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内画艺术 弘扬传统文化

时间:2022-08-11 12:42:34

传承内画艺术 弘扬传统文化

世界艺术的毁灭,是人类进程的悲叹;中国艺术的失传,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文字、文化、文学、艺技,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史中,有过多少消失,又有过多少禁绝,书画艺术的失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严重的绝迹。从毁灭中醒来,保护人类文化存在;从失传中觉悟,挖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家肩负的使命。

内画鼻烟壶诞生于清朝乾隆时期,它的发展与宫廷密切相关,并且成为一种贵族与皇室的用品。鼻烟是过去的一种烟草制品,随着时展,鼻烟没有了,鼻烟壶也渐渐走向没落。解放之后,在政府的关怀下,内画鼻烟壶技艺得到了及时的抢救与保护,它自身也经历了从容器到收藏品的转化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生产的内画鼻烟壶都销售到国外去了,因为它是创汇的好产品,当然,在国内也没有人欣赏,没有人买得起。为了将祖国的这一传统艺术精品更好的传承下去,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建国以来馆藏内画第一人王孝诚等人,可谓是历经艰辛,呕心沥血,为内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谈内画,王老如数家珍

如果有幸参观王孝诚先生的工作室,你会看到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小琉璃瓶上,分别是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的水墨写意画,古朴细腻,栩栩如生。内画瓶高度大多在10厘米左右,小的不及3厘米。瓶口直径大多在一厘米左右。拿在手中,只觉得玲珑剔透、精巧非凡,细看其中的画面,描摹传神,寓意丰富,让人赞叹不已。如何把狼毫毛笔伸进瓶口,在内壁上自如地作画更是令人难以想象。王老介绍说,在传统工艺品中,内画鼻烟壶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只要有机会观赏,你会被它的魅力深深迷住。

内画有“京、冀、鲁、粤”四大画派,1945年生于山东淄博博山的王孝诚是中国内画“鲁派”主要传人之一。鲁派内画植根于琉璃艺术发展,发端于中国琉璃之乡山东博山。鲁派画风“题材广泛、粗犷豪放、气势恢弘,寓意深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卓越的艺术魅力。目前,内画门类有九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中,鲁派就占了四席,可见鲁派内画的非凡实力。

谈到鲁画与其他四大画派的区别,王老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表现手法。冀派以写实为特色,非常具象,鲁派是在写实基础上,着重于写意,这有点像山东人的特色,大气磅礴,寄意于豪放之中,着重言外之意的表达。

如今,王老已经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画家、内画大师,担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淄博书画院画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1971年,他首创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特细内画画面,在广交会引起轰动;1972年参加全国工艺美展;2004年内画《兰亭契吟图》获第五届全国大师作品评比金奖;2005年内画《赏花大观园》获第六届全国大师作品评比金奖;2007年,其内画作品《想望》被国家博物馆出资收藏,成为博山区建国以来第一位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的内画艺人。

除了内画方面的成绩,王孝诚还是一位国画大师,并且以画墨梅著称。其作品以书法笔法作画,有厚重感;作画大胆落笔,精心收拾;所作花卉,善于穿插,满纸布局,意境向四周伸展;所作禽鸟,用笔简练,颇得其神;为调节气势,善于施点,作品富生活情趣,有书卷气。其创作的国画作品《和谐归》获首届华人艺术大展佳作奖,《醉梅林》获世界华人六届艺术大会大型艺术展国际优秀奖。这些作品曾分别被《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工艺美术名人大辞典》、《中国世纪专家》等典籍收藏,有的被《中国翰墨作品博览》、《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书画艺术作品集》等收录,使王老的艺术境界不断得到了升华。

大胆创新,不断突破

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王孝诚先生认为自己两次学习机会是关键,同时还得益于他自己的大胆创新。1958年,他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内画组,师从张文堂、薛京万老艺人学习内画。1960年,他被组织派到了当时的山东工业干校工艺美术班上学,在那里他接受了正规的美术知识系统学习,对后来从事内画艺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王孝诚发现狼毫笔在绘画中展现出爽利的笔和墨,生动的情与态,让他仿佛置身远古的山林,手握狼毫笔,面对晨曦中的松柏和阴霾中的大山,若观惊电奔云,横笔直扫,尽情泼墨,淋漓酣畅,好不得意。1961年,他把从学校带回的狼毫笔改造为内画笔,淘汰了当时通用的竹签笔,这在当时的全国内画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为中国内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客观上,使用狼毫内画笔的人都明白它比竹签笔的着色能力强、笔锋细腻,大大提高了内画艺术的层次。从1963年,狼毫内画笔就在博山美术琉璃厂内画组推广使用,1965年,这个新式的内画笔开始在全国内画界推广使用,直至现在还在用。

由于王孝诚在内画领域的禀赋,1974年到1976年期间,他被派到浙江美术学院学习。这两年多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他能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美院学到的技巧表现出来。也让他成为他们这一辈份的老内画艺人中唯一一位毕业于著名院校,科班出身的内画艺人。在浙江美院学习期间,他受教于吴弗之、陆仰非、王伯敏等先生。期间,他刻苦学习,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深受诸位先生赏识。如今,他的纸上书画作品雄浑大气,一派巨擘风范。深厚的国画功力又使他的内画作品具有浓郁的国画艺术气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中国内画艺坛中,先生的内画作品是艺术化最彻底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中国内画界,有的地方民间气氛浓郁,多数画师水平属于工匠级,工匠习气使他们喜欢比较媚俗的国画,或是浓艳的油画。凡看惯了这路画风的人,一般看不大懂王孝诚先生作品。如果用中华武术来打比方,王孝诚先生的内画就好似内家拳,表面似乎柔和无力,实则威力蕴藏。而看起来气势刚劲的拳,气势很猛,却一路拳脚下来就气吁吁不堪一击,所以内家拳才是真正上乘拳法。而王孝诚先生的内画就好像上乘内家拳,他的作品艺术性很强,只有用一双善于欣赏艺术的慧眼,才会越看越有味道。

