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01:01:15

观察作文

观察作文范文第1篇

所谓观察就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它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材料。除了有“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要想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光靠视觉——眼睛看,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调动五官,也就是眼睛看形色,观察形态;耳朵听声音,听音响;鼻子闻气味,辨别气味;舌头尝味道,尝酸甜苦辣;身体感冷暖。同时,还要用脑去思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包括植物、动物和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

我们明白了观察的含义,就要清楚观察的内容。观察什么呢?具体说来,可以观察的事物很多很多,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观察大自然的“奇”。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日月星云、山川田野、风霜雨雪、雷电冰雹、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等。各种景象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奥秘无穷、美不胜收,无论观察哪一种现象,哪一种物体,都可以找出无穷无尽的写作材料。

二、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新”。改革开放,带来了全社会的巨变和进步,新事物、新人物、新产品、新气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如教育改革学生免除学杂、书本费;医疗改革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改革免除农业税,为城乡农民发放养老金等等,这些新鲜事物充满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三、观察人们交往中的“情”。我们的周围全是人群,家庭成员之间,亲友之间,邻居之间,师生之间,陌生人之间,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接触,在彼此上交往中,会产生崇高的友谊,萌发人间的真情,出可能发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相互之间会产生复杂的感情。这些感情的海洋有多少五彩缤纷的贝壳,都值得我们留在作文中啊!

四、观察人们心灵中的“美”。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与长处,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发现周围人身上的“美”,如:语言美、行为美、情操美、道德美等,把周围人身上蕴藏的正直、无私、善良、纯朴、勤俭等美德,挖掘出来,寻找美的足迹,体现美的意境,把“美”写入我们日记或作文中,这些都将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既写出了美得文章,有宣扬了美得道德风范。

五、观察活动与劳动中的“乐”。每天我们都要参加这样那样的一些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班队活动、家务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公益劳动等等。从中学知识,学技能,其中必有艰辛,更有欢乐。如身边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工人、农民等等各行各业人们的辛苦劳动,给社会作出的贡献,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把这些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欢乐与成果记下来,多么有意义啊!

六、观察周围的事物的“状”。建筑物、礼物、生活用品、文化用品、一样玩具、一张照片、一副眼镜甚至一片叶子……把它的形状,特殊的功能,不同的来历,独有的特点记下来,就是状物的文章,如果把由它联想到人和事或理写下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小见大,就更有意义了。

七、观察人生特有的“趣”。像我们小朋友天真活泼,好奇好动,争强好胜,有时也免不了做些傻事,但常常是傻得可爱,充满童趣,这是儿童生活中独有的。再如,观察小动物的特点习性,动物之间的嬉闹玩耍,有趣又有乐,把这些乐事、趣事记下来,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八、观察物体之间存在的“异”。世界万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有相同的方面,同时也存在差异。我们只有善于观察,精于辨析,才能分清辨明。即使是同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难以分辨,但仔细观察,每片叶子都有不同。只要善于抓住特点,就能找出它的细微的变化。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观察作文范文第2篇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材料不会自己走上门来找你,而是需要人去认真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人才能储备大量的生活素材,提笔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了。可见,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我们小学生要善于仔细地观察日常生活,学会观察的方法,抓住特点,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从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写作积累材料。

这里所说的“观察”,除了有“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要想获得充足的写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光靠视觉——眼睛看,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调动五官,也就是眼睛看形色,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身体感冷暖。同时,还要用脑去思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要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气味和味道,而且还要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

第一、观察的内容

(一)观察大自然的“奇”。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日月星云、山川田野、风霜雨雪、雷电冰雹、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等。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奥秘无穷、美不胜收……仅此一项,就有无穷无尽的写作材料。

(二)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新”。改革开放,带来了全社会的巨变和进步,新事物、新人物、新产品、新气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充满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三)观察人们交往中的“情”。我们的周围全是人群,家庭成员之间,亲友之间,邻居之间,师生之间,陌生人之间,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接触,在彼此上交往中,会产生崇高的友谊,萌发人间的真情,出可能发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相互之间会产生复杂的感情。这样感情的海洋有多少五彩缤纷的贝壳,都值得我们留在作文中啊!

(四)观察人们心灵中的“美”。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与长处,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发现周围人身上的“美”,如:语言美、行为美、情操美、道德美等,把周围人身上蕴藏的正直、无私、善良、纯朴、勤俭等美德,挖掘出来,写入我们作文或“寻美日记”中,这也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五)观察活动与劳动中的“乐”。每天我们都要参加这样那样的一些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班队活动、家务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公益劳动等等。从中学知识,学技能,其中必有艰辛,更有欢乐。把这些用汗水换来的欢乐与成果记下来,多么有意义啊!

