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药醋剂

时间:2022-08-10 12:10:56

分析中药醋剂

醋制系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食醋混合,经一段时间的闷润,使醋渗入药物的内部组织,再行炒(炙)制、煮制或将药物加热后进行醋淬的一种炮制方法。醋制所用的辅料常用食醋(又名苦酒)。醋的一般组成为挥发酸、不挥酸、还原糖、浸膏、灰分等。醋性温味酸、甘、涩,具有散淤止痛、解毒、杀虫之功。它既是亲水性有机溶媒,又能与某些难溶于水的成分形成盐而大大增加其溶解性,因此醋具有“增溶”作用。

1 从醋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看醋制的科学性

延胡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它含有多种生物碱。据动物实验证明,只有生物碱才有镇痛作用,故镇痛效力与生物碱含量成平行关系,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制(炙)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块,煎熬时易于溶出。矿物类中药煅红后醋淬也有成盐反应的发生, 如赭石、磁石、禹余粮等主要为铁的氧化物,赭石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及黏土等,其中所含的物质能镇静中枢神经和补血,高价铁并有收剑止血作用,经火煅醋淬后,内含三氧化二铁还原为亚铁化合物,易被胃酸溶解吸收,促进红血球、血红蛋白的增生,增加了止血及镇静中枢神经的功能,同时减少了过多高价铁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醋制能改变药物组织的物理性状(如醋没药)或化学组成,有利于成分的浸润、溶解、置换、扩散等溶出过程的进行;即可产生某些“增溶”作用和脱吸附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醋制的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综合,并非单一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现代科学证明,醋制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2 从醋制对药物理作用的影响看醋制的合理性

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性味苦寒,作用猛烈,易伤正气,醋炙能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据实验,小白鼠分别口服生甘遂和醋制甘遂的酒精浸膏后,均有明显的泻下现象,生甘遂酒精浸膏的泻下作用较强,毒性较大,58只小白鼠服药后有11只死亡;醋制甘遂酒精浸膏的泻下作用和毒性都比较小,小白鼠服药后无死亡。说明甘遂用醋炙能降低毒性,也说明古人用醋制甘遂有一定的科学性。

芜花内含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油,内服能刺激消化系统引起呕吐、剧烈腹泻等不良反应,用醋炒的可除掉一部分脂肪油,毒性降低,不良反应减少。药理实验证明在水浸剂和煎剂中,生芜花的毒性较醋制芜花大1倍;而在醇浸剂中,则生芜花的毒性较醋芜花大7倍,芜花醋制能降低毒性,与古人炮制的作用相一致。

从上述2例说明,醋炙可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从而证实古人醋制药物的合理性。

3 从醋制药物的目的看醋制的必要性

3.1 增加疗效:从前所述玄胡、赭石醋制成盐后易于溶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早在汉代《金匮要略方论》就有“苦参苦酒煎服”的记载,苦参用醋煎者,苦参中的生物栖形成醋酸盐,有效成分的浸出增多,增强了疗效。

3.2 引药入肝:醋炙柴胡、青皮、香附、玄胡等,能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三棱、莪术醋炙后则重在入肝经血分,增强散淤止痛作用。莪术《本经逢原》:“入肝经药醋炒”。三棱《得配本草》:“欲其入气,火炮;欲其入血,醋炒”。《药品辨义》记载:“香附,因味辛散及醋炒,传入肝经,以理肝经及小腹痛。凡血淤经滞,借此以引气而快滞也”。

3.3 降低毒性:大戟、甘遂、芜花、商陆等醋炙后可减其毒性,缓和峻下作用。雄黄主含As2S2,也含有少量剧毒As2O3砷酸,用醋煮和醋洗可以使雄黄中的As2O2溶于酸,形成H2As2O3(三氧化二砷)逸出,明显降低了雄黄中As2O2(砷酸)的含量,醋制品As2O3的含量仅相当于原来的10.65%,醋洗对雄黄的主要成分As2S2(硫化砷)含量似无明显的影响。

3.3 矫臭矫味: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气味腥臭浓烈,对胃有一定刺激性,容易引起呕吐。醋炙后可缓和刺激性减少不良气味,便于服用,起到了矫臭矫味的作用。乳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细研入米醋一碗熬令熟香”。

4 醋制的注意事项

4.1 食醋中乙醇的含量可根据不同药物和炮制需要用水或乙酸进行调节,以增加其炮制效果。但食醋含酸量调得太高会使药物中某些成分沉淀出来,故无限度地提高酸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2 含甙类成分的药物,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减低了甙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因此,除医疗上特殊需要外,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4.3 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可适量加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4.4 树脂类和动物烘便药物一定不能先用醋拌润,否则粘结成块,炒制时受热不均匀。

收稿日期:2007-08-23

上一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对比剂增强MRA在头颈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