传承文化,让内画之美流传人间

能够在一个只有几厘米的小小鼻烟壶里画出了一百零八个历史人物,震惊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也许只有内画这样的艺术形式才能做到。王孝诚认为,目前内画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传承下去,如何引导更多年轻人进入到这个领域,

“艺术院校毕业出来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不愿意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现在淄博市从事内画的不足300人。现在的内画从业人员一部分是从职业中专毕业的。琉璃行业如果是有基础的大学生去设计造型,可能很快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我们经常开座谈会时就提出问题来,不少领导已经开始重视。”王老说,在博山在内画琉璃领域存在年轻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另外,琉璃工艺品的制作要在高温车间里完成,这对于手艺人来说是一种考验。王老说,“琉璃是热成型,操作强度大,劳动条件比较恶劣,夏天温度最高能达到60℃,一般人不愿意干。” 艰苦的劳动条件使得现在从事琉璃吹制工艺的手艺人大多学历较低。为了吸引有美术基础和造型能力的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从事琉璃行业,王老开始着手改进工艺。

“我们研究所有一个琉璃的试验厂,已经搞了一些试验。这个新的工艺要比原来的工艺操作省了好多劲,并且能离开高温区来操作,对改变现状能起些作用。这个工艺能够使操作者像西方那样,随自己的心愿去造型,有些抽象,把博山琉璃艺术和世界接轨。我们一直都在搞具象的东西。其实,琉璃有很大的特性,使它不能做得很逼真。创作是要把对实物的感受用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它的理解去发挥出来,能给人以体会。这也是从工艺美术转向艺术的一个门槛。”王老说。

为了加快这种转变,王老多次提议对从事琉璃艺术造型的工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造型水平,使之能够从事艺术创作,创作出变幻莫测、大胆新奇的艺术作品。另外,研究所还在淄博职业学院内成立内画培训班,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内画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思想。在他看来,对于内画的这种特种工艺,一定要喜欢,找到乐趣才能继续下去,否则就会容易放弃。

同时,王老认为,教学相长,琉璃年轻人才的培养也依赖于师资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依赖于师傅真正能做到德艺双馨。他认为,比技艺更重要的是“德行”。他说,“‘德行建设’在我们行业非常重要。搞工艺美术的人是一个小手工业者的思想基础。自私心很强,技术严格保密,生怕别人抢去。别人有的好的地方去千方百计偷偷看看。别人比你好了,羡慕妒忌恨都存在。”

谈到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内画创作者,王老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他说,“以2010年我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内画壶《论语》为例,它是我历时两年创作的作品,是一个九件套。《论语》这本书,一共一万五千多字,而且人物众多,如何将其浓缩到了九个连续的壶中,这有很大的难度。我做了很多思考与突破,最后确定在每一个壶上,各一千九百字左右,二三十个人物。通过挑战这样高难度的作品,我总结出来自己的心得。第一是内画的工艺性,第二是艺术性,第三是难度性。只有将这三者结合,并且恰如其分地在作品上体现出来,才能说明你在内画创作上的成熟。”

促进发展,让内画艺术绽放异彩

内画是属于琉璃的一种,也属于陶瓷艺术的一分子。王老说,博山琉璃有历史性,传承有序,但是缺少尖端、缺少发展,虽然琉璃比陶瓷行业小,但在全国很大,琉璃树起来了就是一杆旗,为了尽快树立起这杆旗,王老一直在奔走呼吁、宣传,希望能够改变现在这种缺少普及、研究和繁荣的现状。办成像中国陶瓷馆一样的中国琉璃馆是王老多年的梦想。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梦想,退休后的王老以炎艺阁工艺美术总公司为平台组合艺术人才,进而带动整个内画业的发展。他还不断探索,鼓励内画大师们多培养徒弟,在平台周围编织成一张大网,宣传山东内画,不断完善提高鲁派内画艺术的艺术水准,重新打造山东内画品牌。他认为,想要提高内画在艺术市场的产业化和交易量,必须在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博山内画的影响,使更多的人能欣赏到来自中国琉璃之乡的艺术品――内画。除了参加陶博会,炎艺阁工艺美术总公司还组织了博山有名内画大师们的作品先后参加了第五、六、七届全国西湖博览会,在这个会上,博山内画获得3次金奖、1次银奖、1次铜奖,6次优秀奖。他们还有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平时内画大师们在家生产,有订单时,他们很快能组织作品。

最让王老担心的还是琉璃内画的继承问题,他表示,尽管目前全博山从事琉璃业的人员近两万人,但真正从事内画艺术创作的人不多。对内画人才的培养,他的想法是从美术学校毕业学生中培养,他曾经从博山第一职业中专第一期绘画班找了7个学生亲自带他们,现在有4个已晋升为省级内画大师。而他带出的徒弟有14人,现在大都很出色。

作为内画艺术大师,王老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带些学生,通过一代一代博山儿女的传承将内画艺术更大范围发扬光大,使这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永远绽放异彩,让祖国的传统内画艺术闪耀世界。

上一篇:岛内艺术家跨界合作 设计儿童汉字T恤 下一篇:科技促发展 创新助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