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野下女性形体审美观与健身运动参与动机探析

时间:2022-08-11 06:21:22

社会性别视野下女性形体审美观与健身运动参与动机探析

摘要:女性对于自我身体的形态发展,有着明确的既定理想模式。影响女性自我身体形体审美观的因素有许多,而男性对于女性形体审美标准是决定女性自我形体审美观最主要的因素。女性参与身体健身运动的动机是多元化的,而其主要动机是希望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关键词:社会性别; 女性; 形体美; 体育参与动机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2-0063-04

研究女性形体美观与健身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首先要确定所研究的课题是从男性本位出发,还是从女性本位出发,或者是从其他立场出发的,本课题所研究的女性形体审美标准及健身运动参与动机分别是从男性视角、女性本位角度与自然规律这三个角度出发的。如果单从男性视角出发,那么研究的结果一定是片面的,如果我们抛开男性视角,单从女性角度出发,那么研究的结果也是形而上的,如果抛开男性本位、女性生活的现实,单从自然规律进行研究,那么研究的结果是脱离现实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同时站在男性立场,女性所处的社会现实,以及自然属性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探索女性审美观与健身运动参与动机。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北京、广州、西安、安徽、银川5个城市的部分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5―55岁之间)。这些女性中包括不同职业层次,不同经济收入层级,不同文化层级的女性,这样研究结果具有概括性。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分别是: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所调查不同层次女性的样本量为3000人,所调查的女性是健身俱乐部的固定会员,广场、工会等非营利公益健身场所的固定女性参与者。

2 对于当今女性形体审美观分析

在研究我国女性关于自我形体美审美标准这个话题的时候,如果抛开社会性别这个视角,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今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之妇女地位的逐步提升,新时期女性所表现出来对于美的执着追求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女性自我身体审美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但是,如果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社会性别的角度以及商业动机的角度来分析,会发现其中存在令人担忧的,甚至是错误的身体形体美的观念。

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3000名女性进行随机调查分析发现,76.8%的女性对于自己的形体与外貌“不满意”,对于“不满意”原因进一步调查,其中62%的女性认为自己身体偏胖是导致形体不美的主要原因,其中36%的女性对于自我的外貌形象不够满意。但是从所调查的女性的身高与体重进行比较发现,这62%的女性认为自己偏胖的女性中,真正属于偏胖的只占到14.8%,这种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女性对于自我形体满意度处于“盲目”偏低状况,这种结果最终将会导致许多女性对于自我的形体不满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女性自我形体不满意原因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一是由于女性的男朋或者周围的男性对于具有“优美窈窕”身材的女性更加青睐。25岁以后的女性大部分开始谈恋爱,而那些面容娇美、身材优美的女性更容易找到理想的男士作为男朋友。已婚女性对于自我的形体也非常关注,她们中的68%的女性认为她们对于拥有理想的形体非常重视,主要原因是这部分的女性26%的丈夫对于妻子的身材很在乎,其中56%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压力。

3 女性体育参与动机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经常进行体育参与的女性一般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追求时尚,与时俱进;二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文化水平比较高;三是对于健身运动的热爱,愿意为健身花费时间与精力;四是拥有比较充裕的闲暇时间。同时得知,参与健身运动的女性还与结婚已否,生孩子已否还具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是结婚之前、已婚未生育孩子之前、生育孩子后有保姆或者亲属帮助或孩子上大学以后的女性,她们参与健身的几率更大些。这也就反映出了女性在生育了孩子之后,“妈妈”的角色决定了女性迈出家门的困难性。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62%的女性参与健身运动是为了减肥,塑造理想的身体形态;26%的女性是为了强身健体;12%的女性是为了结识朋友,扩大社会交流面。

3.1“减肥健美”是体育参与的主要目的

前来参与体育运动的女性62%是为了减肥健美,这部分人群的年龄跨度在25-55岁之间,主要集中在25-50岁之间。这个年龄跨度比较大,从青春前期一直跨到青春后期。她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人群中:结婚之前的女性所占比例为10.2%,已婚未生孩子之前为18%,孩子上大学之后为38%,孩子在幼儿园与上大学之间为33.8%。

女性一般结婚年龄在25-32之间,在找对象这段时期,她们渴望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窈窕的形体和美好的气质的女性,增大对异性的吸引力;已婚未生育孩子之前的女性,健身比起未婚之前的女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她们需要将更多精力与时间放在家务劳动与丈夫感情的经营上,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比起未婚之前有所下降;从怀孕起至孩子16岁之间的女性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很少有闲暇时间参与晚上健身俱乐部健身运动,她们一般是在工作休息时间参与非营利性质的职工健身活动,也只有一少部分女性有乐于分担家务的丈夫,或者家里有亲戚、保姆帮助做家务和看管孩子,她们才能参与晚间健身俱乐部付费的健身活动;大多数女性在孩子上大学以后,或者孩子年龄满18岁以后,才有闲暇的时间参与俱乐部健身活动,这个时期的女性参与身体减肥与塑形的愿望较为强烈。

