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1 06:17:48

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植物雌激素在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采取对患者治疗前进行拍照,治疗后采取患者的无斑皮肤作为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黄褐斑的治疗效果,并采取统计学方式进行处理。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黄褐斑退却效果明显。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植物雌激素;黄褐斑;临床观察

植物雌激素,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起到类似人体雌性激素弱作用的类似化合物。它能够在人体内和雌激素的受体以不紧密的方式结合,从而起到一定的雌激素的作用。在结构上,植物雌激素的结构和人类雌激素的结构是很相似的。但是从来源上而言,植物雌激素来源于植物,简单易得,能够针对一些雌激素类缺乏的病症进行广泛性的治疗[1]。虽然被人们称为植物性雌激素,其实它们本身不是激素。含植物雌激素的植物主要有:大豆(大豆异黄酮),葛根,阿麻籽等。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2]。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3]。本文采取植物激素作为实验性药物,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以探讨植物雌激素在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其中男性有472例,女性有1528例。患者的年龄为19~46岁,平均年龄(32±7.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组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辨证标准。所有的患者在采取治疗之前均无采取其它药物治疗,并且排除各种慢性皮肤病和肝肾疾病。另外选取无黄褐斑的健康妇女300名作为实验的对照,健康妇女的皮肤健康白皙,无可见色斑。

1.2 方法 在治疗之前,针对患者的黄褐斑情况采取特定的数码设备进行拍照,在设置的固定官员和各种拍摄系数下进行统一的拍摄,进行患者面部真彩色的图像手机。患者在拍照之前需要对拍照部位进行清洁和处理,以确保不会受到化妆品、遮盖剂或者其它条件的影响。选取健康皮肤的患者在同样的环境下进行拍照,对位对照。针对患者在凌晨未进食之前抽取5ml血液作为检测用,以测定患者的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采取植物激素作为药物使用之后,一1w之后,再次测定患者激素水平。并和治疗前进行比较。

1.3 判断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的色斑面积和平均灰度。根据标准,灰度可以分为0~255级,数值越大表示色斑颜色越浅。治疗的有效性指数=(治疗前的灰度值/治疗之后的灰度值)/治疗前的灰度值×100%。患者痊愈:灰度值≥90%,显效60%~89%,有效20%~59%,无效:低于2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软件数据包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性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量性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前后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清中的激素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从治疗之后患者和治疗之前的灰度值来进行判断,比较在治疗前后的效果。采取雌激素进行治疗之后,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痊愈310人,显效264人,有效1009人,无效417人。明显要好于治疗之前的情况(见表2)。

3 讨论

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也见于一些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结核、癌症、慢性乙醇中毒、肝病等患者。日光可促使发病。男性患者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临床诊断上,多见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5]。

植物雌激素的分子结构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相似,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尤其是针对一些例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病、绝经期综合征、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激素相关病症有着较好的预防疗效。虽然被我们称之为植物雌激素,但是其本质上并不是激素的一种,只不过是在化学结构上和人体的雌激素比较类似,能够在人体内起到暂时替代,干扰女性生理内分泌的调节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植物异黄酮。主要来源于豆科类的食物中提取而来,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前后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清中的激素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采取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确实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存在未知的副作用和影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

参考文献:

[1]邹宏超,付香莲.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0(04).

[2]尕丽娜,罗小军,张峻.黄褐斑从“调理气血”论治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8).

[3]方玲玲.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11).

[4]张海霞,梁乃龙.黄褐斑与酪氨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9).

[5]周潇.中医调经治疗黄褐斑60例[J].光明中医,2010(08).

上一篇: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反应与免疫效果观察 下一篇:骨科手术患者入院健康宣教卡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