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

时间:2023-11-27 04:32:02

走进化学实验室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1

关键词:电气实验室;建设;智能;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79-02

一、引言

电气实验室是培养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实验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它,为走向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实验教学也是电气类工科专业必要的实践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巩固和提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智能化电气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电气工程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验设备陈旧,不能与实际工厂的结合;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能符合现代大学生对时间的自由支配、对知识的渴望;实验室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因此对学生的指导具有滞后性;实验室并没有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要求,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融入工作岗位。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从实验室建设“硬实力”―“软实力”―“走出去”方面入手,在实验室硬件设备、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学方式、实验室与企业对接等方面进行建设与创新。现将本文的安排如下:在第1节介绍以前的电气实验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2节从三个方面对智能化电气实验室建设与创新进行论述;第3节对全文的总结并对未来智能化电气实验室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二、智能化电气实验室的建设与创新

1.智能化电气实验室建设的“硬实力”。根据社会的需求,在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方面,需要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做调研,并充分对比市场上设备的性价比,在符合经费预算的情况下,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更新,满足企业的需求[3]。根据电气学院开设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电网三个专业,结合我校的实际师资力量筹建了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里面设有:电气自动化、现场总线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电磁兼容、生物信息处理、特种电机系统及控制等实验室,充分利用学院教师的力量,让学生们在此平台上施展能力与才华。

目前,智能化电气实验室,正逐步在做大做,更好地服务师生。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主要由模拟发电机、模拟变压器、模拟输电线路、模拟负荷和有关调节、控制、测量、保护等模拟装置组成。我院设立的“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验中心”,是GE智能平台大学计划与郑州轻工业学院共建实验室,下设:PAC实验室、过程与运动控制实验室、综合自动化实验室。GE智能平台专门为大学实验室提供最新自动化软件包及硬件产品,为电类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验实训和创新实践研究平台。

我院的智能化电气实验室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会逐步加大技术投入与硬件支持,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提供硬件保障。

2.智能化电气实验室建设的“软实力”。在智能电气实验室硬件基础设施都完备的情况下,还需要配备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4]。

实验室教师队伍的素质与实验教学、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连,因此,每季度需安排实验室专任教师到企业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实时了解他们的需求,能更好地对智能化实验室进度安排,实验教学做出调整。同时,在实施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首先通过讲解实验室内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并使他们懂得如何维护保养的基本技能;最后就实际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在解决制作过程中的困难时,引导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

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实验室的纪律、卫生都更完好。首先,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进出实验室全部实行指纹识别,不允许带外来人员或者其他同学入内;其次,在实验室开放时间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的自由,并对学有余力并具有钻研精神的学生进行充分的锻炼;最后,在实验室团队组建方面,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自由组建团队,自主地设计并完成实验。

3.智能化电气实验室的“走出去”。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培养出能够很快融入社会、融入企业,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大学生,是社会给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的责任。为了能过快速并高质量地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已经从课内合作深化到了课外合作,从普通实验室的合作,深化到“创新实验室”、“创新基地”的合作[5]。现代工业企业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可编程控制器、运动控制驱动器等电气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产品中,使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集成度、系统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电气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企业的要求与标准进行智能化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的实际应用方案,按照客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进行课程实验操作。另外在每学期的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题目以及平时校内的项目比赛都可以从企业的业务中筛选出适合学生来做的,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过程中,可以建立以下机制来扩宽学校实验室与企业的对接:(1)根据企业需求建立大学生科技大赛奖励;(2)鼓励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并给予高额奖励;(3)采用多样的科技创新项目,为企业注入新的思想。

三、总结

实验教学是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鼓励同学们投身到智能化电气实验室,使他们明白,只有走进去,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本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努力建设好我院的智能化电气实验室,让同学们利用这一优势开拓自己的思路,创造奇迹,以此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在智能化实验室建设中,继续加强“硬实力”―“软实力”―“走出去”机制的完善,在智能化实验室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44-46.

[2]鑫,张启全,魏志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C].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5.

[3]陈江军.高校电气控制实验室的建设初探[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

[4]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5]曾文波,吴其琦.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58-59.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telligent Electrical Laboratory

ZENG Li,ZHANG He-qing,CHEN Hu,LIU Yu-cui,ZHANG Huan-long,HE Zhen-dong,WU Yuan-yuan,DIAO Zhi-hua,QIAN Xiao-liang*

(College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Henan 45000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composite electrical engine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sectors of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lectrical laboratory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nnovated,considering the intelligent electr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of training of composite electrical engineers.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circumstance of intelligent electrical laborator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the hardware equipment,teaching method,enterprise dock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etc. of laboratory are continuously innovated with the thought of "hard power" -"soft power" -"going out" according to aforementioned goal.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2

为适应基础教育理科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了对实验教学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并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使每个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好实验室,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3年来,我们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利用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的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率。

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把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的场所。实验室不仅仅是验证原理,从而理解、掌握书本上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科学毅力,从小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将来成为科学研究的人才。

引导参与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天候开放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环境,理科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课题的研究。“引导参与”是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进行自然科学实践的第一步工作,理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研究活动,我们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在教学中特意给学生留一些研究的课题实验,如:家庭实验、习题实验、课上实验的延伸与扩展、探索性实验、开设校本课程等。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自己科研的空间。