(六)观察周围的事物的“状”。建筑物、礼物、生活用品、文化用品、一样玩具、一张照片、一副眼镜……把它的特殊的功能,不同的来历,独有的特点记下来,就是状物的文章,如果把由它联想到人和事或理写下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小见大,就更有意义了。

(七)观察人生特有的“趣”。像我们小朋友天真活泼,好奇好动,争强好胜,有时也免不了做些傻事,但常常是傻得可爱,充满童趣,这是儿童生活中独有的。把这些乐事、趣事记下来,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第二、观察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观察可经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丰富想象,发展思维,为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奠定基础。首先确定要观察的事物,找准重点,然后再全面、仔细、深入地观察。这样才能愿意观察,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抓住主要的,收获才能更大。

(二)通过比较,抓住特征。什么是特征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特有的,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东西。无论是观察人的相貌、穿着、动作、语言,还是事态的发展变化,是静物,是动态,都有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使你所描写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

所谓比较,也就是把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加以比较。俗话说:“有比较,才能鉴别。”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一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三)按照顺序,有条不紊。观察事物的关键,是抓往特征。但是,当一个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时,怎样才能抓往它的特征呢?这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观察时,根据事物的特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按总体、局部、总体的顺序;也可按比较分类的顺序。一般地说,观察人,多数按照从外表到内心;观察事多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配合时间和地点顺序;观察景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地点顺序或空间变换顺序;观察其它事物,多数按照分类顺序等。

(四)注意角度,变化有序。我们观察时可以平视、俯视、仰视,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看到的东西就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样东西,也会有不同的姿态,得到不同的感受。

(五)边看边想,展开想象。在观察过程中,你要开动脑筋,努力思考。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看到它们是“什么样的”,还要问几个“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做出初步的推断。你只有在观察中做到一边看一边想,观察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如果不思考,即使你眼睛睁得大大的也没有用的。

(六)充满热情,融进感情。观察要有热情,就是要热爱生活,对生活怀有浓厚的兴趣。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对所写的事物毫无兴趣,又怎样写得好呢?因此,同学们要有向生活要素材的迫切愿望,有向生活请教、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不断认识生活,积累材料,写好作文。观察时,注意融进饱满、浓厚的思想感情,以便写作时情景交融,物具感情,真切感人。

(七)勤于观察,随时记录。观察应当眼勤、耳勤、口勤、腿勤、脑勤、手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要不得的。同时,还应随时随地地记录下来,这主要指写观察日记。因为观察到的东西,不一定全能立刻用上,可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作为资料保存下来,这是你资料的仓库,知识的财产,留待后用。

观察作文范文第3篇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熟悉事物、亲身经历生活。它是指写作者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博,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写作有关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主体内在的潜力,把写作主体定位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观察,学生会感悟到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学生会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与体验,学生的悟性才会不断提高。现实生活是色彩斑谰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一份心思,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才会对生活有真切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有真情的作文。

二、体验性作文教学对克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有积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数,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八股”倾向,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种套路形式明显。开篇用华丽的语句,或摘写,或抒情,或引诗词的歌赋、名人名言,中间自编几个故事,结尾议论抒情。我们不要小看这种作文形式,这正是现代考试制度下形成的“八股”文式,这种形式的作文在考试中极其普遍,原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最保险,如果文笔稍微不错,在考试中还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

第二是编故事:编历史故事,编现代故事。故事脱离生活,内容假设,完全不符合思维的逻辑。写故事是考试作文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其看成是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可以有虚构,这是一种概括生活、富有创造力的表现。但是,学生作文编故事不能尽如人意,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还不熟悉,对生活的认识不够深刻,还不能自如地驾驭这种具有较高难度的表现形式。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作文其实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写作者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为基础,二是写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达。上述“八股”式作文,违背了作文的内涵,把学生作文引入了误区。

要解决学生作文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应还作文教学之本来面目,作为语文教师,应领会作文的内涵,以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写作的爱好及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让学生对写作有爱好,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放在。”“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相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体验性作文教学就为教师教作文,学生用真话写作文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体验性作文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我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作文教学为例,本单元作文是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话题来写作文,我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组活动后,要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身写成一篇亲身体验的作文。作文交上来后,一检查,有部分学生以“汶川地震”等离学生生活很远的素材来写,显然不真实、无真情。我对学生作文讲评后,要求这部分学生重写,要他们观察家人,观察身边的同学以及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垃圾的等,然后形之成文。这部分学生经过观察,都写出了优异的作文。比如唐斌同学就写出了《呼噜背后的心》这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四、呼噜背后的心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太阳刚刚升起,放撒下缕缕阳光。蝉儿在树枝上喝着老调。

