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脂血症的防治对策

时间:2022-08-11 02:21:47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关于健康中国人的正常血脂含量数据,那时候,我国医师只能沿用西方国家的标准,以每100毫升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不超过240毫克、甘油三酯含量不超过200毫克为正常。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通过较大规模的普查,发现我国人的血脂正常值远低于西方人。从此定出了我国人的血脂正常值,即:每100毫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在220毫克以下、甘油三酯在160毫克以下。这一数值我们曾在有关国际会议上作过报告,当时西方学者认为我国人的血脂含量太低了。然而,1993年发表的“美国全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有关血脂水平分类的资料中提出:理想的血脂含量是每100毫升血液中胆固醇低于200毫克、甘油三酯低于200毫克;临界的血脂含量分别是200~239毫克和200~400毫克;增高的血脂含量则分别是240毫克以上和400~1000毫克。可见,我国健康人的正常血脂含量值是真正的正常值,西方学者制定他们的正常值标准时已经向我国看齐了。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末我们再次对上海市健康居民进行血脂检查时,发现血脂含量已呈逐年增高之势。根据上述我们所定的正常值标准来看,20世纪70年代上海居民血胆固醇含量超标的男性有4.4%,女性有5.4%;而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居民血胆固醇含量超标的男女性分别达到11.5%和16.10%。即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上海居民中高脂血症患者增加了3倍左右。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它本身是一种疾病,但它一般不引起症状,病人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虽然高脂血症的病人貌似健康,实际上他们已并不算是健康的了。

近10余年来上海居民血脂逐年增高的现状,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对上海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查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的消费量下降了22%,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增加了5倍,其中乳制品增加最多,水产、畜禽肉、蛋类其次,油脂增加了3―5倍。这些饮食结构的变化,无疑为高脂血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我们不对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那么在21世纪,我国居民的血脂含量还会继续增高,高脂血症的病人还会增多。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西方学者制订血脂的正常值是向中国人的正常标准看齐,而中国人目前的实际血脂水平则逐渐增高正向西方人靠拢。

高脂血症的形成是脂肪代谢失调所致,即在代谢过程中,身体未能很好地利用和消耗脂肪,或摄取的脂肪过多,身体来不及利用和消耗,它们就留在血液里并越积越多。引起脂肪代谢失调的原因,极少数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基因缺陷,体内细胞膜上缺少能接受脂蛋白并使脂肪进入细胞而被利用的受体,因而血脂只能积聚于血液之中;绝大多数患者则是由于从饮食中摄取的脂肪和胆固醇太多,而体力活动又较少,使脂肪物质不能充分利用和消耗所致。此外,某些肝、肾和内分泌等疾病,也可引起血胆固醇或血甘油三酯增高。因此,预防高脂血症应从平衡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着手。

我们的饮食量以每天摄人的热卡数来衡量。成年人非强体力劳动者每千克体重应供给30~40卡的热量,以体重60千克者为例,每日应摄入热量1800―2400卡。中国营养协会最近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由营养素中的脂肪所供应的热量应不超过总热量的30%,宜在20%~30%(每1克脂肪提供9卡热量);碳水化合物所供应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65%(每1克碳水化合物提供4卡热量);蛋白质摄食量以1.16克×体重(千克)计算,60千克体重者约为70克(每1克蛋白质提供4卡热量,占总热量的12%~16%)。每日摄入的胆固醇不宜超过300毫克;钙、磷、镁、钾、钠、氯、硫等7种常量元素,每日摄入应在100毫克以上,其中钙每日摄入量宜为800~1000毫克。糖属碳水化合物,但它是纯热能物质,摄入量宜加以限制(包括含糖的饮料)。这个建议提供了一个健康平衡膳食的方案。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血脂已经增高,那么进食的内容就要严加选择,以期使血脂降低。“降低胆固醇膳食的食物选择表”是高脂血症特别是血胆固醇增高患者选择食物的建议,供参考。

增加体力活动的方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定,这样有利于长期坚持,而只有长期坚持进行体力锻炼才能达到预防血脂增高或降低已增高的血脂的目的。活动量宜循序渐进,以能耐受为度。步行、体操、打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均可。最易做到的是步行,要达到每日1万步(约步行1小时)微微出汗为宜,也可分次进行。

预防高脂血症的饮食控制和体力锻炼虽有治疗作用,但如实行数月而未见效,则宜采用更积极的方法来治疗。积极治疗高脂血症的目标,应该是降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α)含量,而要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因为要使这些脂肪物质有降有升,故称之为“调脂治疗”。

最常用的调脂治疗是应用药物。目前,最常用而有效的药物是:①他汀(statin)类。它们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②贝特(fibrate)类。它们能降低血甘油三酯20%~50%,也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15%,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15%。③烟酸(nicotinic acid)类。它们是维生素B族中的一员,用足够剂量时能降低血甘油三酯20%~50%,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5%,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15%~35%,还能使脂蛋白(α)下降。其他调脂药物还有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不饱和脂肪酸、某些中草药等。上述常用的三种调脂药物的选用原则是:①高胆固醇血症首选他汀类,次选贝特类或烟酸类。②高甘油三酯血症首选贝特类或烟酸类,次选他汀类。③混合性高脂血症者视何种血脂增高为主,选用他汀类或贝特类,此三种药物本身还有很多品种,对肝、肾功能可能有影响,他汀类还可能引起肌病,因此必须由医师掌握使用。

若各种调脂药物治疗而效果仍不显著时,可考虑用更积极的治疗措施:①血浆置换或体外低密度脂蛋白分离术。前者将高脂血症者的血部分地置换掉;后者用类似于血液透析的方法将血液引出体外,再将脂质分离并清除,即所谓的“洗血”。它们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但不持久,且会把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也清除掉。因此,只适用于需要紧急降低血脂的病人。②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方法是部分回肠旁路术,排除部分回肠的作用,以减少脂肪的吸收,其实这一方法并不符合生理的要求,属于不得已而用之的方法。③基因治疗。用于治疗体内细胞上缺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因而不能利用脂肪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饮食控制、体力锻炼和调脂药物治疗之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将减慢或有所?自退,发生猝死的病例亦减少。由于防病的效果往往比治病的效果好,因此,对已经查出血脂异常,但尚无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病人,即使病人毫无不适感觉,也应该给予调脂治疗,并持之以恒,直到高脂血症这一危险因素得以消除。

上一篇:营养素:您需要补什么? 下一篇:隐睾症影响生育功能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