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卫汉青――序《中关村的足迹》出版

时间:2022-08-11 06:20:44

阅读卫汉青――序《中关村的足迹》出版

中关村,如今是中国与世界最著名的“村”之一。《中关村》杂志,则已是一个标志、一面旗帜,它最持久、最及时、最宽广地记载着中国信息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萌生与发展的足迹。

卫汉青是《中关村》杂志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十多年前,他携同仁来我家探讨办刊宗旨,彼情彼景犹在眼前。我如此记叙当初,是感佩于卫汉青的恭谦!回首多年来汉青待人皆如此,这便是他的品格,是他能聚众智办好《中关村》最重要的因素。

《尚书・皋陶谟》谈为政九德,前三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意为宽容而又严肃谨慎,温和并有主见,真诚坦率而又恭谦。此三德汉青皆有。他的主见,就坦呈在刊首语中。

《中关村》2003年初春问世,扉页上就印着署有总编辑卫汉青姓名的创刊词,题为《知识经济的窗口 成功人士的舞台》,全文不到千字,以诗一般的语言开篇:

踏着明媚的春天,我们走来了。

沐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走来了。

我们――《中关村》杂志,在天上地上阳光雨露的滋润中,终于破土抽芽展瓣问世了!

创刊词说:《中关村》要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营造“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其中“容忍失败”一语便透出宽容精神。创新殊为不易,要把创新技术变为产业走向市场更难。没有容忍失败、珍惜失败的精神,不可能真正走向创新,也不会有今日中关村。这其实是一件严肃谨慎的事情,所以皋陶将“宽而栗”列为九德之首。

从第二期开始,每期《中关村》扉页上都有一篇卫汉青撰写的刊首语。十多年孜孜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且是当今全国期刊中罕见的。从中不仅可清晰看到卫汉青对每期刊载文章的熟悉和推介,还可见他对整个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之得失的了解,对全国与世界知识经济前沿最新发展的关注,以及对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或磨合的关注。透过他一期期精心撰述的卷首语,不能不说,跃然纸上的便是卫汉青非凡的负责精神。

《中关村》十多年艰辛走下来,有过非常困难的时期,卫汉青不揣杂志社家贫屋漏,始终以浩然大气坚守着期刊饱满的高品质,一是《中关村》光荣的使命给予他精神动力,二是一批批投身中关村的青年创业者需要这个期刊。

毕竟,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一个半世纪前,英法联军在这里把圆明园烧成废墟。半个世纪前,在这里新建的若干科技大楼的周围,农民种的小麦还碧绿地伸向远方。但二十多年前,这里已会聚着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70所,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在这个中国科教文化资源最密集区,持续追踪报道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期刊,只有这本《中关村》。《中关村》不是卫汉青个人的,但《中关村》非常需要卫汉青这个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只要读一读卫汉青每期撰写的刊首语,就能看到他自创刊以来几千个日夜的精神守望和追求。

怎样来看待《中关村》及其刊首语的意义?

从前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是从“三家分晋”后形成“战国七雄”的历史格局写起的。那是自春秋初从青铜时代逐渐转向铁器时代后出现的格局。我们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处在从蒸汽机时代向计算机时代的转型期。我在2000年著出《智慧风暴》,描述了中国新兴的知识型产业在中关村诞生和崛起的历程。十多年间常有人对我说,你写出了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特征、制胜法则,探索了规律性的道路,很好。但现在很多企业不是这么做的。怎么做?按潜规则做,导致“贿赂型经济”泛滥。令人惊骇吗?历史上,每当生产力出现革命性进步,引起经济社会重大迁变,都会出现一个逐利时期,传统道德遭到猛烈袭击。再看《中关村》创刊以来,就在我国当代官风民风乃至知识界的学风都经历着严峻挑战的年月,一直坚持着探索、求真、开放、正义的高品质,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尊严,一直坚持传播正能量,不仅存在下来了,而且发展到蔚为大观,这是令人由衷敬佩的。

遥想十多年前那个上午,汉青来探讨办刊宗旨,窗外的世界,计算机仍在四面八方取代齿轮,我们认定了探索和传播“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为办刊宗旨,从此上述九字一直印在期刊封面,并且做到了。我为什么述及《资治通鉴》从“战国七雄”的格局形成写起?那是个大历史时期的开端,我们不会因为战国的烽烟早已远去,便以为对那个时代的记述没有价值。百年千年后,要了解中国信息时代的早晨,曾有多少英豪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沉浮起伏,终于造就出一个新时代,是离不开研读《中关村》的,而汇集成书的刊首语则是卷帙浩浩的《中关村》最好的导读。

(本文系作者为《中关村的足迹》作的序)

上一篇:中华文明探源随想录 下一篇:慕课,一场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