我早早的起了床,打算吃了早餐去补习,却听一阵“呼噜——呼噜”的鼾声传来,一听就知道,是爸爸又在雷公打鼓了,我皱着眉头走进他的房间,大声叫嚷:“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我想让他帮我做早餐,可他却把手一甩,在床上摆成“大”字,继续睡。这一个的甩手动作,让我感到很不爽。于是,我气呼呼地提着书包走了。

我饿着肚子在老师家补习了两个小时,自己高高兴兴的回到家,然而回到家听到的依然是那一阵阵“呼噜”的声音,这声音不但不停止,反而越响越大。真恶心。我不耐烦地走到他身边叫他起床。叫了几次后,他终于醒了。

他洗漱后,把水饺端到我的面前,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见他面前却无早餐,便问他,他的回答却让我出乎意料:“我不吃了,我得开车去拉一车沙,中午再吃吧!”我的心绞痛了一下,可还是没说什么。谁叫他这么晚起床的呀,哼!

中午了,也不见爸爸回来。我只好去妈妈上班的地方去吃饭,在吃饭时我一直想着爸爸,又慢吞吞地咽了下去。吃过午饭,仍不见爸爸回来,我心里很担心,这下才给爸爸打了电话。他却说:“还在装车呢!”我一愣,头脑里想到他连早餐和午餐都还没吃呢,饿不饿呀,饿了怎么办?心中升起了一丝怜悯,我真想问他这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要没日没夜地工作。但转念一想,他是我家的顶梁柱,为了一家的生活,为了供我上学。他每天工作到很晚而且每次回来都是汗流浃背……

爸爸今天十点过才起床,恐怕是昨天太过劳累了吧! 这样一想,爸爸那令人厌恶的呼噜声,也没有那么令人讨厌,仔细听来像是美妙的歌,让我越听越入迷。

这篇作文,选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生动地表现爸爸呼噜背后的感人爱心和慈父情。读来,让人感动。

观察作文范文第4篇

1.观察要抓住顺序。有顺序的观察至关重要。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注意观察顺序,常常东看西瞧,把没有顺序看到的东西写成作文,文章就显得杂乱无章。只有观察有顺序,才能言之有序。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除了观察事物的静态,还要观察事物的动态。如一株桃树,我们观察到它的树干,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花的姿态等,还要观察风吹来时,它的枝叶如何摆动,花瓣如何像一阵“红雨”般飘洒;蜜蜂蝴蝶如何在花中舞蹈、采蜜等。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

2.观察要抓住特点。抓住事物特征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方法。还是以观察人物、花草树木、动物为例,可教育学生在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同时,还要抓住这一类事物主要特征,哪些是这一类事物所特有的。比如兔子是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的;的花形各不相同,每种花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观察后,有利于增强记忆,经久不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通过引导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话时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3.观察要体验情感。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热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果对观察的对象漫不经心,冷冰冰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平平淡淡、干巴巴,也就谈不上打动读者的心了。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如“秋雨像一个顽皮的娃娃,把苹果染红了,把葡萄染紫了,把枫叶染红了……”“秋雨在大地的每一片树叶上,每一个石块上弹琴……”“秋天是一位漂亮的姐姐,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裙,秋天是一位可爱的妹妹,长着红红圆圆的脸儿,在苹果树上荡秋千……”这些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写出来的句子,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如诗一般跳动着神韵。

4.观察要“五官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桔子,通过视觉,了解桔子的颜色、形状;通过嗅觉,闻一闻桔子的芳香。通过触觉,感觉桔子外表的坑坑洼洼;通过味觉,品尝桔子的滋味酸中带甜;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如写自己“炒鸡蛋”,从视觉可以观察:鸡蛋打开后什么样,搅碎后变成什么样,倒入锅里发生什么变化,炒熟后颜色和样子又怎样。听觉:打破蛋壳什么声音,倒入油锅什么声音。嗅觉:炒熟后闻起来怎么样。味觉:吃起来味道如何等。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观察作文范文第5篇

材料从何而来?材料来自平时的观察积累。

观察是写作的准备阶段。不少有经验的老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像修房子要准备砖、石、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一样。的确,中学生生活面不宽,他们活动的范围仅是学校、家庭,偶尔接触社会,但只要留心观察,还是有许多可写的内容。关键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把写观察日记作为自己每天必练的基本功。

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譬如:家乡的山,有的连绵起伏,有的突兀高耸,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是不同的结果。山上四季景物的变化也各有不同:春天草木发芽,山花烂漫;夏季树木苍翠,林密草深;秋季果实累累,红叶满山;冬季衰草遍地,枯叶飘零。这些景物的特征,只有潜心观察,亲身体验,持之以恒才能看到。