协助参与

学生走进实验室还不能独立地完成科研实验,而需要实验教师的配合与协助。实验教师也应该努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人为本,从课上的服务,走向课间和课下,最终成为广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科研的“小助手”,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既为理科教师准备实验,也为学生的科研服务。也只有这样,实验室才能真正成为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

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即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参与和教师参与。实验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科技发展靠的是具有科技能力的人才,科技人才依赖于实验知识的构建。众所周知,国内外的科学家是始于青少年时代就对科学现象的着迷、好奇与探索,这种科学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参与,教师的参与,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合作。

一、学校给予鼓励

学校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入实验室,切实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实验研究。鼓励是一种号召,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开展课外的理、化、生、科研究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也是一种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科研活动得以坚持,持之以恒,不断发展,取得更多的收益和研究成果。学校通过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开展理、化、生、科研究活动的交流,举办成果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科研生活,都是很好的鼓励方式。有了学校的主动地参与,积极地鼓励,大力地支持,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会开展得有声有色,培养出自然科学人才,达到科学启蒙的育人效果。

二、教师给予辅导。

教师给予学生们精心的辅导,也体现在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方面的实验研究,也确实需要教师给予耐心的辅导。如实验器材、材料的准备;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科学性;解决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实验步骤是否规范;以及撰写科学、规范的实验报告等,均需要教师的辅导。全天候开放实验室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实验教学必须保证,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些缺点。从理、化、生、科教学来说,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研究自然科学的内容必然有局限性,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受限制。从客观上讲,主要原因是因为研究的对象都是教师精心安排的,研究活动都是教材规定的内容,不可能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只不过是按教师统一的要求操作而已,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学校采用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拟订的程序、方法进行研究,既注重了人的发展,也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参加实践研究,要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学校不能搞“一刀切”,只能是号召、鼓励,必须坚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寻找的问题,确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做才能使科研活动具有生命力,才会有成效。■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3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从培养创新能力的角度看,实践教学的作用大于理论教学,而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实验教学,对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教育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得到对实验结果及规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实验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并从实践的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设计新实验,探索新观点,并最终获得新的技术,这就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真正目标。[1-3]实验室开放是指各类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等资源,面向学生和教师开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践学习和科研条件。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对象是学生。[4-5]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精神,全国各高校实验室都在积极探索实验室的开放模式。例如,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学院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建立了院办系管实验室的开放模式;[6]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构建了全天候实验室开放平台,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预约和网上监控的开放模式;[7]东北电力大学机电实验室建立了“学生实验网上预约系统”和“开放式教学管理系统”,大大促进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8]中国地质大学则探讨了大型仪器开放和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问题,[9]等等。总之,兄弟院校的实验室开放教学经验为我们建立适合学院实验室开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0-12]并且实验室开放也是实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特色”的重要措施。为充分贯彻我校“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性、应用性的高级人才,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实验教学平台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化学工程实验室只承接化工专业的一门实验课(化工工艺专业实验),学时3周,学分3分。大部分时间仪器处于闲置状态。一些仪器由于实验学时不多,开机时间很少,一方面造成仪器使用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又高高挂起,学生接触机会很少。另外,新购进的油品分析仪器设备由于没有必修课实验,也无法应用到学生的教学实验中。因此面向学生开设大型仪器操作、油品分析方面的实验课,让学生走入那些大型精密仪器中间,让学生认识它、了解它,使其很好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服务,很有现实意义。学院投资建设实验室,一方面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为地区、行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化工工艺实验室已具备了为地区行业服务的基本硬件条件,但软件的建设(如实验教师的水平、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等)还亟待完善。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与训练及试验平台的逐步建设,扩大实验室的知名度,才能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实现服务社会的第二目标。为此不断的建设与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建立开放式的专业实验平台非常必要。

二、实验室开放模式和内容的探讨

目前我校化学工程实验室在时间上已经实现了开放,结合化工工艺专业研究型实验的开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包括周末、节假日)来实验室完成实验,时间上完全开放。但是实验室开放不仅包括时间的开放,更应包括实验项目的开放。现在,本实验室已经具备了开设油品分析实验的条件,拥有油品分析实验设备近20套,但由于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必修课,这些仪器至今没有应用到实验教学上。另外,实验室开放定会大大增加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实验材料的损耗以及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加大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因此为保证实验室开放顺利健康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因此,我校油品分析方向实验室开放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1)整合本实验室设备资源,建立本实验室油品分析实验项目库,包括大型仪器操作型实验库,普通验证型实验库,研究型实验项目库。

(2)利用校园网上的“教育在线”平台建立化学工程实验室油品分析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此查看可开设的实验项目信息,包括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实验仪器信息和实验指导教师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预约实验时间。

(3)改善现在的专业实验现状,适当降低研究型实验的比例而增加多种类型的选做实验,以增加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4)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开设大型仪器操作方面的实验选修课,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与专业方向相关的实验选修课,例如油品分析与测试实验,加大选修课中实验课的学时数,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

