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时间:2022-08-11 12:46:06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在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着重突出创新思维特点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创新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一、引言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中笔者就对语文创新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课堂改革的重点,其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良好的教学氛围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会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激情以及学生的兴趣。

2.创设多样的导入情境。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一种导入方式即便再好,如果教师每节课都用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没有新鲜感。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时地对导入进行调整和变化。好的导入可以叩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媒体技术具有鲜艳明快的色彩,清晰逼真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形象、动静结合的图像、音像同步的效果。多媒体的利用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方式的信息整合,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它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并呈现全部的教学内容。信息化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所提供的手段和资源主动地、积极地、探索地学习,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还能停顿和反复播放,便于教师的使用,教师还可以节省下来时间用于讲解、板书、提示与强调重点。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模式,还能提供书本所不能提供的信息,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以丰富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互动教学

课堂活动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它是实现互动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平等对话,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1.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选择、自我构建的过程。语文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此外,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师生活动,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培训,利用节假日多看一些相关的教育书报,并利用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水平。

2.教学既然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应是互动的、双向的交流。因此,师生双方要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进行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情境打动学生,并把动人心魄的力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融入作品中,从而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无意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来自于问题和质疑,质疑过程是人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宝贵的心理品质之一,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影响一个学生对终身事业的选择与目标的追求。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一定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创新思维成为学生自觉的思维习惯。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解疑。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自我解疑和与他人合作解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以营造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思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社会热点话题为辩题,让学生展开论辩,在唇枪舌战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新的思想认识也就会由此产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采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时代的先锋。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高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如何高效开展充满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