3.2追求身体健康是体育参与重要诉求

参与健身运动中的30.4%女性把选择增进健康、延缓衰老作为主要目标,这部分女性的年龄一般在44-60岁之间。正是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大部分进入了更年期。按模糊医学理论的观点:45-55 岁为疾病爆发期,也是体形发胖、智能和记忆力减退最快的时期,还面临较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她们不仅要面对身体疾病与更年期综合症的影响,而且还要面临接受身体衰老的心理压力。参与身体健身运动,可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3.3 部分女性体育参与是为了增加社会交往

7.6%女性参与健身运动是为了提升生活品味,扩大交朋圈子,加强与社会的交流。这部分女性家里经济水平较好,空闲时间多,但与社会交流机会较少,她们参与健身活动除了健身原本的目的之外,还有增大交往圈子、更多地融入社会,从而能够与丈夫保持同步发展。这部分女性年龄一般在25-45岁之间。

4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形体审美观念分析

4.1 社会性别视角下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形体美标准

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女性形体美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在一定时间跨度里,会随着当时社会审美观念形成相对稳定的形体美审美标准。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划分,先秦崇尚健康自然的美。《诗经》时代对于女性的体态的审美主要趋向于丰满,欣赏形体的丰腴,女子以健壮、欣长为美;《陈风・泽陂》中所描述的“彼其之子,硕大无朋。”[1]春秋时期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王好紫衣”到“邹君好长缨”看出了春秋时代的审美爱好趋于多元,对女性美的欣赏普遍忽略外貌,认为美德胜于美色。魏晋时期、欣赏秀骨,疏朗、清爽、骨气洞达的形身材是这个时代的女性审美取向。“形瘦而骨现,肉减则疏朗洞达。”[2]

盛唐时期,以女性的健硕、丰肥为美。如周的《簪花仕女图》描绘的六位女子丰颊肥体,雍容华贵,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体态丰腴,雍容华贵,有“肥环”之称。这个时期对女性体态美的要求便是:额宽、脸圆、体胖。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妇女的地位愈加悲惨。[3]欣赏纤弱清秀,宋人在形容女子形态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瘦”字,如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们称“瘦”是李清照的美学特征。[4]明清以后,更是欣赏“弱柳扶风”式的柔弱美,喜欢那种脸色苍白、微微、身材细瘦、体态慵倦、如不禁风之感。明清以后的女性审美渐趋向畸形美,以“三寸金莲”为典型。缠足“病态之美达至顶峰”,堪称“中国人感官想象力最精致的创作”。[5]民间判断女人是否美丽,最主要的标志不是容貌、身材如何,而是脚的大小,脚越小就越美。至此,中国传统的女性美被推向了病态的极端。

4.2 社会文化对于传统女性形体美审美角度变迁的影响

现代美国女权主义者理论也指出:男女生理上的区别不足以成为决定男女相互关系和相应地位的因素,而是从社会结构的父权制中寻找原因。按照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探讨女性美的根源,归根结底要从社会文化中寻找答案。[6]

4.2.1 生殖崇拜是最原始的关联根源。经研究发现,早在史前蒙昧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有了淳朴的爱美之心。我国从新石器时代的艺术中,留下了大量描绘女性形象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及我们古代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中可以印证,史前人类对女性形体美的感知是与他们对生殖与生命延续的相联系的。

4.2.2 社会分工的出现是一个重要因素。男性对女性形体美的审美角度的变化,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原始人的谋生手段主要是采集与狩猎,妇女采集果实男性狩猎,妇女采集的果实比起狩猎更有保证,那个时代崇尚女性生殖能力与健壮的身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社会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从狩猎和采集业中分化出来,女性在传统行业中所占的优势地位逐渐被擅长放牧和种植的男性取代,男性占据了支配地位。个体家庭产生之后,妻子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从此,“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男外女内”成为社会结构的基本模式。女性的活动范围被禁锢在家庭以内,女性的角色分工还要求她必须学会修饰打扮去取悦于男人,这种出于生存需要的对男性的依赖,是女性必须按照男权社会的审美标准来装饰打扮自己的社会根源。

4.2.3 男权文化构建的结果。在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男权不仅主导着社会分工格局,在制度、思想、精神、文化领域也占主导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在对于女性形体审美观上,也是如此。英国著名性学家蔼理士曾说过:带着动物雄性打扮的意味,什么时候女性才打扮呢?是女性失去了地位、需要哀求男人和让男人看自己的时候。因此,男女两性中谁去打扮,关键在于两性的社会地位,即谁处在下风。