(5)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紧张,可以聘请部分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和研究生在课余时间负责部分仪器的管理。

(6)大型仪器的开机费用很高,为补充二级院系实验费的不足,学院应建立大型仪器运行经费,专门支持大型仪器的运行。

三、开放实验室的实施

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油品分析开放实验室的探索获得如下成果。(1)建立了油品分析实验项目库,编写了实验讲义。根据目前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开发了油品分析实验12项,可供化工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选择。编写了电子版讲义,学生可根据选择的实验项目从网上下载。(2)开发建立了化学工程实验室油品分析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汇集了各种实验项目信息、仪器设备资料、实验讲义等,学生可以浏览,同时建立了对外服务项目。(3)建立了《油品分析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提出尝试。在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实验采取了三段式的教学方法,即以基础实验训练“牵”着走、能力训练“引”着走、提高训练“放”手走的“牵、引、放”三个阶段来对应实验教学体系的“三个平台”——对应于“牵”的阶段,就必须培养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功(一些实验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的特点,补齐实验基础能力训练这一环节);对应于“引”的阶段,就要规范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不断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应于“放”的阶段,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自行制订实验步骤,自行检查实验结果,真正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的全部要素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后,在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化工工艺专业化2003级学生利用专业实验,四个班的学生做了油品分析大型综合性实验,另有13名学生选作了油品分析其他操作性实验。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化工工艺专业化2004级学生利用专业实验,四个班的学生做了油品分析大型综合性实验,应用化学专业应2004、应2005、应2006、应2007级学生中分别有16人、24、43、21人选修了油品分析操作性实验。这两届学生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没有安排固定的实验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与教师预约,在一学期内完成实验。目前,油品实验室在时间上实行了开放,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实验项目也进行了开放,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实验的自由。在实验项目上,开设了验证性试验、综合设计性试验、研究性试验等,学生在做完一定学时的验证性基础实验后,根据兴趣选做综合设计性试验和研究性试验,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实验小组,内部做好分工。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国家试验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例如车用汽油标准、油换油指标等),制订试验方案,经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形成小组的实验综合报告。指导教师要把好试验方案的制订关,要学生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设计性试验或研究性试验的要求,制订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内容等,明确小组的分工,以免部分学生偷懒,方案要体现出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但是由于宣传得不够,做实验的学生不多。另外,我们实验室的其他仪器也实行了有条件的向学生开放,经过培训的学生可以使用。

四、结论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4

关键词: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高等学校的不断深入应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江师范学院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智慧感知、服务教学、开放共享、科学决策”原则,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实验室管理改革为重点,以实验室开放共享为目的,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实验室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和智慧门禁系统建设,实现了信息技术对实验室管理的支撑,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发现,当前的实验室管理过程存在如下问题:实验室建设各自为政;实验教学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辅导教师,个性化程度低;学生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实践、空间和资源有限;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结合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和以上问题的实际,学校在《长江师范学院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信息化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部署了“优化信息化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实现管理信息化”等3项重大工程,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信息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打破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壁垒,打造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开放实验室,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

三、建设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可行性分析

1.体制机制保障为保证实验室开放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资产管理中心、信息化办公室、各二级学校实验中心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对项目中提出的各项任务、重大决策与总体部署进行落实。通过开展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调研,定期召开建设工作会,探索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统筹协调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实施,开展实验室开放宣传普及与人员培训。

2.实验室开放建设经费保障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投入,采取自筹、合作、项目申报等形式获取各级财政支持,按照边建边受益、分步实施的原则投入。形成良性的、循序渐进的资金投入机制,实验室开放建设持续稳定。

3.实验室开放平台政策保障建立校级领导研究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实验室开放建设的规范运行。编制《长江师范学院实验室共享管理平台项目实施方案》,出台《长江师范学院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长江师范学院仪器设备管理使用规程》《长江师范学院信息化数据管理办法》《长江师范学院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提高实验室开放建设使用成效,教务处、信息化办公室、各二级学院对教师、学生、试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培训。

四、实验室开放平台架构

1.实验室开放平台架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开放平台搭建,需对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有效感知识别,将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传感器采集、电源控制、无线网络传输、RFID射频技术、实验管理等技术融合应用,实现考勤签到、环境监测、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于一体的实验室开放平台。实验室开放平台架构主要由实验室监控系统、实验室门禁系统、实验设备在线预约系统、实验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实验课程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等组成,如图1所示。(1)实验室监控系统实验室监控系统由视频摄像头、红外传感器、GIS定位等组成,负责采集实验室场地视频数据,实时对实验室监控、录像、视频动态感知、网络联动、存储、备份、画面分组等。是实验室安全监控、采集、存储重要保障,实现实验室安全预警。(2)实验室门禁系统实验室门禁系统充分融合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拓展校园卡(码)功能,运用IC卡射频、人脸识别、指纹密码、智能门禁终端、门禁控制器等,实现实验室人员进出权限控制的有效管理。门禁系统与监控系统有效结合实现实时对实验设备电源开启关闭和实验室视频监视,验证并保存记录实验室人员进出情况、实验室内部设备操作过程。(3)实验设备在线预约系统实验设备在线预约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实验设备在线预约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仪器管理和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实验室的仪器进行授权使用,对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和分析;管理者可通过统一身份验证进行成员管理、在线预约管理、授权管理、送样审批管理等管理工作。(4)实验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实验仪器相关基础信息维护、授权维护、授权时段、预约规则定义、收费管理和成果与绩效的管理等。包括仪器管理、仪器计费管理、成果管理和绩效考核。(5)实验课程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实验课程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实现对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基本使用规范的控制,监控实验过程,查询仪器存放位置,保证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包括用户授权与经费、培训、预约等多方面进行关联,系统管理员实现对贵重仪器的实时监控,整合仪器信息与仪器分布地理信息,通过GIS地理监控程序在网页浏览器上对仪器所在楼宇的地理信息进行直观展现,项目成果与仪器的使用同步关联,实时汇总绩效考核信息与结果,自动生成仪器使用情况表等功能。