观察清晨、正午、傍晚,天空云彩的变化,地面花草树木的变化。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们对此事的态度。观察要细致,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如要察一株牡丹花,可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作用,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听听它在风中摇摆的声音,嗅嗅它的气味,用手轻轻地抚摸它的花瓣,感受它独特的美。可变换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察它,把它与其他花作比较,找出它的特点,思考它具有人的哪些品质,引起了人们的哪些联想,这样写出来的观察日记,内容就丰富了。有的学生写“花”只是“春天的花十分美丽”,究竟如何美丽,却写不出来,这是不细心观察思考、不注意积累的缘故。

就是平常所见的雨,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特征,并非都是“倾盆大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写出了春雨的特征;朱自清写春雨“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柔的特点;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景,写风云雷电的变化、写天空地面的景物、写拉车人的独特感受……抓住了夏季狂风暴雨的特点。如果没有对景物仔细地观察,就难以写得如此逼真。

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人。有的学生写人物总是“粗眉大眼”,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各有各的外貌,造成写作“千人一面”的原因,就是缺乏对人物的仔细观察。人物的脸型,有的如圆盘,有的如瓜子,有的如鸭蛋;人物的眼睛,有杏眼、凤眼、鹰眼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中可探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所以重点在观察人物的眼睛。观察人物的鼻子、嘴唇、耳朵、肤色,发型……在脑中储存他们面部的特征。通过人物穿戴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走路的姿式、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来判断他们的处境、身份、兴趣爱好。要观察年龄和性格不同的人在同一活动中的表现,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人,由于他们性格的差异,对于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反应。如乘车途中遇到“堵车”现象,车上乘客的反应就不一样。有的急切询问堵车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有的急得跺脚,却只会唉声叹气;有的将头伸出车窗,大发雷霆;有的吸着纸烟一脸愁苦;有的在座位上眯缝着眼,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面对这一场景,仔细的观察记录,判断乘客的不同性格,阅读留在人物脸上的喜怒哀乐,分析他们的不同心态,有助于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

为了便于积累材料,学生应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及时将观察的内容记下来。平时要善于积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精美语句,积累课本上、报刊上、影视剧中优美的词句;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材料库。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写作的能力,在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材料可选,这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不会观察的人写不出美的作品,不会观察的人也欣赏不了艺术之美。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打好写作基础。

观察作文范文第6篇

小学生怕作文,主要是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还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还要用自己的脑筋去想。这样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想说,愿说,快乐作文。

一、激发兴趣教方法,初见成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几年前我接手了全校最顽皮淘气的一个四年级班级,学生普遍是上课不愿听,作文更是厌烦。怎么办呢?好动的学生好玩,于是连续两周的作文课都是游戏――“句子顶针”、“贴鼻子”。教室里漾起了欢笑声,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游戏完毕,教师趁热打铁,宣布作文课开始,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情形,主角的神态、动作,观众的表现和自己的心情如实地写下来,还引导他们回忆几个最有趣的镜头。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进入了情境,写作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完成,完全忘却了“写不出”的烦恼。

二、培养习惯成自然,渐尝甜头

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初步掌握了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后,我就开始考虑怎样保持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通过几次观察作文,许多同学因观察认真,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受到表扬和鼓励,观察兴趣浓厚起来。有一次学习《海上日出》后,布置学生回家写《看日出》,学生反映:放学回家和清晨来校,看不到日出,建议改成《看日落》,或是《看月出》。这个意见表明,观察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于是我向学生提出每天写日记,记下自己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观察所得,每周检查评比。

一学期下来,学生都坚持写了日记,并且多数的日记写得很出色;有的是生动活泼的生活瞬间,有的是色彩缤纷的社会画面,有的是真实感人的内心诉说,有的是纯真美好的心灵闪光。

三、提高能力勤探索,锲而不舍

儿童初步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便产生认识上质的飞跃,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加以指导和训练,使儿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发现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观察能力的提高。

关于这方面的训练,比感知事物要困难得多。

第一,它是一种抽象思维,儿童还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经验,思维方式也很单纯,思考不可能很深入。

第二,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发现和认识。

尽管有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引导到位,方法科学,再加上锲而不舍地长期坚持,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可以逐步得到提高的。

1.明确观察的目标。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只有带着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提高责任心,才会对自己的观察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而提高观察力。

2.制定观察的步骤。这样就可以将观察力指向与集中到要观察的对象上,并按部就班,从容观察,从而有助于提高观察力。根据观察目的决定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哪些地方是重点要细致观察,哪些地方只需粗略观察,心里要有个谱。

