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范文

时间:2023-09-16 18:46:08

走进自然

走进自然篇1

小区里有许多大树,于是我也就有了许多新邻居—鸟儿。它们辛勤的工作,在树上安家,原以为这些鸟儿安好家后会休息上几天,没想到第二天清晨,它们就卖弄起自己的歌喉,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个不停,是想唤醒还在梦中的人们,让他们欣赏自己忙了一天建好的屋吗?这些鸟儿每天都辛勤的工作,找来虫子喂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卖弄自己的歌喉。我的邻居们呀,你们不累吗?

我的邻居们呀,你们的歌谣虽然都是一样的,但却百听不厌,那歌饱含了你们愉快的心情,你们是自然界最好的歌唱家。

我对在爷爷家的童年生活已记不太清了,但只有一样东西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爷爷告诉我那棵树在他小时候就有了,曾经还有人出高价想买下它,但爷爷还是没有狠心卖掉它,爷爷说,一棵树长这么大挺不容易的,就这样卖掉怪可惜的。我还记得小时候,爬上树向远处远眺的情景,春天的田野里一片绿,一阵风吹来,田野里绿浪舞动,像无数青涩的少女在田间舞动,美轮美奂,真想永远停留在那一刻。黄昏时,爬上大树看日落,夕阳的光辉照在大树上,大树像披了一身金色的衣服,树叶随风舞动,就先一个健壮的青年,美极了。

我的大树啊,您还好吗?无论过多少年,你依然挺拔在哪里,你是自然界最美的模特。

走到哪儿,低下头一看,总能看到绿草,他们是那么的柔弱,轻轻地向它们吹一口气,那些草儿就能扭上半天。我最喜欢刚冒出嫩芽的草儿,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嫩绿,柔弱,让人都不忍心去碰它,害怕一碰就“碎”了。但草儿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有一句诗说“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喜欢的草儿啊,你虽然柔弱但时刻显示出你的顽强,你是自然界的顽强者。

自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关掉电视,拿下耳机,亲身去走进自然吧。

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做一个自然人。

走进自然篇2

走进大自然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大自然多么美妙啊!

在阳春三月的时候,我们五年级全体学生在“学雷锋活动日”走进大自然。

老师领我们来到了一片田野里,让我们仔细观察春姑娘的脚步。同学们四散开来,有的来到了树林里,有的走进田野,庄家旁,有的蹲在地上观察起来。我来到田野里,看到地上长出了青青的小麦,田埂边,有两个农民蹲在地上一起在议论着什么。我想他们一定在想象着小麦丰收是的情景,一定在想像着这条通向康庄之路……我走进树林中,看见杨树抽出了嫩嫩的枝条,叶子散发着诱人的嫩黄色。忽然有几只燕子和喜鹊从树上飞下来了,同学们欢叫着,赶快拿起相机拍下了这难忘的一刻。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着美好的大自然又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我蹲在地上与同学们一起寻找着春的足迹,我轻轻拨开落叶丛,我不禁“啊”的一声叫出声来,以为在那一刻我发现一株像鱼刺模样的小草正茁壮的挺立在那里.那边又想起了一阵欢呼,我走过去发现同学们抓到了一只蓝色的小甲虫.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这只小甲虫问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忽然,一声哨响,老师再让我们集合了.我恋恋不舍的望了望身后的那片田野,通过这次”大自然之旅”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无穷的魅力.