2.实验室开放平台关键技术方法(1)仪器设备管理控制开放实验室核心端是仪器设备管理控制,按照预约的规则开启和关闭,显示设备信息、使用状态、监控等。采用ZigBee协议无线传输,控制电源、读卡器等,实现刷卡对多台仪器或同一仪器多个组件进行同时控制。通过物联网路由器接入到校园网中,实现与管理平台软件的数据联通。考虑某些大型实验设备是强电压,仪器设备管理控制端,控制电流不低于30A,电压不低于380V。在网络出现脱机情况下,控制器仍能够根据存储信息进行访问控制。(2)ZigBee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蜜蜂相互间联系的方式实现开放实验室控制平台、网络传输、传感器控制等通过互联网通信与服务器、计算机(或终端)相连接。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具有传输数据流量小、组网安全和GPS功能等特点。作为开放实验室的无线通信技术选择,ZigBee可实现对传感节点网络的组建和实验设备的定位。(3)数据共享开放实验室平台建设与学校其他应用系统对接、共享是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需要与校内人员信息、课程平台、统一资源库、校内视频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财务系统等对接,实现统一身份识别、监控统一管理、报账结算和资源集中管理。数据共享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数据标准的规范、中心数据库设计、数据同步和对异常数据的处理。

五、实验室开放平台运行效果

1.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的建设,把原来各二级学院分散的管理转变成学校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实验项目开设中除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集中实验项目外,教师、学生可自主申请开设和验证实验教学大纲外的实验项目,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空间,有效调动了师生进入实验室的积极性,推进了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2.数据分析支撑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平台可监控实验室实验过程,查询仪器存放位置,保证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如图2所示。通过GIS地理监控程序在网页浏览器上对仪器所在楼宇的地理信息进行直观展现,如图3所示。项目成果与仪器的使用同步关联,实时汇总绩效考核信息与结果,自动生成仪器使用情况表。

3.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1)部门联动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推进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按照“总体规划、明确责任、统一管理、分步实施”优化智慧校园建设体制机制,采取“责任分工、技术跟进、资源配合”原则开展实验室开放推广工作,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和分工,积极培养技术团队,保障实验教学顺利执行和实验室开放平台运行稳定,根据系统推广需要,配置管理人员、经费、物资及政策等资源。(2)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以学校智慧校园平台为基础,按照教育部、省(市)级智慧校园建设要求规范管理设备编码、人员、实验项目、场地条件等数据,为智能化实验开放提供基础数据。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提供标准接口文档,为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管理提供跨平台应用环境,实现实验室各类数据共享,推进学校信息化良性发展。实验资源建设、管理及实验教学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割走向共享,从统一要求走向自主创新,从仪器设备主导实验项目走向需求主导实验体系建设。(3)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是充分利用系统管理功能,严把实验项目、场地审核关。二是加强师生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三是对实验项目数据做分析,提升数据应用效果。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业务再造,实现实验仪器管理、预约管理、自主实验管理、事件管理和统计报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实验室开放和共享以及校内外实验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六、结束语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5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小基本概况

市实验小学是XX市教体局直属该校,也是胶州市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验基地。该校占地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绿化面积XXXX平方米。该校现有49个教学班,2985名学生,教职工154人。其中专任教师1xxxx人,平均年龄xx4岁;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职称86人;大本学历xx7人,大专学历10人。

该校教育资源配置齐全,硬件一流,师资雄厚。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铺设了全塑胶操场,建起了微机室、语音室、舞蹈室、实验室等活动教室,图书及各种仪器齐备。近几年,该校又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电视白板,实现了班班通,投资xx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家机器人创新教育实验室。同时新建了多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陶艺室、网络中心、地下体育馆等,极大地改善了该校办学条件,为全体师生打造了优质的服务平台。

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认同感不断增强。目前,该校已获得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化该校、山东省校本培训先进集体、XX省教学示范该校、山东省绿色该校、低碳山东标杆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XX工人报》《XX都市报》等报刊对该校进行了深度报道,办学经验在2012山东素质教育论坛上得以推广。