3.端正观察的态度。注意性是观察力的重要品格之一。只有提高注意性,对观察对象全神贯注,才能做到观察全面具体,才能收集到对象活动的细节。

4.储备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观察能力强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得,而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捕捉到不易发现的重要现象,还能使观察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青霉素的发现者弗来明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他曾谦虚地说:“我的唯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其实,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弗来明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否则,就是观察到了,他也不会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

5.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①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对事物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要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特性,然后,再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②对比观察。进行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③重复观察和长期观察。很多现象的出现非常迅速,稍纵即逝,观察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所以需要进行重复观察。客观事物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或周期,有时发展过程很慢,周期很长,所以决定了观察的长期性。

6.养成动脑多想的习惯。恩格斯谈到思维在观察中的作用时说:“单凭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他还说:“除了眼睛,我们不仅还有其他的感官,而且有我们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不但贯穿在观察的全过程,还要延伸到观察之前和观察之后。只有在观察前、观察中和观察后,始终动脑筋思考探索的人,观察能力才会迅速得以提高。没有思维的观察,只能使获得的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更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发展规律。

四、总结经验再实践,获益匪浅

积累了基本成型的经验,在实践中再加以运用和探究。教师总结出:“从观察入手培养作文能力”的教学模式如下:

课内教给观察方法,课外指导观察;观、说、写、读综合运用,听、议、评、改促进提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把注意力转向了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优生作文迅速提高,中下生对作文不再畏惧,且大多有了观察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开始出现“我要写”的势头。作文本、日记本成了学生表达观点,反映意见,抒感,交流思想的场所,逐渐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初露个性。

在此情况下,老师意识到爱护学生写作的个性风格是很重要的。学生写出的好作文,要鼓励他们读给大家听,师生共议该文的特点,对其中精彩句段自赏自乐,助长颇具个性的文风。

观察作文范文第7篇

一、“食欲不振”病,要让学生从怕写到乐写

怕写观察作文固然与作文本身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有关,也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太高有关。如有的老师将三年级作文《我看妈妈烧菜》的目标制订为“将烧菜的过程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写具体”,显然走出了年段目标。如此学生所写的作文,必然与老师的心理预期有差异,学生无法攀越老师预设的山。所以要避免学生面对作文表现出“我一见你就怕”的状态,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段要求的目标。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注重学生可持续写作动力的激发。教师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实验、故事、漫画、表演、辩论……种种形式都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过程,动手动口动脑,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作文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让今天的学不仅仅是为了今天的写,更是为了明天的乐写、善写。

改变学生“食欲不振”,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自己课堂表现中的闪光点,及时激励,使其保持高涨的运用语言的情绪。如我校一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作文《》时,有一学生在交流中说到:“我走进公园,还没见到,就已经闻到了的清香。”这句话用了他们刚刚学过的课文《瀑布》中的语句,“还没看见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老师抓住时机大力表扬该生会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不但激励了这个孩子,也暗示其他孩子学了语言要会用。

二、“千人一面”病,指导需提倡个性体验

阅读学生的观察作文,我们都曾看到他们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呈现“千人一面”的状态:无论老少都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不管男女都有一张“樱桃似的嘴巴”,不管人还是动物,都有“一对灵敏的耳朵”。我们也曾不止一次读到雨夜背孩子上医院的赞颂母爱的文章。学生文字的惊人相似,源于缺乏观察,少于感受。

避免学生“千人一面”,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关注写作的对象。如有老师指导学生尝试用“漫画式”描写人物外貌,颇有效果。教师先出示例文,让学生明白方法,再以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刘翔为例,让学生说说如何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刘翔,让学生明白漫画式夸大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接着以范例引路,让学生欣赏三段文字,感受鼻、腿、嘴无一不可成为写作。最后请学生落笔写。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自然降低了难度,帮助学生写出精彩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生不能从写记忆性的作文开始,而应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笔者近阶段曾尝试请学生写三句话日记,要求学生每天要写下自己当天的新发现与感受,不要求字数多,只要求去发现去记录。由于门槛很低,评价很高,学生兴趣盎然。

一段时间实验下来,三句话日记早已成为学生主动要求写的作业,三句话的底线也被学生不知不觉间成倍突破。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验,自然就没了“千人一面”的毛病。

三、“粗枝大叶”病,指导需注重过程呈现

观察作文还有个弊病,就是学生写作过程跳跃,语句前后不连贯,对细节缺乏细致的描摹。简而言之,即“粗枝大叶”。

造成这些困扰的原因首先是教材体系中习作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清晰,老师们根据作文提示进行指导时往往过于注重篇章的指导、材料的选择,却忽视了描摹的指导。其实,作文教学需要“聚光灯”,尤其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年级学生来说,需要我们将目标细化,扎扎实实进行细致描摹的训练,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如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在《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中,先出示典型片段,让学生感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懂得学会用象声词表达。接着让学生“两逛公园”——先观看无声视频,再观看声色俱备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有声有色的世界的美好,感受学会用声象词表达的重要性。然后提供三组象声词让学生想象画面、情境并写一篇小短文。由于有了前面的范例引路、情境创设,尤其是两逛公园的对比,调动了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情感认识,形成了运用象声词的写作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抒情,使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正视学生观察习作的问题症结,重视观察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最终解决观察作文常见的问题。

