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请不要满堂灌

时间:2022-08-10 11:50:51

数学课堂,请不要满堂灌

摘 要:巴甫洛夫关于课堂上数学练习的时间有过详细的论述。数学老师如能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并进行讲评,那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如果新授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练习的时间,就只能留到课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质量就不过关。因此,怎样才能保证数学课堂独立练习的时间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 独立作业时间;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54-001

一、减少讲解,调整教师过多的课堂戏份

1.教师抢戏,总是不愿相信学生

课改已逾十年,那句经典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几乎人人皆知。可是我们的课堂真的是学生的课堂吗?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路过每间教室都能听到老师唠唠叨叨的声音,敬业的老师总会不厌其烦的来一遍“好,我再讲一遍”的回放。我们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抢夺着本属于学生的时间,总是不愿相信我们的孩子早已听懂,早已学会。

2.精简到精讲,教师要舍得“丢弃”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实施,数学教材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分散的单元教学到新教材相对合理的安排,给了我们数学老师很大的思考。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的一个途径。我们不能紧紧抓着教材不放,要学会精讲。

1.1对自己要“精简”。课堂上尽量丢弃无关紧要的话语,课堂的节奏紧凑,教师要精简自己“正确的废话”,包括一些“牢骚话”等。

1.2对教材要精简。如果按教参中的要求一题一题解决,课堂40分钟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我想只要抓住每单元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与训练,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内容应该就可以的,不一定非要把目光局限于一节课。

13.精讲还要多练。小学数学教材里配备的习题为数学训练提供了大量的内容,我们在备课时,应对这些习题认真钻研,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哪些题目可作新课准备题,哪些可作课中训练题,哪些可作课后训练题,哪些可留成家庭作业等。教师还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选习题,确保数学练习富有目的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二、培养习惯,让每个孩子学会独立学习

台湾著名阅读教学名师李玉贵老师说,能不教的教师不要抢着教。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不说。我的体会是,我们要相信学生,其实学生是行的。

1.学完新知,及时进行练习巩固

上完一个新内容后都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很多时候学生听听都觉得听的懂,但是真做不一定会做。练习就是解决好听懂到会做的这个台阶。

2.不懂就问,鼓励孩子及时解决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问题,此时我们就要鼓励及时解决,或是问老师,或是问同学。把问题在课上解决了就不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慢慢的就能演出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不再依靠老师,不再依靠他人。

3.课堂练习,就是最好的独立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他过多的关注学生有没有听懂,会不会表述,如果会了就马上进行新的内容教学,所以一学期下来,自己班的进度要比平行班快很多,甚至都补充了下学期的内容。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练习,孩子的做题能力明显较弱,甚至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张试卷。其实,课堂练习也是一种学习,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独立学习的机会。

三、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课堂练习的时间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作,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1.创造条件,为孩子留下课堂练习的时间

最好的做法就是布置预习任务。每天布置数学预习,让学生把预习提纲抄写在自主学习本上,带着提纲自学,把一些浅显的知识先行消化,再在课上交流大家自学中的疑惑,教师有意识的挖掘知识深层次的思维含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真正学透,由于有预习的基础,课上时间节约了很多,就能留下时间进行课堂练习。

2.尽量避免重复性、无意义的练习

对难度较小的习题可以同桌互相练说;有一定难度或学生未试过的以教师讲方法为主;对一些口算或计算还是重在基础训练,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总之,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因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分层次布置作业

过去布置作业时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其结果是优秀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中等以下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信心。为解决这种矛盾可采取分层次作业,分档处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我将学生按好、中、差适当的分为A、B、C组,将作业习题分为起点题――由差生(C组)完成、一般题――由中等生(B组)完成、思考题――由好生(A组)完成。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4.将课堂练习时间制度化

很多时候,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大部分老师反映课堂时间不够用,我想这是比较真实的。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力”高低的原因所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预习,新知的学习,作业的速度,思维与表达等等。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学生会跟不上整体步伐。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放慢节奏,时间就可能来不及。要在课堂内留足时间给学生做作业,并且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基本完成,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师生合拍了,达到这一点还是有希望的。每日上课看着时间,剩下五六分钟时就立即打住,留下时间给学生做课堂作业,自己则巡视辅导后进生,同时也纠正学生作业的不良习惯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复习积累资料。

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从认识、了解到掌握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当这个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时,需要经过实际情况的检验,课堂练习就是很好的一个方式。如果说学习语文就是听说读写的一个经历,那么数学同样需要如此,就算是超强的理解能力,如果没有必要的实践,没有落到笔头的行动,那也很难烙刻在我们学生的心里,这样学习数学也是不深刻的。作为一线数学老师的我们,要为孩子努力打下数学的烙印,让课堂练习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课堂上的一场火灾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