二、实小特色明显

(一)和谐文化彰显办学品质

虽然短短一年的时间,但该校在和谐文化引领下所彰显出美丽、温暖、智慧、协作等优良的办学品质,使我印象深刻。

实小有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走进实验小学,满园的绿色触动着每一个人的视觉神经,给人的感觉,这是一所流淌诗意的学校。该校的规划、建筑营造整体美,楼房设计独具匠心,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绿化小品、景点营造环境美。校园内的环境文化建设更是体现了独特的和谐文化氛围,四大主题长廊以及五大专栏,处处彰显着实小人对和谐两字的理解,为全体学生开辟了适合成长的阳光地带。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走进教研组参加集备活动,参加全校师德演讲活动,参加各种竞赛表演活动在这一次次活动中,我真切体会到实小就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互相帮助,互相提携。某个教师迅速成长的时候,大家不是嫉妒,而是欣赏;不是打击,而是支持;成人之美,而不是成人之恶。在某个教师快速发展的时候,他也不是只顾自己,而是支持与帮助更多的教师走向更好发展的境地。

每个教师都努力构建和谐的智慧课堂

该校一直把构建和谐课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我50多节听课评课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在过程的实施、情景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把获取知识演绎成师生共同分享的精神财富,创建了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和谐课堂。

家校之间有一座和谐的桥梁

这一年中,我亲自聆听那富有年级特色的家长会,认真阅读了6期内容丰富的《实小校报》,目睹了隆重的优秀家长表彰活动,接触了积极参加学校管理的家长义工,参与了家长志愿辅导员组织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所见所闻,让我看到了实小和家长之间的确有一座和谐的桥梁,这座桥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了成功对接,和谐相容,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收获精彩。

在和谐文化的引领下,全体师生在学校的生活是愉快的,充满生机的,富有创造性的,实小不仅仅是校园,也是家园,更是师生成长的乐园。

(二)科技教育增添学校活力

20xx年,实验小学机器人社团获得法国国际赛冠军,我有幸见证了该社团夺冠的光辉历程。从青岛市冠军到省冠军,从全国冠军到国际赛冠军,这一系列冠军的背后是学校精心打造科技教育的结果。

到目前,该校已成立了电脑动画、网页制作、程序设计、机器人、航空航模、陶艺、创新实验等十几个社团,编写了《XX市实验小学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等科技教育校本教材。各种社团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航模社团已连续两年取得胶州市航空航模比赛第一名,计算机社团更是取得了十二连冠的骄人成绩

三、我在挂职学习中学习体会

实验小学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为什么会在广大家长中有这么高的信誉度,在这一年中,我通过参与学习,对比感悟,有了自己的一些反思体会:

体会之一:文化传承使实验小学形成特色。实验小学地处老城区,生源并不被看好,要想整体快速提高育人效果,确非易事。该校秉承务实、创新、和谐、向上的校风,严谨、求实、探索、爱生的教风,勤学、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承积淀铸就该校鲜明的办学特色。该校是一所书香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态式绿色学校,一所独具特色和品味的该校。这一切得益于该校领导对该校雄厚的教育资源的了解和挖掘,对学校文化和人文资源的深层次思考。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6

关 键 词“体验式”德育;课程统整;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2

作为一所处于成长转型期的学校,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近年来屡创佳绩,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美誉度不断提升,生源不断优化。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学校加强贯通学科、德育、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统整,增强德育活动的体验性,逐步形成了基于课程统整理念的“体验式” 系列德育活动。这种“体验式”德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体悟,并形成优良品质,实现持续发展。

一、在节庆活动中体验

学校在开发、设计、执行和反思提炼课程及与课程相关的活动中,强调充分挖掘其中的经验和意义内涵,结合学科特点和活动特点,让学生将在课堂或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实践结合并指导实践,进而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为此,学校体育节、科艺节、数学文化节、乐活外语节等活动,均强调以统整的课程思路开展,强调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活动中的尽善尽美、活动后的反思提炼,即完整体现活动的“想法、做法、说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经验、知识通过体验得到应用和实践,并进而形成能力。

如体育文化节源于之前的校运会,但大大延伸和拓展了其内涵。如在赛前,以班级为单位的“走秀”,完美诠释了班级的文化特色和班级凝聚力;在赛中,同学们互相拼搏,互相欣赏;在赛后,各班组织运动精神分享会。这样,学生们不仅参加了体育项目、强身健体,而且在活动中获得了成长,凝聚了班级精神,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这是对常规校运会在意义内涵上的超越。

又如乐活外语节已举行三届,每届均有主题,如“星海扬帆”“走进童话,畅游童梦”等,内容有英语单词竞猜、英语硬笔书法、英语手抄报设计、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舞台剧表演等。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英语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英语语言素质,深受学生喜爱。

再如数学文化节上,学生们近距离听取张景中院士、朱华伟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讲座,动手参与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游园活动、数学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更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及其重要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

二、在校外拓展中体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活力之源,必须通过现实生活去发现教育的意义。

