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金,他替父还债67载

时间:2022-08-10 11:44:03

诚信是金,他替父还债67载

“天崩地裂也要还上父亲的欠债!”

郑宜栋是江西省上饶市黄沙岭乡麻墩村人,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宽厚、温和的人,他开办的油坊深得周边乡亲们的信任。父亲的勤劳、能干换来了一家人宽裕的生活,但在郑宜栋17岁那年,一场突袭而至的变故给他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1942年8月27日下午,郑宜栋正在场里堆稻草,伪保长带着四个乡丁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让郑宜栋跟他们出趟“官差”,郑宜栋不从,伪保长一声令下,四个乡丁就要扑过来绑他。正在这时,父亲和哥哥闻讯赶来,操着柴刀要伪保长放人,伪保长看他们竟敢抗命,一声令下,四个乡丁竟然对着两人乱枪齐发。瞬间,郑宜栋的父亲和哥哥双双饮弹而亡……

滔天大祸从天而降,让郑宜栋和母亲痛不欲生。为了替父兄报仇申冤,母亲被迫把乡亲们寄放在油坊的茶子、菜子、桐子和已经压榨好的几缸油料变卖,筹款打官司,但在腐败的伪政府包庇下,郑家的官司连打7年都没有结果,还弄得债台高筑。

郑家横遭大祸后,家境非常凄惨。乡亲们对郑宜栋家的遭遇非常同情,从精神和道义上都给了他家很大的声援。念及郑宜栋父亲生前的好处,更是没有一个人上门索债。乡亲们的宽宏大度让郑宜栋很是内疚。他暗暗发誓:“纵然天崩地裂也要还上父亲的欠债,这辈子我还不上,就让我的儿孙还!”

一直到1949年,郑宜栋在家里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尽力还了一部分油料和钱,但和账本上的数字差得很远。

解放后,郑宜栋因为表现出色,工作能力强,先后担任过区农民协会主席、县农技站站长,最后又成了年轻有为的公社党委书记。无论地位如何变化,他从没有一天忘记过还债的重任。

郑宜栋结婚后,在老家务农的妻子先后给他生了7个孩子,而他还要供养弟弟读书,赡养母亲,这些繁重的担子全靠他每月几十元的工资支撑着。尽管长期握有实权,可郑宜栋为官清廉,从没有产生过贪念,他只能在生活上克勤克俭,节省些钱出来。

为了尽早还债,郑宜栋想尽了一切办法。每年的暑假,他让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到生产队里劳动,多挣工分。他还给妻子揽些帮人缝缝补补的活儿,挣些外快。

1980年春,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郑宜栋动起了开饭店的念头。他让妻子到厨师学校学艺,学成后到县城开了家饭馆。他一有空就过去帮厨,挣来的钱他都一点一点地存起来。

经过几年的打拼,到了1987年,郑宜栋终于还清了10年前修建新房欠下的几千元债务。他没有松口气,开始为偿还四十多年前家里遭难后所欠的那笔旧债做准备。

“压在我胸口的千斤巨石终于搬走了!”

正当老伴开办的饭馆生意日隆的时候,却因为县城扩建而被拆迁,让郑家失去了一笔重要的收入。而在这一年,郑宜栋也办理了退休手续。儿女们虽已成家另过,但日子都不宽裕。

为了完成自己的还债计划,郑宜栋又开始“刻薄”起来。每到晚上,为了节省电费,他和老伴能不开灯就不开灯,逛街时看到饮料瓶也捡起来带回家里攒着,到时一起卖废品。为了节省开支,他尽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往来。逢年过节,儿女们上门探望,郑宜栋立下了一个奇怪的规矩,不要礼品只收现金!

1996年11月,郑宜栋终于攒够了偿还旧债的资金,随后他召开了家庭会议,郑重宣布了自己准备偿还半个世纪前那笔旧债的计划,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郑宜栋动情地说:“如果不偿还这笔旧债,压在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就永远搬不走,为了能让我安心度过晚年,你们就答应吧!”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家人只得同意了。

1996年农历腊月初八,郑宜栋带着当年父亲留下的账簿和一笔现金,雇了一辆面包车,载着精心购置的几桶优质油料,从上饶县城一路颠簸赶回老家――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开始了他准备多年的还债行动。

7天内,乡亲们带着七十多岁的郑宜栋,冒着刺骨的寒风和冰凉的冻雨,按照旧账簿的记载,辗转于大屋、掷源、源塘、浏源、庙坳等十多个村庄,找到了96位债主和债主后人,亲自还上了一桶桶油料,不足部分他就按当时油料的市场价格,折成现金偿还。债主已过世的,就还给他们的子孙,少数债主没有后人,则请其亲友代收……

在还债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感人的场景。掷源村年逾九旬的陈文忠老人听郑宜栋说明来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激动地说:“当年我挑了几担菜子去你家油坊榨油,不料你父兄遇害,家里遭此大难,我也不忍心上门讨债,本以为这几十斤油就落空了,没想到这么多年你还记着,真是世间少有的好人啊!”同村另一位债主邓金良拉着郑宜栋的手说:“你家欠的债情况特殊,即使不还我们也能理解。你能这样做,真的很不容易,你没给你父亲丢脸啊……”

经过7天的寻找,郑宜栋偿还了大部分旧债,油料和现金折合人民币7433.27元。虽然还有几位债主没有找到,但他的心情轻松了很多。他对老伴说:“半个世纪的旧债还清,压在我胸口的千斤巨石终于搬走了!”

这一年的春节,郑宜栋过得特别开心。

“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到北京去领奖”

接下来的十余年里,郑宜栋继续寻找余下的几位债主。转眼到了2008年秋天。一次,郑宜栋和一位童年好友聊天时突然想起了一个细节,解放前,他父亲开油坊使用的是16两一斤的老秤,而现在用的则是10两一斤的新秤,这一发现顿时让郑宜栋万分懊悔,直骂自己真是老糊涂了。随后,他四处求证新秤与老秤之间的具体差额,最后决定按照15%的比例再度偿还债主。

2008年腊月初九,83岁的郑宜栋在老伴的陪伴下,重新回到家乡补还旧债,当乡亲们明白了郑宜栋再度还债的原因后,小山村顿时沸腾了。经过一番周折,郑宜栋终于偿还了差额产生的债务。

至2009年5月,郑宜栋67年间共偿还债务一万三千六百多元。

郑宜栋两偿旧债的举动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一位乡亲的说法很具代表性:“现在这个社会,讲诚信的越来越少了,欠债的是爷,要债的是孙子,昨天我听说有人专程来还六十多年前的旧债,还以为别人在讲笑话,今天亲眼所见,才知道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人!”

郑宜栋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全国的读者和观众都知道了江西有位80多岁的老人,用了67年的时间来还债的感人事迹。郑宜栋的事情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经过层层推选,郑宜栋成功当选由、司法部、中央电视合主办的2009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

2009年11月23日,在家人的陪同下,郑宜栋第一次坐上了进京的列车。12月4日,他站在了央视演播厅的颁奖台上。当央视主持人张绍刚介绍到郑宜栋一件毛衣穿了25年,而为了还父亲当年的旧债用了67年时,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还完了旧债了却了自己最大的心愿,郑宜栋表示现在只想再努力存些钱,为社会多做些善事,目前,他最切实的愿望是攒钱为家乡架一座桥。

(责编:辛娅)

上一篇:老郑耐人寻味的再婚劫 下一篇:婚姻亮红灯,老人能否“试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