中国传统社会正是如此。男性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支配着女性的审美活动。女性审美原有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剥夺。在对女性的审美活动中,女性只是被动的形象,男性是主动的“看”者,起决定作用是男性的眼光,男性把自己的幻想透射到作为“他者”的女性身上。男性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女性的形体美,缠足是一个典型,它是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畸形美。说到底,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审美标准始终是以男性的眼光来判断和界定的,女性从来就是被动的“他者”。可以说,女人作为“美人”的历史,恰恰是一部女人“物化”的历史。

4.2.4 女性自身对女性形体美认识的异化。不同历史时期,男性对女性形体美审美偏好不同能够实现,是与女性对于男性标准认同与接受分不开的,女性将男性的审美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事实上,女性形体美审美标准的建构主体是男性,在审美活动中,男性把女性异化为“物体”进行评判与欣赏。女性对于男性的这种审美方式与偏好没有抗争,广大女性按照男性所认同的女性形体美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形体,她们甚至为了达到取悦男性审美眼光不惜忍受身心的巨大痛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缠足。“三寸金莲”这种畸形美对女性来说无异于一种身与心的酷刑,但是在近代,“禁小脚”运动开始之际,竟有女性为自己不能裹小脚而自杀。

4.3 当今社会大众媒体是女性身体“审美暴力”的推手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媒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广告商,他们“怂恿”甚至“操纵”着大众媒体向受众宣扬“特定消费理念”,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由于“她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女性的身体、相貌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事物,作为媒体炒作的对象已经获得了丰盈的经济回报。

在大众媒体中,“美女”时刻冲击着广大媒体消费者的眼球。这些女性形体的共同特点是体态火辣、凹凸有致、窈窕可人。媒体更多利用男性受众对于美女寻求“眼球刺激”的特殊嗜好,提高了网站的点击率。同时许多研究者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正是被这些完美的女性形象所包围,才出现了消极身体意象。另外,在大众媒体上,针对女性外形不完美“暗示”甚至“侮辱”性的广告比比皆是。例如,某知名网站最醒目的广告板块处公然标出“女人丰满,男人喜欢”的标题,打开相关页面可以看到杜撰的有关女人不丰满不被男人喜欢甚至“抛弃”的故事,然后用大量案例宣传不丰满的女性可以通过服用他们的丰胸产品,可以达到胸部丰满的理想效果。可以说,在每个知名网站上,这类广告已经司空见惯,广告商作为强势群体,采取主动、有针对性的策略,而女性消费者处于被动的弱势群体,已经无意识滑入到广告话语的逻辑当中,受到强烈的诱导。[7]

5 树立女性正确的形体审美观

5.1 女性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爱美之心”

从古至今,女性对于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社会学研究认为,相貌上低于平均水平者的劣势正与美人所拥有的优势一样大,而事实证明,对丑陋者的惩罚却可能比对美貌者的奖赏还要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美的关注和客观标准的认同。[8]因此,无论从男性的视角出发,女性的自我审美诉求以及社会现实出发,还是从人体自然美的科学规律出发,女性“爱美之心”属于人类最普适性的心理与生理范畴。但是,女性对于美的追求要具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与尺度,例如目前盛行的“以瘦为美”的身体形体审美观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所提及的“瘦”的底限在哪里?目前许多女性减肥减到了“骨瘦如柴”的程度,极端的减肥手段甚至影响到女性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有的女性为了减肥,采用吃减肥药方法,几天之内爆减几十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甚为担忧的问题。

因此,如何辩证的处理好认识美与追求美的尺度,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对于广大女性而言至关重要。女性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前提是不能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不能以破坏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为代价,要树立正确的身体形体美观念。前苏联艺术家盖特尔提出了评定现代女性形体美的标准,对于身高与体重给予了量化,认为身高1.64-1.66米,体重55-57公斤,胸围0.90-0.94米,腰围周长0.60-0.64米,腿长0.86-0.91米,手腕圆周长0.17-0.18米作为标准。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相对于身高,体重的要求是在人体所要求的健康体重之内。盖特尔认为,优美的体形来源于健康的体魄。为此他提出,健美的女性应当达到下列几项健康指数:脉跳每分钟70次左右,呼气、吸气每分钟各12-14次,肺活量为3200-3400毫升,手腕拿力28-30公斤,脊背负重力80-90公斤。此外,能够在12-13分钟内跑完2400-2600米的距离。从这组数字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美的本源。