走进自然篇3

给你寄信,毫无回音

问过老师,没人知道

问过八哥,就连这位“学者”也支支吾吾

有一天我走进树林,才发现你是如此静寂

鸟儿低鸣,湖纹微微

大树偶然发出细小的声音……

大自然,是你吗

大自然,是你吗

快活的叫喊在山谷中回荡

大自然,我终于找到你了……

走进自然篇4

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乡土材料巧投于区域中,为区域活动增添活力,丰富的乡土材料使区域活动立足于农村当前的素质教育,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

一、农村自然资源在美工区中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的自然资源是垂手而得、取之不尽的,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我们就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围墙,亲近田野,亲近自然,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在我们农村中,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植物、种子常年不断,这些形态各异的自然物成了我们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内容。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田野里片片都是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路边到处是野花小草,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看到路边的蚕豆花,会联想到蝴蝶、小狗的眼睛,幼儿还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蚕豆花”歌,在路边采集小野花、野草,插起漂亮的盆景来装扮教室。老师还为幼儿提供一些河蚌壳、田螺壳制作成美丽的蝴蝶、动听的风铃,用竹片竹枝自制风筝,还在竹片上描绘京剧脸谱、奥运的吉祥物等等。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

夏天是蔬菜、水果的旺季,菜园里有爬在篱笆上的黄瓜、扁豆,有长在小树上的紫茄子、青椒、红椒,还有藏在地里白胖胖的冬瓜;果园里有长在果树上的红朴朴的桃子,黄澄澄的梨子,有滚满瓜地的西瓜、香瓜,还有挂在架子上的紫葡萄等等,真可谓形状各异、五彩缤纷。我们就将这些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水果、蔬菜投放于美工区,让幼儿装饰成各种人物、动物、玩具,既好玩,又可以装饰教室。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有各种各样的果实、种子,还有稻草、芦苇等等。我们请幼儿收集秋天的各种物品,如用拾来的枯枝贴成了小房和桥,用落叶制成金鱼、蝴蝶、小帆船,用秋天的干果制成了相框工艺品。还有的小朋友用花瓣贴成小兔,用稻草制作稻草帘、稻草龙、草鞋、草帽、绳网,还运用稻草通过编扎制作精美的吊坠、相框、小动物等等。用种子串成项链、手链,通过拼贴添画串连等形式,做成漂亮的猫头鹰、毛毯、衣服、小包等等。

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寒冷的冬天里万物萧条,树木变得光秃秃的,田野里到处是枯叶草梗,我们将这些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投放于美工区,让幼儿想象创作。幼儿用捡来的枯叶、草梗粘贴成了鸟窝,用枯叶制作标本,用枯草进行编、搓、扎、捆等制作有趣的草马、草辫、草龙、草人等等,还用草绳给小树做衣服。三九严寒,小河里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我们把晶莹的冰放在美工区,在玩冰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冰遇暖融化的过程。他们会用手搓,用相通的芦苇管在冰上打洞,他们把冰敲敲打打做成镜子、小刀、手枪,还为幼儿准备一些水和颜料、废纸屑,让幼儿制作彩色的冰锣、冰花、冰镜等等。在这些自然材料的运用中,幼儿对它们的质地、形态、色彩等进行着自觉的研究,对这些自然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农村自然资源在科学区中的运用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大自然确实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特有的优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探索,获得科学知识。比如,春天带孩子们到田野去踏青,观察种子的生长,树木的变化,放风筝、挖野菜、捉小蝌蚪、养蚕宝宝。夏初时带孩子观察菜园里爬上篱笆的扁豆、豌豆,看看田里的西瓜、甜瓜等,组织孩子开展摘豆、玩豆、尝豆等系列活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带孩子去兜风,不但现场观察了农民伯伯收割水稻的过程,还了解粮食的来源,种植粮食的基本过程以及粮食与人类的关系。再比如认识蜜蜂,仅凭几张图片很难介绍明白,我们可以先利用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告诉幼儿蜜蜂有蜇针会蜇人,但是它的蜇针连着内肠,它们蜇了人后会拉出肠子很快会死掉,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爱护小蜜蜂不能去捉蜜蜂玩,然后带幼儿去油菜地里去寻找蜜蜂,观察蜜蜂采花粉的过程,在实地观察中,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蜜蜂腿上有花粉篮、蜇针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加深幼儿直接经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能力。我们还运用自然角进行新尝试,以前自然角里孩子们的活动只是给植物浇水摆弄,这样做的目的是美化环境,至于幼儿获得什么经验,我们没有深入研究过。通过学习“做中学”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后,我们对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角引导幼儿有目的进行探索有了新的认识,用幼儿的疑问或争议来引发活动。如:这些植物的叶、根、茎一样吗?哪种材料最好用,谁先发芽,苗苗真的追阳光吗?围绕这些疑问进行探索,通过比较分类发现花的叶子有很多种,同样是圆形叶子,有大小之分,厚薄之分;同样是长形叶子,有宽窄之分,颜色之分。在探索植物茎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有的茎会爬,有的茎不会爬,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是棕色的、有的是绿色的,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懂得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农村自然资源在益智区中的运用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幼儿期属于前运算阶段,处于半逻辑思维状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数学活动离不开操作材料,它可以让幼儿具体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直接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他们的关系,而大自然中就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材料。在益智区中我们摆放了长短不一的麦管,让幼儿进行数数,也可以比较长短或从长到短的排列、从短到长的排列、间隔排队等。摆放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幼儿根据大小、色、形、味进行分类;摆放各色种子,做方格棋的棋子;分豆子进行组成练习等等。