观察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看图作文;观察和分析;现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84-01

看图作文是考察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最常见的作文形式。它对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写看图作文中,往往因为抓不住要领,使得作文严重失分现象很严重。要写好“看图作文”,我认为重在写前的观察和分析,抓住这点,就不会出现无话可写或言不达意诸种现象了。

一、时间的观察与分析

直接的时间观察和分析,如挂钟时针所指,日历日期的显示等。间接的时间观察和分析,需要判断,甚至是作一定的推理,如衣着的厚薄,花草树木的荣枯,飞鸟雨雪的出现等等,可以推知季节;光景物象等可推知时辰。例如一幅图中,树叶飘落,雄鸡引颈啼叫,就能推知分析出:这是一个深秋的早晨。

二、地点的观察与分析

直接的地点的观察和分析,如一个招牌、几行字,简洁明了。但图上只出现几种景物,则需要判断推理的参与了,也即间接的地点观察与分析。一个篮球架的背景,只能推知是操场;山水帐篷吊锅等只能推知是野营的场面;背着书包前后紧随而显散漫,表情轻松的样子可推知是放学,背着书包陆续相继神态紧张只能推知是上学。

三、人物的观察与分析

人物观察秘分析一般围绕年龄、性别、职业、外表(包括外貌、服饰、表情、行为举止等)诸方面的细致观察和分析,特别是从外表的表情神态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我的战友》彩色插图就是一例。插图中的身着草绿色军装,伪装很好,全身紧贴山地,两手紧抠泥土,神情坚毅,目吐怒火,这样的观察与分析,其内心世界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即使再难受再痛苦,也不能,也不能动弹啊!稍一稍一动弹,自己的战友,整个的计划,最后的胜利,可就全完了啊!

四、事情或事件观察与分析

图上究竟说什么事,多幅图连贯起来观察很显然,但是单幅图则不行,不仅要求观察,而且需要判断、推理和想象。重点表现的人或重点表现的事,都是通过人物显示的,他们一般在画面所占的位置显著。如有一篇文章《送水》,里面有一幅插图,重点表现送水一事,但它是通过占显著位置的人物显示的,就肩之所挑,篮之所盛,稍一观察便清楚明白。《舍身炸暗堡》一图,光看图,究竟表现什么事,只要将占显著位置的人物所做及背景所示观察清楚便可分析出来。

五、原因与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通常表现事情或事件图,原因与结果都在面对插图进行写作者的合理推想中。每一个写作者都必须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程度,事情或事件本身的逻辑推想应有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有一幅表现《看望老师》的插图,推想原因可以围绕如下方面:(一)、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学生辅导学生,一次,学生听说抱病上课的老师在回家路上骑车甩倒受伤。(二)、有一次班上某同学患病时,老师晚上上门辅导回家路上跌倒受伤。(三)、一天,老师为劝说家长别让孩子做童工什么的被发怒的家长推倒在地而受伤。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等等,但不管怎样,都是合情合理的推想就行。还有一点要注意,出于典型性的需要和普遍性的需要,我们会选择第二种情况。作为具体的写作者,我们还是强调要以自己的体验和实际进行分析,特别是想像。

六、经过的观察与分析

事情的经过往往是与时间的连续、地点的转移相联系的。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只不过是一个切面,如何能顺乎这个切面,上追下溯,达到与实在事情或事件经过本质的统一,这就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当然要知道,图是静的,要化静为动,展示动态的经过,想像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展开想像的翅膀,才能泥补经验的不足。对于经过的分析,这里主要是想像,还受着个性的影响。我们的想像尤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阅历,如《鸬鹚》一文的插图,我们就插图本身的鸬鹚歇船这一静态,想像鸬鹚下水捕鱼的动态过程。

观察作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听的有些说:“没有东西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只有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才会写出生动鲜活的精品作文。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观察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曾拜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写成小说给福楼拜看。福楼拜看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应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莫泊桑懂得了福楼拜是教他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的基本功。此后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后来他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写道: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由此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必须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

二、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中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 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1.中学新课标对各个年级的作文都有明确规定。课内作文,学生因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学生作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

(二)交给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怎样去观察。我给学生讲过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 眼睛不放,因而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 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 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学生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鲁迅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在鲁迅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 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 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 ,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眼镜”;有的却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生动跃出。