5.2 提高女性知识素养与自我意识,克服盲目追随男性对于女性的形体审美标准

尽管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她们追求美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异性的青睐,但是,由于我们社会长期以来忽视女性自我意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大多数女性还是以周围他人的要求眼光来扮演他人所喜欢的求全角色。[9]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男权社会为主导的社会文化形态,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仍然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女性生活在这种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女性的诸多行为与思维要符合男权社会“男性”标准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实。例如要求女性对于丈夫的基本品质是“柔、顺、存”等,作为妻子要充当贤妻良母的角色,如果违背这些标准被认为不是好妻子。对于女性的外部形态美同样有既定的标准,例如“美女”的标准要求拥有娇美的面容,细腻的皮肤,窈窕有致的身材等。根据调查28-45岁男士发现,48%的男性觉得自己的女朋友或者妻子拥有娇美的面貌与窈窕的身材是有面子的事情。

女性追求自身身体形态美、外貌美等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女性在追求美的过程要吸取历史一些经验教训。追溯我国女性追求美的历程发现,曾经一些畸形的女性审美观念导致女性追求美的过程付出沉重的代价,最极端的例子是“三寸金莲”。历史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不可思议的错误审美观念,并且女性能够将这种错误的观念加以实施,主要原因是女性在社会中,相对于男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低下,从而导致男权社会男性对于女性命运的主宰,男性的审美标准决定了女性自我的审美准则。当今社会的女性与封建社会时期的女性相比,地位与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程度提高,但是当今社会女性并没有完全摆脱男权社会男性主宰的命运,只要男权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女性身体被作为“物化”品欣赏的命运就难以改变。女性在这种以父权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只有加强学习,提高知识素养,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与男性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才有可能改变这种被欣赏的命运,开始成为自我命运的主宰者。

5.3 女性要具有抵御大众媒体不良商业动机的能力

大众传媒是二十世纪社会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从诞生开始,就以一种巨大的穿透能力,迅速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眼球经济”是大众传媒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中“美女”作为吸引眼球的载体,在当前媒体与网络中异常普遍。

当今社会,许多商业团体为了追求丰厚的利益回报,致使许多大众媒体集团失去道德感与责任心, 他们开始大胆走庸俗化的媒体营销道路。例如媒体热炒“超女”、“人乳宴”、“美女选拔赛”等等。[10]同样大众传播媒体中的部分媒体女性,为了达到巨大的利益回报,也不惜失去女性作为人具有最起码的道德尊严,对待自己言行极其不负责任,许多女性在媒体中“坦胸露乳”,语言低俗、露骨,毫无道德底线。这种大众传媒、企业、与传媒女性为了利益纠结缠绕在一起,不惜利益一切手段“吸引大众眼球”,获得回报,这种行为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女性长期侵蚀在这种没有责任感的大众传媒环境中,久而久之这些信息被从排斥、认识、不反对、到默然认同乃至接受。

作为新时期的社会女性,一定要具有抵御不良媒体信息的干扰与影响的防范意识与能力,同时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继承中华民族女性优良的传统,保持女性优雅内敛的女性气质,抵御大众媒体暗示女性走低俗化的道路。同样,作为媒体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给受众营造一个绿色的媒介环境。

5.4 要树立“身心健康”为基础的形体美审美观

形体美的基础是健康。[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人类对于自我身体审美的自然规律。人们在对于女性身体审美的过程,发生过许多错误的观念。一个时代对于女性美的错误的审美观可以摧残好几代女性的身心健康。在90年代末开始,我国流行女性“骨感”之美,当时许多女性通过节食,吃减肥药来达到“骨感”的效果,女性想要减肥之前,首先要通过体成分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自己到底是不是属于减肥系列,如果确实需要减肥,那么要考虑怎么减,如何减,万万不可听信广告传言,盲目减肥伤害身体。

正如哲学家普列汉诺夫所说:“绝对的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人们对美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地变化着”。但是,一定时期内,美的相对的标准还是存在的。这种形体美的标准包括有:骨骼发育健全,肌肉饱满,肤色柔润光泽、体态高雅大方。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之美,才是女性追求美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任恒.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7).

[2] 陈绶祥. 魏晋南北朝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 梁涓.从中国文化的发展看女性美标准的变迁[J].今日南国,2009,(2):138.

[4] 崔际银.“瘦”:李清照的美学特征[J].名作欣赏,2001,(3).

[5] 薛永年,杜鹃.清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6] 俞湛明,罗萍.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8),(9).

[7] 朱雪梅,郝一民. 电视广告对女性消费的影响力[J].现代广告,2010,(1).

[8] 张.现代人对形体美的需求态势对商业市场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1).

[9] 胡伟,俞明德.浅论女性美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9).

[10]何况.论我国传媒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契合[J].新闻传播,2007,(2).

[11]张美江.人体形体美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2).

上一篇: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下一篇:城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锻炼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