教育领域中,我国普遍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一味地模仿,从而忽视了学生独立创造的重要性。而教师在美术教育当中又占有重要的位置。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革新精神和创造本领。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育作为启发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教师应在其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上发挥主导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 教师 青少年 创新思维

21世纪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时代,现今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在推进社会进步。每位学生都有创造的欲望,不过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消磨和减退,最后失去了最初拥有的那份热情。应社会急速发展之需,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应不单止于知识传授,更应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培养自我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习业务的加重,学生对于美术逐渐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这些严峻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对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积极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全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对青少年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育是青少年艺术创作的重要一环,它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创作思维的形成。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启发引导方面都受到一定制约。学生只懂得尊重他们最信任的老师所教授的方法,从而丧失了自己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模仿和临摹上,而不是对这种固有的形式进行再创造。长此下去,学生在自己创作的画面上容易失去最天性的东西——直觉。这种技能的丧失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盲目地模仿最终使得学生逐渐失去满足感和自信,甚至逐渐失去兴趣。而这种兴趣,也是每个成功的艺术家所必须拥有和坚持的。

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强。美术课作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可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审美观念。但纵观目前中学生对艺术的创新思维,大部分中学生创造能力仍处于不太活跃的阶段。排除学生自身能力,归根结底是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对学生从小培训的影响。由于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很容易走进应试教育的误区,只重视理性知识的技法以及模仿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利用直觉促动艺术创作的能力,这无疑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育方法

美术是直观性的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的审美过程,美术教育的特性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教学生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审美情绪的需要。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若不以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那么学生潜在的无限创造能力将得不到开发和培养。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怎么教”决定了学生“怎么学”。模仿式的程序教学只是决定了学生画得“像不像”,而不是学生“自己的创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只注重这种工具技能的倾向教育。改变这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能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健康乐观的进取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其灌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遵循,而不是真正地吸收和接受,这些方法未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刺激。教师应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导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中学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些学生会带有消极甚至反叛的情绪。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笔者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笔者会先了解其成长中身心发展情况,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切实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让他们画一些心情日记,把开心和不开心的都画下来,定时与笔者进行交流,这也是开发他们创新思维的方法之一。因为在画的过程中,画面怎么组织、怎么构图,怎样才能完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思考的过程,也是进步的一个阶段。

其实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针对个体的不同,如何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却是一门学问。例如,笔者在接触新同学的时候,课堂上会选择先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的方法。一般学生见到老师都会有一种畏惧感,而老师亲善、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有一种放下戒备、全心投入的感觉,这样一来,学生动手机会增多,工多艺熟,动手创造的能力自然也会提升。

另外,结合教材的使用,适当运用现代教学软件及器材,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有良好的帮助。课堂兴趣提高了,对创新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对教材了解并进行设计时,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和学生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活动或安排,怎样安排课堂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时应安排妥当,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才能胸有成竹。在进行创新思维特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本身也应具有创新教育理念,大胆改革创新。笔者在为初一学生上课的过程当中,会先把握学生刚转型成长为中学生的环境变化心理规律,选择一些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内容,或者迎合课堂需要,自己编写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笔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会只局限于传授绘画的知识、技能和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由于侧重点不同而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的教育条件下自然能比较容易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能达到积极思维、勇于提问的良好课堂效果。除了选择创新型教材之外,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播放视频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视野开拓,各种创新灵感自然不断涌现。

三、建立对学生正确的评价机制

绘画能带来好心情。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尽情挥洒,那是真性情流露的表现。上面我们也提到,愉悦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更容易助长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是重要的中心枢纽。教师应作为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人,时常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品,以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价机制。

我们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可以用客观的态度去询问学生意见,而不要单凭一句话评价学生的创作。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有时我们看不懂他们表现出来的作品,可能因为他们画的不一定是眼睛所见的事物,反而是他们心中所想的东西,这是知觉促动创新的表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懂得区分,正确评价每位学生独特的表现。除此之外,良好的评价能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通常会感到满足和自豪。这时候,教师适当给予肯定和表扬,能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前进。即使失败了,教师也应给予指导和帮助,作为适当的鼓励。学生以轻松自在的心态面对困难,以自信的心理面对赞赏,每位学生都能从中体验到乐趣,从而能真正做到愿意动脑动手去思考创新。由此可见,正确的美术教学评价能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教师做到公正评价,学生也应学会自己评价。有一次,笔者在为初二年级上一节“环保”主题的美术公开课时,就要求学生自己学会去评价作品。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都习惯了由自己评价学生作品。但教师往往以一种“经验”的眼光去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成果,其实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挫败感,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对以后的创作也会失去自信。所以笔者采用了一种学生互评、教师点拨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评讲当中。在此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说出作品的构思、制作心得等。并借着机会提问学生课堂内容、环保意识等问题。如此一来,不但温故而知新,还增加了课堂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也相对提高。

正确的美术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得到真正的发现,并结合动手、创新、审美于一体,对推动教学机制前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重要作用。

结语

我国的美术教育路线,一直以一种固有模式呈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创新思维”有正确的理解,有自己的风格,就不能单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教师是使用哪些高级技法灌输让学生去模仿,还是不断告诫学生“不要做这,不要做那”,都会制约学生创新技能的发展。美术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应当注重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利用美术教育开感培养的有利平台。运用多种手法和渠道,配合教材和先进教学设备使用,因材施教,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以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更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令创造性思维得到真正发展。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要从不同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学生课本知识外,还要深入强化学科优势,探求促进青少年创新思维发展的道路,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因此美术教育当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需要不断进行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M].刘晓陵,曾守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胡晓彤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张洪亮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上一篇: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下一篇:由《秦王点兵》谈中国古典舞与大众文化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