三、培养观察能力的初步成果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青年,他因两分之差高考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忍心再复习了。他还怀着一颗苦楚的心和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在一年时间里里,他白天苦做,晚上苦读。今年的高考 ,被全国知名大学录取。。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我问她所写的是不是真事。她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表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

四、结论

观察作文范文第10篇

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

本来,不造假是对学生作文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和创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学生功课压力大,作业挤占了阅读时间;阅读量少导致词汇量少、思维不开阔;受社会商业化、娱乐化、快餐文化的影响,浮躁急躁,难以静下心来观察生活发现素材……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或咬着笔杆抓耳挠腮,或偷偷翻作文书找例文,甚至为了应付考查,背诵各类“满分”作文应急。正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模仿,比较忽视发现(观察),所以改变作文教学模式,就必须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素材,把观察与写作自然有效地衔接。

该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学会发现生活、欣赏生活,也许是让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养成观察习惯,学会发现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起点和源泉。陶行知先生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但现实中,学生或热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足不出户,缺少机会去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或忙于学业,每天来往匆匆,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更有部分学生依赖心理强,有一种怕思考的惰性,认为需要什么素材都可以从作文书上或者网络上找到,现成又方便……如此种种,导致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观察的习惯。不会观察生活,进而对生活缺乏感受,直接导致作文材料贫乏,而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和感受,写作时就无话可写,唯有胡编乱造,文章就难免空洞粗糙了。不观察(没感受)――没素材――抄、背、“作”――虚假空,如此恶性循环。炼就一双慧眼,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培养观察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创设情景,设置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 很多时候,学生不观察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观察的习惯。所以创设情景,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对象,引导学生有意识观察在初中阶段,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尤其是笔者所在学校位于城郊,远山隐隐可望,近水潺潺可听,还有堤畔野花芳菲、绿草掩映;河中渔舟唱晚、水鸟轻捷;加之细雨如烟、炊烟若雾……笔者时常会情不自禁地驻足,可学生却熟视无睹。怎么办?一日,笔者特意到野外采了一束野蔷薇,用一个淡青色的古朴花瓶插好,在上课时带到了课室。学生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赞美花的美丽。笔者借机引导学生说出为何觉得美,美在哪里。从花的形状到情态,从叶的舒展美到花的野性美,从花的清丽简洁到与花瓶古朴自然的融合,从室内的花到室外大自然的美……学生由一个人说到几个人轮着说到抢着说,由一句、两句到一段,课堂上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热闹。一课结束了,师生都意犹未尽,因为我们都惊喜地发现――观察并没有想象中困难。此外,笔者还曾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放了一个金鱼缸,大家商量着买来了金鱼、水草、螺、虾、蟹等小生物,一到课间就围着来看,学生的作文很多都写到了鱼缸带来的乐趣,甚至还有学生仿《醉翁亭记》写出了一篇文言文《金鱼缸记》,不乏精彩之句,妙趣横生。

每天分享多一点,带动学生自觉观察 情景创设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毕竟是有局限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关注,观察仍停留在依赖老师引导的层面上,只有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如何能让学生的观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自觉的行为呢?笔者决定先从课堂内容的改变做起。

每天语文课前,笔者都会抽时间和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东西――笔者观察到的人、事、物等,五花八门。如一次,笔者提到了一个事情:“在一年的冬天,我在最繁华的文昌路街头,看到了两个盲人在卖艺,他们两个人共操作四件乐器――一人手上拉着二胡,另一人嘴里吹着笛子,脚上均踩着某种敲击乐器。凄婉的音乐在热闹的街头飘散,盲人的脸沧桑而又平静,人们在附近来来往往,而他们脚边的小桶却只有零碎的角票……”学生听着听着,脸色越来越凝重,个别学生开始有了交流,到后面,有学生问:“老师,你当时给钱了吗?”笔者说:“老师给了一些零钱,后来又到面包店里为他们买了些面包和热饮。”这时,有学生质疑:“老师,万一他们是骗子呢?”还没等笔者回答,别的学生已经抢先了:“那万一他们真的需要帮助呢?”其他学生纷纷加入了议论。看到这个情景,笔者决定把这节课的内容改变,就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从细节处去观察,以善意去理解。在这周的随笔时,部分学生都写到了自己留意到的乞丐现象,内容涉及有对暴力行乞、欺骗性行乞现象的否定,也有对流浪者、无劳动能力而行乞者的同情。笔者坚持每天与学生分享,一段时间后,师生关系变得更为默契了。学生也慢慢地感受到,生活原来如此有趣,值得观察的东西如此多,有了观察的意识,渐渐也就形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了。