四、农村社区资源在角色区中的运用

我们除了结合农村自然资源特点开展一系列区域活动,更是大力彰显家乡特有的人文环境,我们家乡处在里下河地区,风景怡人,人杰地灵,电影《柳堡的故事》家喻户晓,《九九艳阳天》唱响大江南北。为了发扬“二妹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开展了向“二妹子”姐姐学习,以“二妹子”姐姐为榜样的活动,设计了区域活动“能干的二妹子”、“二妹子照相馆”、“二妹子服装公司”、“二妹子餐厅”、“二妹子绣坊”。为了让幼儿更了解二妹子,组织幼儿观看“陶玉玲奶奶来柳堡”,上级领导检阅现场图片,参观了“二妹子”民兵班的发展史展览。另外,我们设计了“二妹子”训练基地,设立了体育区,如进行过低网、跨栏、投篮、梅花桩、拳击等技能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发展幼儿体能技能,又对幼儿实施了素质教育。

我们的家乡荷藕远近驰名,为孩子们所熟悉。我们园阳阳的爷爷是艳阳天藕行的老板,他带着鲜美成品藕来园开起了角色区——“藕行”,使小朋友在角色区了解荷藕的生长过程、荷藕的用途、价值和销路,认识荷藕的食品系列(捶藕、藕粉圆子、藕粉、藕片等),还知道了每年的荷藕给家乡人民带来很高的收入,销售到国外,使幼儿知道荷藕是我们柳堡的特产。

走进自然篇5

【关键词】自然角;引导;自主探究

所谓自然角,就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干果、水果、植物种子等动植物,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活动的场所。自然角,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而现实生活中,自然角创设的真正教育价值常被忽视。如:从教师的教育理念看,要不教师参与的成分比较多,幼儿只是作为自然角的一个“提供者”和“欣赏者”,即便关注也缺乏对某个特定动植物的持续性观察。要不教师对自然角的指导和关注也较少。从当今家长的教养特点看,许多家长也只重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和智力上的提高,往往会忽视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动植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并没有发挥其内在的教育作用。

而今,对于老师精心设置的自然角是否被幼儿关注,幼儿是否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已经成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利用自然角,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更好地发挥自然角的功效呢?

我们可以在自然角中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且学习过程中教师较少的干预,孩子们可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观察、探究,使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教育时机。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出问题,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材料的投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在自然角中,教师只有提供生长的、变化明显的物品时,才能更好的引起幼儿好奇心、观察和认识兴趣。

(1)供幼儿观察和探究的材料要丰富。教师要让孩子感知到植物有不同种类的根,不同种类的茎、叶、花、果实,提供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的植物,如:不同的土质和养分、不同的阳光、温度、水分,提供各种种子以及幼儿种植和护理所需要的工具,如:花盆、盒子等各种容器,浇水用具(小桶、喷壶等)、小铲子。

