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医改新政下的机会与策略

时间:2022-08-11 01:14:39

中医药在医改新政下的机会与策略

杨玉奇

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备受关注的医改方案即将尘埃落定,一项惠及全体国民的改革徐徐拉开了帷幕。而屡遭质疑和冷遇的中医药将在这次医改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能否借医改大势,走出困境,焕发生机?这是所有中医药人必须面对的课题,更关乎中医药的发展和未来。

毋庸讳言,中医药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无论是科研水平、临床应用、中医药教育还是中医药产业等都与西医、西药及生物医药存在一定差距。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状况将会导致严重的信任危机,社会公众怀疑、否定中医药,甚至中医药人都渐渐对行业发展失去信心。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中医,不愿意用中药,那将不仅仅是中医药的悲哀,而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失落和痛苦。在医改即将实施的背景下,中医药又将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医药的发展呢?

一是要坚定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信心。基于五千年的厚重和临床实践,中医药已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密不可分,具有浓重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特质,其发展不会日渐式微,更不会消亡。相反,西药愈来愈明显的毒副作用和治疗上的短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欧美发达国家循证医学和天然药物的兴起,也让中医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新医改方案应适当向中医药倾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服务国民健康。

三是加大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维护医药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医药市场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经典方剂的行政及立法保护,规避国际侵权。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药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宝贵财富,更是独一无二的产权和专利。

四是提高中药制药准入门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中药知识产权的虚无化和制备工艺的简单化,使中药企业的准入门槛太低,从而造成中药企业研发能力严重不足而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低成本竞争成为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又滋生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所以才有目前的大大小小几千家中药企业在尚不规范的医药市场里无序地竞争着,无谓的内耗着。所以,以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借医改大势,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发挥及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淘汰设备落后,技术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小企业。同时加大查处力度,对假冒伪劣药品及制假售假行为予以严厉打击,避免药品伤人事故再次发生。

五是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普及,使传统中医中药以更通俗易懂、更生活化的语言,为现代人所接受,更好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为现代人康复保健服务。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基础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企业更是责无旁贷,在不遗余力宣传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同时,更应为行业及产业发展鼓与呼,只有大环境改善了,企业才有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传媒的责任,就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从弘扬传统文化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角度,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会儿要废除中医,一会儿说中药不科学,一会儿又极力炒作中药的副作用等等,这显然有失传媒的公信力和媒体人的良知,更有悖于中医药五千年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六是通过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对中医药科研、临床、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使之有机结合,形成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合力。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医药很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尤其是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不仅仅关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关乎国民的健康和用药安全,应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中医药的健康发展。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优胜劣汰;利用资本市场机制,促进产业与资本结合,并购、重组与产业拓展升级相结合。从而推动整个中医药行业做强做大。

上一篇:汽车下乡面临“水土不服” 下一篇:破解植入式广告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