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

时间:2022-08-10 05:52:55

走进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

[摘要]:就当今社会环境而言,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正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常感到困惑、迷惘,甚至无助与失望。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重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全身心地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

[关键词]:社会环境 班主任工作 “引路人”角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智能的重要时期,其身心发展与个性品质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及很强的可塑性。就当今社会环境而言,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正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常感到困惑、迷惘,甚至无助与失望。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重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全身心地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

一、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自我调控

面对社会环境污染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班主任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抚慰。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设身处地为学生排忧解难;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与之心理相融;要循循善诱,结合自身人生体悟,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同时,班主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公益性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以及对自身、他人、集体和国家的责任感。班主任在用崇高的师爱温暖、滋润学生心灵的同时,也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健康向上的内心世界。

二、关心学生的品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为净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班主任应坚持向学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使学生明确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所肩负的神圣使命,鞭策、激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志向。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或演讲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如何确定人生坐标”的讨论,为塑造学生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营造氛围,让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得到启迪,懂得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才能使自己的成才趋向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才能顺应社会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使学生理性地把实现远大志向与脚踏实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真正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健康成长。

三、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主体意识,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体性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是个体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所在。人的主体性越鲜明,越能自觉、独立与能动地认识和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其筛选、处理、分析及储备信息以及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和不良思潮侵袭的能力也越强。因此,在新时期,从适应现代教育对学生的总体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出发,教育应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应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如“主体学习法”、“内因启动法”以及“情景激励法”等,为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萌发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机和热情;使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断的自我磨砺、自我内化,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从而真正成为自身教育与发展的主人。

四、注重为人师表,发挥人格力量的引领作用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行为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真切,这种影响是任何教材内容替代不了的,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事实证明,一个知识丰富、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班主任,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注重自身修养,更要牢记职责,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和崇高的事业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导师与楷模。

五、注重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变成他创造善良事物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朋友的话,他的精力就绰绰有余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他仅仅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老师,而视其他因素于不顾,根本不和学生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尽管付出十倍的辛苦,那收获也是微小的。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和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振,才会发现并创造出一个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大凡当班主任的都或多或少地走过这样的路程:当班主任伊始,对一群不谙事的淘气学生,只感到无从下手,于是常常板起面孔,怒目相叱。结果,尽管班级表面上安定稳固,但学生和老师之间却无形中产生了很大的隔阂,使学生对教师始终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学习成绩及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教育科学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相反,过分注重学生的内因作用,任学生自由发展,尽管师生关系融洽了,可仍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说,唯有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班主任的威严,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应该指出的是,在树立班主任威严的同时,教师自己必须自觉、自制、坚韧、果断,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佩服。在教育过程中,唯有靠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是对学生行为的必要矫正。在这个微妙的过程中,只有掌握好分寸,才能使学生免为消极被动的客体。班主任可以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和学生们相处在一起,谈过去、谈将来,逐渐使学生从对班主任的威严中走出来,对班主任毫无保留地展示自我,倾吐心里话。还应适时地开展让学生给班主任提意见活动,当场向学生保证愿意接受、改正。如此往来,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了,信任感增强了,班主任的威严也就无形中转化为威信,为学生所敬仰。在走入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教师本人所具有的威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不被学生佩服的班主任是无法去接近学生并为学生所拥戴的。班主任必须全方位地发展自己,以自身各方面的才能带动并影响学生。敬佩是班主任树立威严的基石,而威信则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既不是板起面孔对学生发号施令,也不是一味地微笑着去顺从迁就学生,而是如长者和朋友的微笑和行为中渗透师长的威严和威信,最后使学生逐步脱离教师而从事自学和自我教育,走上一条靠主观能动性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师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