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表演中的“以声带情,声情并茂”

时间:2022-08-10 03:10:16

论声乐表演中的“以声带情,声情并茂”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感又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它既以声音为依托,同时又赋予声音以丰富的内涵,给予声音以情感的魅力。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声与情是不可分开单独运用的,即以声带情,声情并茂。

关键词:声乐表演;以声带情;声情并茂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感又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不仅指表演者的声音表现而且还包括歌唱者的舞台表演。对于歌唱者来说,声与情是不可分开单独运用的,即声中有情,情中传声。也就是说,歌唱中不光要唱出声音,还要唱出情感,情感在歌唱中起到了统率和灵魂作用。如果歌唱艺术抽去了情,仅仅剩下声,呐喊是不完整的,更谈不上完美。情是声的依据,声是情的展现和表达。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只有声情并茂才是成功的演唱。只有声音与情感表现的有机融合、浑然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和“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演唱效果。那么,声乐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呢?

一、了解作品背景及作者创作意图,初步产生萌情

声乐表演者在演唱一部作品之前,首先要对这部作品的乐谱和歌词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作品,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或其他文字资料做参考。因为一部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是声乐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声乐表演者在最大限度地熟悉作品后,就会产生声乐表演中的心理要素之――直觉。它是通过接受外界信息产生的,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就是音乐作品的乐谱与歌词。由于人们的直觉具有敏感性和直接性,因此,在对音乐作品进行研读和揣摩之后,我们会产生一种不依靠语言概念作终结而领会音乐的能力。有时,我们也把这种感觉叫做乐感。例如,《黄水谣》这部声乐作品,我们在演唱表演之前,首先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及作者创作意图。这首作品选自《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创作完成年代正值1939年的抗日时期。作曲家冼星海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完成的《黄河大合唱》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和独创性。《黄水谣》的主题象征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当声乐表演者对上述几方面了解之后,就会在内心产生对作品的基本认识。对作品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曲调和歌词进行仔细的揣摩,为情感的酝酿提供依据。《黄水谣》的曲调运用主题再现的表现手法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进行对比,又配以“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和“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肥,豆花香”等歌词进行衬托,痛斥了敌人的残暴和人们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这样声乐表演者在进行表演作品之前就产生了对其中音乐情感的直接把握能力,也可以说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想象同时产生内心听觉和情感的能力。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声乐表演者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及特色的能力,体会表演时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从而形成表演这首作品时所需要的思想感情,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也就是完成萌情的全过程。

二、积累生活素材,已达更好的融情

一切音乐形象的刻画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声乐表演者要深刻的理解和表现作品,要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感情的源泉,就需要对人类社会生活有广泛的接触和体验,就应该把自己的心贴在生活上,用心灵去感应生活。表演者通过深入生活,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存入大脑中的储存库,在表现一些音乐作品时可根据需要把积累的知识、记忆提取出来,使表现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感人。也可以说,没有生活的感受,就产生不了灵感和激情,产生不了感人的艺术。有经验的演员和观众都会懂得,任何矫揉造作的东西,都是不真实、不生动的,只有出于自然和真心的东西才能感人。

表演者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特别是切身体验,人生经历、阅历再加上自身的修养、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对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表演者经历的或未经历的情感和意境加以想象、感受。表演者的想象越丰富,他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就越深刻,体验就越清晰,就会对音乐作品产生独特的理解和诠释。声乐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情绪应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变化,从而达到演唱者和音乐作品中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完全融合。因此,表演者必须在歌唱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还有自如的表现,这样才能在演唱歌曲时以声带情、声情并茂

三、技术与艺术相融合,最终完成达情

达情是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形成高度理解之后,结合完善的技术,最终完美体现作品全部内涵的又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表演者仅仅具有真实性即对原作的忠实是不够的,还必须与表演者的创作个性相结合,实现真实性与创作性的统一,才能圆满实现音乐表演的艺术使命,特别应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1)用不同的音色表达不同的情感。运用已经掌握的发声技术,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的情感和自己理解的情感。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有喜、怒、哀、乐、愁、悲等不同的情绪,其中每一种可分为许多的不同类型,如:“喜”就可分喜悦、高兴、喜出望外、欢喜、喜笑颜开、愉快、兴奋等;而“悲”也可分为悲伤、悲哀、伤心、悲苦、悲凉、悲凄、悲思、悲叹、悲愤、悲坳、悲壮、悲喜交加等。那么,我们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就一定要分清楚歌曲中的基本情绪以及详细的情绪类型,以便使用不同的声乐技巧来准确地表达出来。比如要表达高兴欢乐的情绪,声音必须有光彩,流畅生动;表现爱情的歌曲,声音就要注意柔和抒情;表现愤怒、仇恨、严厉的情绪时,声音可以调节得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等。当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在平时的技巧训练中去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练习,熟练掌握各类声乐技巧,把握好各类情感的尺度,做到不温不火,才能在演唱时运用自如,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的情感特征。

(2)巧妙的运用声音的技巧。在歌唱时要运用声音的音色变化和各种技巧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没有技巧的声音是无法表达感情的,是苍白无力的,那种情感的表达是最原始的,是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的。歌唱的声音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变化,如力度上的强弱变化、音色上的明暗处理、语气上的刚柔差别、还有轻巧与厚重、纤细与粗壮,还有跳音、顿音、连音、气声、哭声等等,还不包括声乐基础训练中的各种气息运用、发声方法、共鸣位置等基本要素。只有将这些技巧充分掌握、运用自如以后,才能在歌曲中准确把握住情感,并用适当的技巧来表现出来,让自己的歌声去打动听众。

技术对声乐表演来说的确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但它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它只不过是声乐表演的手段,当技术为表演即为萌情、融情过程中提炼出来的音乐服务时,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出色的技术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声乐表演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只有真正做到二者的完美统一,才真正地实现了赋予音乐作品生命的再创作,实现了达情。

总之,声乐表演艺术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表现过程,在表演过程中,表演主体由模仿到创造,必须以自己的特殊性为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以深情、响亮而优美的声音,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乐曲中的情感内涵,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充分塑造出音乐形象,以达到与接受者的情感共鸣,与创作者、接受者共同完成音乐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3]沈湘.《沈湘音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韩勋国.“字”“声”“情”的审美特征与传情.中国音乐2005,(3)

上一篇:唢呐的流派及演奏风格 下一篇:如何提高琵琶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