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8-11 05:09:42

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有效性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素养。文章分析了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了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91-02

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培养的过程中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些骨干院校的规划建设和实现本位能力的重要保障。传统中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评价特色不明显,评价的方式单一等等。但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说,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协调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导向的作用。不仅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对于用人单位的招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职场变化日新月异,使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临新职业种类不断涌现和职业岗位流动性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而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不高和现实高需求的矛盾也非常突出。

(一)缺乏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性

在高职教育中,虽然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但是“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还是很严重。各院校大力发展专业建设,扩大实践比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却忽略了素质教育,高职教师也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把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就降低了对学生职业就业素质的要求。

(二)职业素质教育与就业现状偏差性

每一个院校都想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专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就业和招生挂钩的前提下,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业单位要求学生不仅有科技知识面的拓展,更需要突出培养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但是一些学生毕业后却不愿意到基础去,不愿意干基础性的工作,这就造成招工单位找不到所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却满足不了招工单位的要求就业就失业。

(三)职业素质教育缺乏职业性

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职业素质教育提到一个高度,教学中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也缺少职业氛围,重实践、轻职业道德、思想教育,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职业价值观念。

(四)教师教育水平的欠缺性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的教学过程,这就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社会、心理、管理、教育、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这些要求的教师毕竟很少,普通教师的教学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部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和“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高就业率目标下的学生高素质培养”和“素质导向就业”等新目标,建立职业素质导向下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也是实现保障高职骨干院校建设方案的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树立先进的、科学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质量评价理念。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那么,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善于吸收现代教育理念中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内涵,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优化与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发挥高职院校的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不能简单的把学生专业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学生的成绩只是一个时期的静态的考核模式,但是不代表学生素质的发展前景和拓展性,所以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遵循学习的累积性与过程性规律,使学生有体验成功和进步的机会,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合作单位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员,不仅包括教师、学生、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与用人单位的评价,还可以包括合作单位评价与相关职业院校的互评,甚至可以通过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价,这样更能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其自身的特色,所以,多元化的评价机构更展现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

(四)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现在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来看,形势较严峻,高职院校更多的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在今后可能用得到的、为以后激烈的工作竞争应该具备的可持续的、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不要再从单一的坚守一个岗位的校园式教育,对于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有一定的发展性和现实性。

上一篇:谈谈目前大学环境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 下一篇:信息系统项目中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