为此,学校逐步形成了分年段组织的系列校外拓展体验活动:初一、高一军训国防教育(5-7天),初二、高二校外素质拓展训练(2-3天),初三、高三25公里远足拓展。同时,我们还在初一级开展陶艺、三防演练,初二、高二级开展秋游,高一级开展学农、春游等校外拓展体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体验了什么是吃苦精神、什么是团队精神、怎样才能够突破自己等,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拓展活动中的“黑夜大追踪”,让15个学生戴着眼罩,手牵手行进在有各种障碍物的训练场,规定活动中不得讲话,只能通过动作进行交流。学生从中感受到:每个成员都在为自己的小组努力,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每个成员之间的互助协作,并因此进一步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集体主义思想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准则。

又如“远足”活动,学生全程25公里行进在原始森林中,拥抱自然,锤炼意志。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坚持走完全程,身体与心灵都得到放松和磨炼。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成人宣誓仪式,又使生命教育得到了升华。

三、在“完美教室”中体验

佐藤学认为,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新的“学习共同体”创造。[1]

为此,学校注重对教室物质层面、文化精神层面和师生及生生在教室中和谐关系的打造,希望通过对这三者的改善,达到一种“完美”状态,即让教室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老师开心工作的乐园。

我们深知,教室是班级物质文化的主要载体,一间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室能够让学生走进教室便产生一种精神受洗的感觉,因此特别注重发挥教室环境布置和保持方面的独特文化作用。

而今,“打造完美课室”已成为学校开发德育特色课程的又一着力点,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室的布置和环境保持,享受了创造的快罚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使“完美”教室更加完美。

我们希望,学生学习在课室内,就如同生活在家庭中,因此我们努力营造家的氛围,构建幸福学校。我们建立文明班风,导向班级舆论,规约学生行为,指引学生发展。

而今,我们的教室既是“图书馆、阅览室、实践场、探究室”,也是“操作间、展览室、信息资源库”,并最终将成为“教师的办公室、学生的习惯养成地和人格成长室”,成为“共同体成员学习、生活、成长的共同的生命栖居室”。

目前,基于课程统整的“体验式”德育系列活动虽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但已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喜爱。相信随着活动的开展,学校校风、学风将更为优良,德育成效将越加显著,学校稳步走向“明亮的那方”。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7

关键词:虚拟演播室;虚拟实验;布光;摄像手法;摄像景别

作者简介:赵娅(1980-),女,河南漯河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杨丽波(1971-),女,黑龙江绥化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大庆?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B1110131)、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11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99-02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人才培养方向。众所周知,演播室对于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方向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因资金及场地的限制,都没有能力建设真正的演播室,因此现在所培养出的学生对演播室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有限。

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在传统演播室色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及音频处理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视节目制作方式。虚拟演播室进行节目制作的方式是:把用摄像机真实拍摄好的活动图像序列导入计算机中,和计算机中已经制作好的虚拟节目场景进行实时合成(这种合成是数字化的),达到使真实摄像活动和虚拟节目场景同步变化的目的,从而实现真实前景与虚拟背景的完美结合。[1-5]它能够充分发挥节目制作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节目质量,降低制作成本,在各级电视台有广泛的应用。

此类虚拟实验室具有以下优点:构建成本很低,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生动且逼真;最重要的是,只要连接了网络,学生就可以像进入真实实验室一样“走进”虚拟实验室,成为虚拟实验环境中的“真实”实验者,通过操作虚拟实验仪器进行具体的操作实验。[6]可见,通过网络构建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对于解决高校实践教学的硬件实验瓶颈问题,对于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对于解决高校实践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于虚拟演播室的各项优点,若将其引入高校,将虚拟演播室和虚拟实验室的相关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用于课堂及实践教学的虚拟演播室实验室,可以用其展示演播室的真实环境及布置,模拟演播室及各种媒体设备的功能,学生可以随意“走进”该实验室,“操纵”各种媒体仪器,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可以达到解决构建真实演播室资金及场地不足的目的。

一、虚拟演播实验室综述

本文所构建的虚拟演播实验室属于虚拟实验室的范畴,它的功能没有虚拟演播室那么多,主要是借鉴虚拟演播室搭建一个虚拟的演播室实验环境,其应用侧重于虚拟实验方面,更注重其教学功能。首先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演播室实验环境,该环境中包含了演播室中的各种媒体设备及其他对象,然后通过游戏开发平台对虚拟实验环境进行漫游及交互操作设计,接着将其在web上。完成后的虚拟演播实验室,任何位于网络服务器终端的学生用户都可以进入该环境,通过鼠标或键盘等外部设备对虚拟实验环境中的虚拟实验设备进行交互性操作,完成相关的实验内容,在此过程中观察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所实现的虚拟演播实验室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开发的。三维演播室实验环境、环境中的各种虚拟媒体设备及其他对象通过3DS Max软件进行模型构建;为了提高真实性,使用Vray插件对模型贴图进行了烘焙渲染,虚拟演播室环境中启用了虚拟角色模型,其动作利用CAT插件进行设计和实现;通过鼠标和键盘等外部设备的交互性操作在Vritools平台上得以实现,最后将整个虚拟演播实验室在Web上进行和使用。

二、构建虚拟演播实验室的优势分析

本文所实现的虚拟演播实验室场景及仪器设备非常逼真,并能用于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相关的教学之中。将其应用于高校,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1)节省建设场地。虚拟演播实验室是基于操作系统平台和各种软件构建实现的,不占用真实场地和空间,任何地方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连接了Internet网络,即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操作。