(2)材料具有吸引力。教师在具体创设自然角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材料的吸引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材料有利于幼儿产生疑问。幼儿天生好问、好动,很想亲自做每一件事情,亲自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因此,自然角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产生疑问,体现趣味性,要使孩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启发代替灌输。

二、创造条件,提供幼儿探究的机会

(1)开放时间和空间。自然角探究在时间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延续的,我允许幼儿在晨间、课间、餐间餐后、活动间隙,甚至在集体教学活动里延续探究。探究的空间也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把材料带到室外,甚至还可以把材料带到家里去继续探究。

(2)让幼儿自主探究。自然角创设的目的重在“动手做”,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中,我改变过去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操作,不直接告诉幼儿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因素,而是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种子是幼儿自己带来的,有谷子、葵花子、花生米、黄豆、西瓜子等;种植的器皿是幼儿找的,有花盆、可乐瓶、纸杯、碗等;种植的环境是幼儿自己选择的,土里、沙里、水里、棉花里……一段时间后,种子有的发芽了,有的腐烂了,有的什么变化都没有。这时,我引导幼儿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让幼儿自己寻求答案,然后再次去尝试,给幼儿充分自主的探究机会。

三、鼓励观察,推动幼儿探索行为

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蕴涵许多探索的机会,可让幼儿的探索策略更为丰富,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激发提问行为。我们时常会听到小朋友提出各种问题。如“为什么黄豆发芽了,可是大蒜老不发芽呢?”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首先应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幼儿,用心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热情就会减退甚至消失。

(2)保护 “破坏”行为。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总会出现“破坏”行为,例如:蚕豆到底长了没有,于是他们就会扒开土看;有的孩子为了想看看植物是怎么喝水的,而拔出根来观察;有的摘下蚕豆花看看到底像不像蝴蝶花. 诸如此类行为,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不易理解,但这正是孩子好奇所在,对于这些我们积极加以鼓励,并参与他们共同研究、寻找正确答案,推进他们的探索。

(3)鼓励观察行为。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孩子尤为感兴趣,天天去看它们,从中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蚕豆宝宝虽然最后一个发芽,但它长的很快,蚕豆的叶子很多也很大,很漂亮:“老师,蚕豆比黄豆后长出小芽芽,为什么它长的这么快呢?”“因为蚕豆本来就大,所以它会长的很快,超过了黄豆” “可能是黄豆太多了全都挤在一起,营养不够,所以长的慢”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

(4)支持尝试、操作,引导孩子自主探究。冬天到了,孩子们担心自己种的油菜籽、小麦还有蚕豆宝宝会怕冷,同时孩子们发现这些植物宝宝都变的枯黄了,没有生机,像马上就要冻死了。有的孩子听奶奶说“小麦和蚕豆宝宝都不怕冷,油菜籽应该也不会吧”。“哪些植物宝宝怕冷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让植物宝宝过冬呢”孩子们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实际的尝试操作活动,让幼儿的探索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四、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探究力

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从中要起好“授人以渔”的角色,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在观察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器官去感知,并启发幼儿自己去动脑思考,去寻找答案。如,在饲养小兔时,幼儿用看的方法发现了小兔并不喜欢吃萝卜,找到了小兔走路蹦蹦跳跳是因为它的前腿短后腿长;在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时,幼儿用摇瓶子听声音的方法猜出里面是沙子、石子或米等。

(2)指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要支持、引导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为了更好的管理自然角,可以采用小组轮流制,安排一周每天记录的幼儿,责任到人。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心,激发每个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也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一样喜欢的、感兴趣的植物,对其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记录。幼儿学习记录收集到的信息或观察、操作的结果,对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走进自然篇6

追着小溪,走进深山,

追着蝴蝶,走进花丛,

我们融进大自然。

让小锤去敲醒每一块山石,

让画笔去访问每一片花瓣,

高高扬起我们的双臂,

去拥抱一个斑斓的春天。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深沉;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

才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走进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

等你从大自然归来,

你会悄悄的告诉小伙伴:

