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是否错过了几次好机会

时间:2022-08-11 03:36:43

我国经济是否错过了几次好机会

2011年6月,我国CPI指数同比升幅达到6.4%,又回到2008年6月的同期水平。仅三年时间,从一个高通胀又进入了另一个高通胀。

回想2008年,通胀一度达到令人吃不消的程度,由于2008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我国的通胀才逐渐减缓下来。

2009年则物价相对平稳,连续几年的通货膨胀终于失去了肆虐的,人们不再为物价持续上涨而担心了。暴涨的房价也停止了躁动,终于看跌了,一些低收入群体看到了买房的希望。但正在人们为通胀的退隐而高兴的时候,猛烈刺激经济的措施又将稍稍平静了的物价拉升了起来。

我们是否放弃了外储升值的好机会?

本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正是中国调整过热经济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廉价和低价利用国际资源的好机会。2009年,石油价格已降到30多美元一桶,有机构预计还要降至15美元一桶。从2008年初的一度140美元一桶,到2009年的可能15美元一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多么好的廉价利用国际资源的机遇啊。

咆哮多年的铁矿石价格也降下来了,出口国终于要看中国的脸色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储蓄大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降价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因为产品降价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巨大升值。按石油价格计算,中国的外汇储备要升值五六倍。

200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逢低吸纳的好机会,中国何必去刺激经济、拉抬世界物价呢?依仗多年来巨大的外汇储备,利用国际市场降价的时候,大量进口外国的便宜货便可大赚一把。但中国放弃了这个机会。经过一场发钱拉动还是投资拉动的讨论,中国最终选择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方案。

结果,原油价格从30多美元重回100美元,而每吨棉花的价格从2008年底的1万元上涨到2010年底的3万元,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被中国的刺激政策又拉升了起来。我们拯救了别国,自己却付出了进口的巨大代价。

是否忽视了调整国内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4万亿经济刺激的核心是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当国外纷纷向居民发钱以消费刺激经济时,中国却对发钱这一最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措施敬而远之。

过去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建立在出口拉动上,由于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陷入经济衰退,订单大减,使中国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也使国内一些相关企业出现生产过剩。弥补这一缺口不外乎投资与消费两种手段。笔者当时的观点是中国应适当地转向消费拉动,因为连续多年的投资拉动已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畸形。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是中国进行经济转型的好时机,其目标是缩小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

而发钱刺激经济,正是中国调控经济的新手段,既可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又可调整出口偏大的畸形的经济结构。根据消费需求来进行投资,使投资合理化,这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目标。但是4万亿刺激方案将主要财力物力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一些大企业、大财团获利甚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接下来的通胀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调整结构某种程度上又成了一句空话。

过度刺激与再次通胀相互关联?

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带动出地方政府十几万亿的配套资金,使银行在2009和2010两年间放出20多万亿的信贷资金,2011年的信贷规模能控制在8万亿内就不错。这与2008年之前年份的信贷规模相比整整多出两三倍。2006和2007年,信贷规模仅有三四万亿都导致了2008年的高通胀,而2009和2010年更高的信贷额,怎能不引起2011甚至2012年的通胀压力?

因此,尽管自2010年底以来,中央政府接连出台紧缩银根的措施,6次上调商业银行准备金率,8个月内5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通胀却没有减弱,反而节节升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年间货币量的激增。泛滥的货币中还包括近几年里从海外涌进的热钱,热钱的参与更导致中国流动性的宽裕和通胀加剧。

两年来的投资拉动目前已初见成效,京沪高铁已经开通,目前却在亏损中运行,两万多亿的贷款不知何时还清,其他一些项目也要密切关注其效益。随着新一波世界经济下滑和国内紧缩政策,是否出现新一轮的生产过剩值得注意,然而滞胀,即通胀与经济疲弱同时出现却已有表现。

就像一个人患了内虚外热的病,物价不断上涨消耗的是国民财富的体力。通胀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表现,接下来将是一部分社会群体消费乏力,一些企业生产过剩。所以,通胀既可以拉动起经济增长,也可以导致经济衰退,并且带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社会效果。这个时候反思当年的刺激政策,就感到这是一场过度的虚惊。回顾三年来的经过,它再次考验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水平。

不过在中央政府一连串的紧缩政策下,这一波通胀已是强弩之末,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经济最好不要在波峰浪谷中反复运行。

(作者系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8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共同富裕”的再思考 下一篇:房地产“限购”有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