(2)节省建设资金。虚拟演播实验室利用软件构建而成,可以代替真实的演播室环境,其中的虚拟传媒设备可以代替各种真实传媒设备,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3)实验设备资源的实时更新。虚拟演播实验室中的各种虚拟实验设备可以随着现实设备的更新而进行模型更新和替换,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即可跟上时展。

(4)学习方式自由化。虚拟演播实验室提供自由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都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自由选择。由此可见,虚拟演播实验室可以给学习者充分的自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学生可以与进入该实验场景的其他学生合作,实现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操作互动。

(5)多元化的应用。本文所实现的虚拟演播实验室既可用于高校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还可以用于远程函授培训的网络教学。总之,在任何一个学习环境下,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自由地进入相关的实验场景中完成实验。

三、虚拟演播实验室的主要功能组成

综合考虑教学及实践需要,虚拟演播实验室设计了5个功能,各功能如下所述:

(1)虚拟演播实验室总体介绍:该功能通过虚拟演播实验室场景自动漫游、语音讲解及手势指引实现。该功能可以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演播实验室的主要场景构造、布局及实验功能。

(2)虚拟演播实验室灯光介绍:该功能通过结合语音和字幕的三维动画方式展现,可以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演播室的灯光类型及布光方法。

(3)摄影灯调整实验:该实验主要展示虚拟演播实验室中各种摄影灯的位置、方向及角度的调整方式。学生通过对位于摄影棚上的摄影灯进行伸缩、旋转及滑动调整,从而进行不同的布光设置,获得不同的布光效果。该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演播室各种摄影灯调整方法的同时,学会不同的布光效果设置方法。该功能主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通过鼠标、键盘等外部设备直接操纵虚拟场景中的摄影灯物体,对摄影灯灯的位置、方向及角度进行调整与控制,以达到不同的布光效果。

(4)摄像操作手法实验:该实验主要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摄像机摄像操作手法来获取不同景物拍摄效果。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等摄像操作手法。该功能主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

(5)不同摄像景别拍摄实验:该实验主要展示如何操作摄像机拍摄不同的景别,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景别的摄像概念及拍摄方法。通过对摄像机的摇移及对推拉按钮的调整,从而获取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效果。其实现及操作方式同(3)。

四、虚拟演播实验室的技术实现

1.真实场景信息获取

要构建虚拟演播实验室,首先需要获取真实演播室场景及场景中各种相关设备信息。这些信息直接从电视台的真实演播室处获取。为了保证虚拟演播实验室具有高度逼真性,需要对一些特殊的设备进行拍照取样,经过后期处理作为模型的贴图材质使用。

2.建立三维实体模型

根据从真实演播室所获取的场景及场景中各种相关设备信息,确定需要构建的三维模型,并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这些模型。构建模型时要注意模型形状和外观的逼真性;为了保证实时性,要注意降低模型构建的复杂度;为了保证真实性,需要赋予模型材质或贴图,并调整光照进行烘焙贴图。虚拟演播实验室的场景完全按照真实演播室的真实构造建立,演播室的室内构建比例、室内的各种设备、设备的放置等都和真实演播室保持一致,墙体及门窗模型构建也严格按照真实演播室声学装修的要求标准来进行。[5]

3.三维实体模型的优化

在保证模型真实性的同时,要考虑计算机硬件如网卡、显卡等器件的限制,虚拟演播实验室的运行实时性要求以及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的制约,所以在构建实验室各种模型时要遵循尽量采用最简化模型的原则,但该原则的实施必须是在保证虚拟实验室各种模型视觉效果不失真的前提下。为保障虚拟演播实验室的实时性,场景及模型建模时采用了各种模型优化方法。

4.人物模型及动作的建立

虚拟演播实验室根据需要设置了两个虚拟角色:虚拟导游和虚拟主持人。虚拟导游用来进行场景及仪器漫游和介绍等的语音指引和手势提示。虚拟主持人用来观察进行布光后主持人的给光效果。

这两个人物模型通过3ds max的骨骼系统构建,为了获取虚拟角色的仿真真人外表,为其设置了蒙皮。并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分别为两个虚拟角色设定了相关动作。

5.人机实时交互的实现

在使用虚拟演播实验室时,如何让学生获取操作虚拟媒体仪器的真实感受是构建虚拟演播实验室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这种感受。通过这种技术,学生在虚拟演播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可以“走进”虚拟演播实验室内部并实时操作虚拟媒体设备,观察操作结果。主要包括:在虚拟实验场景内部自有走动观察环境,操作各种虚拟媒体仪器:灯光调整、摄像手法及摄像景别调整等。

在进行摄影灯调整进行布光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自身部件对位于虚拟演播实验室不同位置的各个摄影灯分别进行滑动、伸缩或旋转等操作,以达到营造不同节目的不同摄影灯布光效果的目的。通过鼠标操纵虚拟摄像机左右移动,可以获取不同的摇移摄像效果。而通过鼠标操纵虚拟摄像机上的推拉按钮则可以获取不同的摄像景别效果。

6.网络

完成各个实验功能的虚拟演播实验室于网络之上,以Web形式展现,利于位于各个网络终端的学生进行学习和使用。

虚拟演播实验室进行网络后的场景如图1、图2所示。

五、结论

将构建完成的虚拟演播实验室应用于高校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人才培养之中效果良好,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摄影灯光的类别、摄影灯营造各种布光的方法、对摄影灯光的调整、摄像操作手法和不同摄像景别拍摄等各种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演播室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武绍,李端强.对高校虚拟演播室建设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07,(2):62-64.