什么是纯洁,

什么是美好,

什么是智慧,

什么是情感。

走进自然篇7

刚刚抖落掉冷酷的冰雪,刚刚穿越逼人的寒风,春天的微笑还很矜持。

还来不及静静地梳理梦想,还来不及贞贞地鼓起勇气,春天就拔出活力。

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烈烈的诗情。似乎春天突然给久久郁闷的人们一个朗朗的心情,突然给肃杀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景。

于是,春天成了一年之计,也成了一年之极。

重重的赞美把嫩嫩的花蕾压的在春寒中瑟瑟发抖,柔柔的和风把深深的期待幻化成神话中的玫瑰迷雾。清明的无限春光给了人们无限的思绪却也遮住了人们沉静的目光,盎然的春色唤起了人们一时的激情却也迷离了人们久远深刻的企盼。

春天的绚丽景象太容易让人误以为景象已达绝美。

2.走进风雨

我是一棵树,我的身肢如同树干会被狂风吹折,我的思绪会被骤雨大湿。我的视线会被黛色的风雨模糊成一条条晕眩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如同狂曳的树枝没有自己的舞姿,然而-吹不折的,是我的根,是我对绿色的向往,打不湿的,是我的心,是我对生活的憧憬。

走进风雨,我会像树根那样紧紧抓住大地母亲的手。

3.走进雪野

走进自然篇8

2006年10月20日,中巴车出了拜城县城往北走。远处,天山山脉白雪皑皑,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银光。车穿过一个个村庄,一片片树林和农田,十多分钟后,车窗外满目都是青灰色的戈壁滩。往远处望去,一座座山峦蜿蜒起伏、盘亘逶迤。太阳升起来了,蓝蓝的天空飘着几丝浮云,使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

车走着走着,一座高约五十余米的红色圆锥形山突兀在眼前,山周围没有其它山与之相连。红色的山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熠熠夺目的红光。“这座山很有特点,应该给它起个名字叫‘独乳峰’。”新疆著名作家董立勃的一句话逗笑了全车人。

过了“独乳峰”一转弯,一片盆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盆地呈弯月形,里面树木色彩斑斓,秋意昂然。红色、黄色、绿色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一弯清澈的山泉从林间的草地缓缓流过,使整个村庄显得宁静而优雅。

“天山峰峦耸峙,雄奇中不失秀美。站在泉边,可以凭岸赏巍巍雪峰,青青草地。这就是拜城原生态自然村――亚吐尔乡14村的自然美。”拜城县文化馆副馆长任克良说,由于亚吐尔乡14村地处偏远,村民的住房都有20到60年的历史,很多劳动使用的工具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村子边保存的古墓、水磨较为完整,现代人为影响的痕迹少,因此,通过拜城县文化部门及自治区有关专家鉴定为原始生态自然村。

古墓地墓葬遗址的震撼

我们首先来到村庄旁的古墓地。

古墓地在一片2000多平方米的土坡上。大家下了车穿过一大片铃铛刺和沙棘来到土坡上的古墓地。放眼望去,一座座古墓在千百年风雨的侵蚀中变成了一个个小土堆。但墓葬遗址内到处是风化的盘羊角和经幡杆,土陶、彩陶等,古代陶瓷的残片让我们摒住了呼吸。

“简直太神奇了,太震撼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盘羊角!湮灭在这片荒凉的土坡上究竟有一段怎样的历史?”大家兴奋地打开镜头“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

“看!还有土陶片。”我们像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秘密。拿起土陶片仔细地端详着。这片被风雨侵蚀严重的古墓,露出了用石头摆出的方形和部分骨骼,很多腿骨都比现代人腿骨长,特别是坍塌的土崖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是多层墓葬。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刘宾经过仔细观察后说,这里埋葬的很可能是中国先秦史料中提到的塞人或欧罗巴人。这里很有考古价值,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