定期演讲,迫使学生随时随地观察;及时点评,适时探讨,激发观察热情 一学年过去了,笔者看时机成熟了,就把笔者的课前分享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按学号轮着来讲述自己这段时间看到的人或事,要求有具体的描述,演讲完毕,其他学生可展开讨论或提出疑问,老师适当点评或加以拓展。一开始,很多学生都很不自信,总是想用书上的故事来搪塞。在笔者的一再坚持和鼓励下,学生慢慢能讲得比较流畅了,之前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一段时间后,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听者与演讲者的互动越来越多,各种思想的碰撞,使得学生的展现欲越来越浓――他们渐渐养成了主动去观察、挖掘新的题材的习惯。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大部分学生真正学会了自觉观察,并养成了随时观察的习惯――这就是写作重要的源泉。

传授方法,定点观察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作文教学更是这样,不是单纯把写作的技巧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懂得“炊”固然重要,可如何 “找米”才是关键的第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习惯,还得要告诉他们如何观察才能看得更准确更深入。鉴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作文教学也需分阶段循序渐进,既要紧随学生成长的步伐,又要促进学生更快的成长,做到教学指导有效。

引导学生多“感”齐下,用心观察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指引方向,引导学生发现可写的素材。一草一木总关情,老师要善于把目光投向生活,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把目光投放于平日因熟悉而忽略的小事物上,从中挖掘可写的素材。第二步,唤醒身心,调动多个感官来进行观察。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上,观察必然较为粗糙肤浅,这时老师可遵循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的观察由单纯的视觉逐步过渡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并用。第三步,利用契机,带领学生多角度观察。想观察更细更深入,必须要有一个时间的延续。第四步,对比观察,引情入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情需借物触发,景需由情来表达。情景相融为一,才能写出有吸引力的文章。单纯的观察,印象终究浅薄,所以在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后,必须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回忆与所观察之物有关的往事,或通过与其它事物的对比观察,引发其特定的情绪或记忆,从而使得观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写之物也带上个人的情绪。

生活大于课堂,让作文生活化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在笔者班的窗外有一棵老木棉树,笔者曾让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年,断续观察了两年(即初中3年,其中一年是有任务、有指导的,要求写观察周记,其余两年是在特殊时期提醒观察,如开花或落叶等时候)。学生开始感觉天天看,实在无话可说,笔者择机进行引导,如用眼看和用手“看”的区别,树上有鸟唱歌和没有时的区别,早上看和傍晚看的区别,有月亮的晚上和没有月亮的晚上的区别,有风时和无风时的区别,下雨时和晴天时的区别,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区别……熟悉了大树的每一片叶子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带着个人主观情感来观察:心情好坏时看到的木棉树是否有区别,孤独与寂寞时是否和平常一样,看到大风雨吹折了树枝后的感觉,苦等了一年大树却没有开花的感觉……就这样,笔者在坚持着,学生也在坚持着,这过程很长,但没有给学生太多的压力(没有字数的限制,也没有内容太多的限制,只需有关木棉树的就行),所以这也是一个充满了乐趣和惊喜的过程(笔者定期检查,发现有佳作则即堂朗读表扬,与学生分享)。3年之后,笔者的学生马上要中考了,这年的春天,沉寂了的木棉树又开花了!这无疑给了学生们莫大的鼓舞,有学生马上写到:“3年了,我们等了3年的木棉树终于开花了,积攒多年的力量终于美丽绽放!我们――木棉树的老朋友――不也正准备把3年的心血化作灿烂之极的花朵吗?放马过来吧,六月!”笔者刚把文段分享完毕,全班同学掌声如雷,感慨万千,又深受鼓舞。

把观察的内容写出来

平时自由记录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点滴 笔者学校是寄宿学校,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课外生活较单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风花雪月、四季更替、人情冷暖、枯荣进退……把生活的精彩和内心的情愫留下痕迹。

“特殊”日子则布置特别任务 在单调校园生活不单调,重大节日放假、校运会、元旦晚会、卡拉OK大赛、爱心义卖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甚至是突然地停电、意外地停水等,都是观察和写作的好机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特殊的“日子”,笔者都会灵活布置观察和写作任务。如校运会,任务是片段写作“枪声响起”。又如,意外停水,笔者给出了写作的开头和结尾:“居然停水了……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再如,突然停电,作文主题是“停电的晚上,月亮特别美”等。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与演讲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观察、畅顺表达了,这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把所观察并演讲的内容,化作周末随笔的题材。有了对生活的观察为依托,学生的作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达也更真实感人了,而学生每周优秀的随笔,经过汇总,会定期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上――这样既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也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上一篇:我爱祖国作文范文 下一篇:小白兔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