[2]Simon Gibbset al.Virtual Studios:An Overview[J].IEEE Multimedia,

January March,1998:18-35.

[3]Blonde L.A virtual studio for live broadcasting:The mona lisa project[J]. IEEE Multimedia,1996,(3):18-29.

[4]李文光,董志彪.高校虚拟演播室教学实验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8):100-101.

[5]赵娅,刘贤梅,杨丽波.应用于教学的仿真演播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C].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2010:63-66.

走进化学实验室篇8

1978年起,四十七中学成立第一个兴趣小组;1997年,学校建立第一个科技展室,设立专职辅导员,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夏令营;2002年,在老的教学平房基础上,占地2 800平方米的校园科技馆落成,成为学校科技教育载体;2011年,由宽城区政府投资1 000余万元,对原来的科技馆进行了改建,形成了一个集交互式、体验型、动手操作、科学探究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馆。

区域性的科技馆的建成,成为四十七中学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学校特色发展重要载体。在这一基础上,学校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技课程,走出了一条以科技教育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明确科技特色办学之路

学校确立了“以科技特色兴校、用科学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将创办长春北部新城中高质量的优质学校,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特色学校为努力目标,将校风和科技馆的办馆主题确立为“动脑思考 勇于实践”,学校的校训和科技精神紧密相连,确立为“唯真惟实 求是创新”,秉持“严格要求规范学生、优秀校风影响学生、高尚师德塑造学生、优美环境陶冶学生、扎实课程培养学生、科技基地启迪学生”的理念,扎扎实实创办科技特色学校。

科技课程开发和建设推进学校课程全面改革

以科技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为载体,学校构建了全方位的科技课程体系,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科技课程体系包括:科技校本课程、动手操作的学科拓展课程和体验性的人文课程。

科技校本课程由专职的科技辅导员和科技教育研究室进行研发,并在初一年段统一开设。目前,学校开发的科技校本课程有机器人、陶艺制造、小机床动手DIY。学科拓展课程和体验性人文课程由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开发。学校每年冬季举办一次学校教学大赛,教学大赛除了教研主题外,还增加了特色学校建设类教学设计大赛,老师们根据学科教育需要和学科特色开发出一系列学科拓展课程,应用于教学实践。如语文课《克隆》《萤火虫》《袁隆平》等内容既传播了科技,又回归到了语文教学上;英语课《做奶昔》《放风筝》等,既进行了英语教学,又还原了生活情境。

动手操作的学科拓展课主要以理化生学科为主。学生能实验操作观察的都要动手做,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学,一切能以实验形式进行教育教学的都回归实验。这样的方式,也拓展到英语课堂,如动手做一做,张口说一说等。将由情景感知、动手操作,体验认知的科技课程提炼出的体验特征性推广到人文课程中,一改教师过去的一言堂,促进了实施探究式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变革。

科技人才队伍引领教师团队发展

学校聘请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的科技专家和日本长崎大学教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与本校教师共同开发新的科技教学内容、制作教具。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研究室,让科技课程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实践走向理论。钻研、合作,探究、创新也深入教师内心,内化为学校的教风。目前,学校有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市、区骨干教师比例达90%。

科技活动促学校德育建设

科技活动、科技馆面向社区开放。开展了多次人人都是讲解员、科普宣传进社区,科技夏令营、航模比赛、吉林省科普周、校园科技节等科技活动。科技活动过程也是学校的德育建设和科技特色逐渐融合的过程。学校将培养身心两健的人格、团结友善的品性、勤俭自强的精神为学校德育重点,以开展丰富的科技特色活动、体验性人文德育课程的建设、构建自我管理的综合评价机制、科技馆服务社会实践为载体,在科技教育过程中,不断促进学校的德育建设。

科技馆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

宽城区科技馆总建筑面积为2 700平方米,展览面积1 094平方米。该馆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参与性为一体,包含力学世界、数学天地、电磁奥秘等8个展区,展教资源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劳动技术、艺术审美、信息技术等8个学科,融汇了现代科技馆的经典科教展示经验,浓缩了科学知识及技术的精华,是教学资源的积极延伸、说明、补充。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体验科学技术的奥妙,激发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的底蕴。

科技馆设有地震小屋、4D动感地震模拟平台、科普报告厅、科普图书室、科普阅览室、中日美友好探究室、科学DIY制作室、机器人制作室、陶艺制作室、物理探究实验室、化学探究实验室、生物探究实验室等9个实践基地。科技馆功能强、内容广,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集制作、实验、探究、交流及活动的综合型科普平台,不断促进了四十七中学科技特色学校的建设。

上一篇:投资收益分析范文 下一篇:饭店广告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