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注重激发兴趣

时间:2022-08-10 01:13:20

音乐教学注重激发兴趣

音乐学科一直是小科,不被学生家长、老师重视的学科。而现实的教改教学中又不可能解决这种矛盾。教学中怎样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识到素质的培养在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意识、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导火索,开拓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旧的枯燥的音乐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设计音乐课堂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1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兴趣,还要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 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等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来。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关心他们的音乐学习。

2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兴趣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应该是一名“首席”学生位置,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3教与学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作为“首席”学生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的同时,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音乐最基本的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在家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学生学教师教服务。

5因地制宜,努力为学生服务,也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及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教学领域内容标准传导给学生,服务于学生。

卡尔·奥尔夫认为:“人对音乐的最基本感受,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将人们本都具有的潜能唤醒、诱发出来。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就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注意发挥音乐教学“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

上一篇:从绘画入手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