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就是看吗?

时间:2022-08-11 06:52:10

老师在教孩子作文的时候都会强调观察的作用,告诉他们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有的还具体到观察的顺序,什么由近及远、由整体而局部,甚至带着学生去实地体验。但是效果呢?离了这堂课,我们的孩子好像又把眼睛放在家里了,他们不但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甚至每当老师强调观察的作用时,还会表现出一种为难的情绪:“我看了呀!可我的作文还是没有写好!”

我们不得不说,这的确是老师的问题:只教了观察之词,却没有教会学生观察之实。有几个疑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观察”这个问题:

1.观察就是看吗?

答:不。观察不只是看,更应该用心去体验。没有思考的观察不是写作的观察。

观察有两种效果:一是视而不见,一是过目不忘。请回答:“你的校园里有多少种树?”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可是你一准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因为没有用心。这样,在提笔写的时候往往就只能似是而非了。

我们都知道,青蛙的大眼睛是看不出静止的东西的,而蛇尽管长着眼睛,却是用超声波来辨别方向和判断周围世界的。它们的视觉世界里一片漆黑,但它们并不缺少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这是因为它们能够凭靠感应判断,来完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所以我们说,观察本身并不重要,也就是说,能不能看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通过感应程序形成属于你自己的判断。比如你必须要注意观察时的方位感,然后才能有一种上下、前后、左右全都想到的全面性。

我们不是常常要求学生写出新意吗?如果你用心数一数树的品种、花的色彩,你会对你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校园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我的校园里原来还有这东西呀!”而能不能从观察中得到这种陌生的感觉,恰恰是写好一篇文章的至关重要的前提。

2.观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孩子总觉得要写好作文必须学习书本上的东西,而自己看到的东西不如作文选上的好。其实,书本上的东西你有他也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新奇的,值得珍贵的。你看见的才是真实的,这就是“眼见为实”的真正含义。

豆角,都是长的、绿的吗?

茄子,是不是都是圆的?(实际上有圆的也有长的,有青的也有紫的。)

辣椒,全是红的、尖的吗?(现在就有彩椒,颜色有红也有黄。)

西红柿,本来就是红的吗?

…………

所以观察,首先要相信自己。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要讲出来,不管它是不是符合别人的看法、符合书本的知识、符合别人的意见和说法。如果不关注自己的“第一感觉”,即使是很日常的生活,描写起来也常常会闹出笑话。比如明明自己的家乡在平原,却用“山清水秀”来形容。这就是不相信自己眼睛的最为明显的例子。

当我们意识到一个观察对象和平日里撞进我们眼中又飘然而过的那些景象不一样时,你往往就会产生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观察就是要把握一个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哪怕你天天见它。

3.观察作业不能布置而要设计。

事实上,我们平日里并不是没有强调让孩子观察,但是我们没有教会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我们许多老师只是强调观察就是要多看、看多,却不知道观察绝不仅仅就是看。如果我们要真正上好观察课,老师在留观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原则是问题越具体越好,越有冲击力和陌生感越好。比如,妈妈切一盘菜要切多少刀?如果我迟到了,妈妈会怎么说?如果妈妈来晚了,我又会怎么说?

所谓察颜观色,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问题引导孩子一步步看清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看明白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从而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写写画中景 下一篇:技师学院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