“从墓葬来看,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古萨满教墓葬群遗址。”刘宾说,萨满教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宗教,信仰图腾鬼神,原始萨满教在新疆分布很广,在历史上对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满、锡伯、达斡尔等都曾经产生过较深的影响,他们崇拜以太阳和高山为代表的自然万物,和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构成了新疆丰富的宗教文化。

面对古墓地,历史的幻影仿佛又在我们眼前浮现。历史是一个独具魔力的万花筒,风云百年,瞬息万变,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听我祖父说,他小时候这片墓地就是这样的,他们祖辈对这里很敬畏。大人孩子从不轻易接近这片古墓葬群,从没有人破坏墓地,就是放羊也从不到这里来。”村子里年愈90高龄的吐鲁洪・木沙说,现在村子里死了人也从不敢埋葬在这里。

这块浑厚、原始,散发着自然幽古气息的墓地,墓顶摆放的盘羊角,散落的土陶片,究竟埋的是什么人?究竟洒下了多少血泪?留下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当我们走在这片毫无昔日踪影的墓地上,耳边仿佛恍惚听见战鼓咚咚、杀声阵阵,眼前似见烽烟四起、血流成河……

古老的水磨的遥远记忆

“谁机触心将磨置,雪花玉屑付盈器……”,在14村,当我们看见一座古老的水磨时,不禁想起了清代著名诗人史善长描写的水磨磨面时的情景。

这座古老的水磨房,磨房屋顶倾斜而立,屋面之上铺设人工编织的稻草,磨房四周墙壁糊满了泥巴。在水磨房内有两个直径分别为1.5米和4米的仿古式木轮水磨,远眺水磨房水轮随流水轻快飞转。透过层层绿荫,使人仿佛觅见古代农家置身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

村子里有一条弯弯曲曲一年四季流水不断的水渠。

玉米是主食,而水磨就是加工玉米最主要的工具。现在水磨基本上绝迹了,都让现代的机器给代替了。有时下乡偶尔看到一个水磨,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但看到它破败的样子又徒生几分感慨。

“水磨是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的,固定上面的磨盘,下面的磨盘转动加工粮食。”任克良说。有水磨就得有磨房。磨房是建在小河沟上的,水磨,顾名思义,就是用水作动力。水磨是通过水漕冲转水车,水车带动水磨。这建磨房是有讲究的,水漕得有一定的坡度,水漕进水口很大,而下端出水口就很小,看上去只有碗口那么大,这样才能增大冲击力量。

“水磨转起来时发出‘吱吱咯咯’的声音。”村里的一位老人说,20多年前他从没看到过水磨有停下来不叫的时候,因为村民都依赖这座水磨,每天来这里磨面的人很多。而现在好了,村子里有了粮店,村民们都不靠这座水磨了。

“这座水磨斑斑驳驳,看起来,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个村庄村民千百年来是听着水磨‘吱吱咯咯’的声音生活的。县里应该好好的保护它。”董立勃说。

原始生态村亟待保护

接着我们来到村子边的一段山坡。山坡顶端是一个狭窄的山脊,山脊的东侧是陡峭的山崖。一条山泉水顺着山坡流进村里。越往下走,泉水越宽,水流也平缓了许多。

一片一片一人多高的芦苇丛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走进一看,芦苇丛下是清澈的泉水,泉水中密密麻麻的小鱼在游动。悠闲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弋,成群的水鸟在水面翩翩起舞,芦苇在水中亭亭玉立,醉人的风光让人着迷。

放眼望去,四野极为开阔,漫步泉水边,聆听着潺潺的水声,呼吸着洁净的空气,感受着和暖的阳光,一种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而远山悠悠,水面如镜子般倒映着芦苇丛,眼前的一切仿佛一幅天然瑰丽的画卷。

而来到村子边一片陡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近10米高的土质城墙赫然肃立,垮塌下来的土堆骇然散落出一片片白骨,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骨?

“这里久远的过去,有可能发生过战争,所以会有很多白骨。”任克良解开了大家的疑惑。

上一篇:诗情画意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