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班的班级管理钥匙

时间:2022-08-10 11:27:30

平行班的班级管理钥匙

有班主任经历的教师都很清楚,学校班级管理中,平行班的班级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平行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最主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对比较差,究其原因,其实是这些学生的规则意识差。

一、规则和规则意识

何谓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的约定。遵守规则是个体的人要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人际交往中保证平等、诚信、成功的基础。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和遵守准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它包括规则之上、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以及对规则的遵守三个层面。比如,遵守班规、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等意识。规则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和道德与信仰有关。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外界对个人想法和行为从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上进行教育和培养获得的。规则意识是道德范畴中一种由外化到内化的升华。

二、规则意识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常言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每个班集体也有自己的班规。然而,从道德的角度看,规则的本质是利他的。因此,遵守规则意味着替别人着想,同时要限制自己不合规范的行为。在班级生活中,当个人的想法或需要与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相冲突时,教师通常强调规则的利他性,学生必须放弃个人的想法或需要,以免使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时,突显个性的学生就变成班主任眼中的“刺头”,同学眼中的“叛逆者”。

如果班级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刺头”,就会使整个班级管理陷入一种无法收拾的局面。“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汤”,是对班级管理中,一个或几个漠视、抵触班级规则的学生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的真实写照。如,某班,小楠,漠视班规、校规,经常上课不听讲,还常找周围的同学与他说话,各科作业经常不完成,还常旷课。班主任多次教育,该生丝毫没有收敛,后多次敦促家长到校,与学校德育处共同进行教育,依然收效甚微。班上其他同学就跟着模仿,致使该班的班级管理非常难。意识指导行动,由此可见,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无,对其遵守规则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规则意识的培养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三、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规则意识,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让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共同为建设我们和谐的班集体而努力。

规则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随时可以开始培养。初中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很完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这个时候是培养班级规则意识的最佳时期。

1.制定规则,全员参与

人们都清楚,任何制定出的规则,明显是对规则的制定者有利。因为规则具有利他性。所以有些自控力差一些的学生以为制定的班规是限制自己行为的,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他们就以自己的方式极力反抗,却不知自己正与初衷背道而驰。其实,这是那些学生没有体验到规则会为自己带来的好处,难免会对规则产生漠视、抵触的心理。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遵守规则是互惠的,在给别人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对自己有利。班主任只有让所有学生都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能自觉遵守班级规则。

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我在制定班规时,把班级规则细分为学习、清洁、纪律、文体活动、寝室、社会实践等几大板块,在班会上提出来。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校校规,让学生讨论,哪些是应该做的,遵守了会有哪些好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不应该做,如果做了,会有哪些后果。做得好的,应该予以什么样的奖励,做得不好的或者是违反规则的,应该予以什么样的惩罚。学生在制定班规时,参与了制定的过程,也明晓了其中的道理。这样,他们才会清楚规定不是专门针对哪一个人或哪些人,而是针对全体学生,是保证每一个同学的利益。

2.照章执行,责任明晰

由于在制定班规时,内容涵盖了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每条规定都是经过班级讨论后形成的,班干部在履行职责时,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生也因为参与了班规的制定,对班规内容也很清楚,大家就都能遵循班规行事。班干部在“执法”时阻力也变小,而来自同学相互之间的监督也有了成效,这样一来,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就逐步增强了,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制力、约束力和凝聚力,也加强了班风建设。

3.赏罚分明,不偏不倚

班主任在学生自我管理和相互制衡时,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不偏不倚。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班规,都要接受惩罚。学生在接受惩罚时,我会让学生明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在付诸行动后,对他人或班集体造成不良后果的不当行为,个人要勇于承担责任。我在制定班规时,还特别强调班干部犯错,受到的惩罚会加重,因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如,我班班规要求上课不能睡觉,如违反,就罚扫所有办公室和本班教室两天。有一次,班上的纪律委员上课打瞌睡,旁边有同学看见,也跟着睡觉,当堂任课老师发现后,非常生气。纪律委员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主动跟任课老师道歉,并提出打扫所有办公室和本班教室三天,其他同学见他敢于认错并主动受罚,也原谅了他。任课老师鉴于他坦诚的态度也原谅了他。

4.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班规,不是儿戏,可以“朝令夕改”。因此,班规的执行,必须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也体现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班主任的管理,班干部管理,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人人都参与管理,并且负责到底。虽然初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完全,但是他们依然是有思想的学生个体,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而是积极的管理者,在有始有终的管理中,他们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升华,成为一种主动去遵守和执行的意愿。

5.家校联手,共同培养

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不能一会有,一会无,需要家庭和学校的要求一个样。我通过校讯通和网络的方式,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并把班级要求及时告知每一位家长,让家长理解和支持,与我形成统一战线,使学校的规则要求延伸到校外,延伸到每一个家庭,使学校的教育得以持续。学生也没有时松时紧之感,家庭和学校是一样的要求。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规则意识培养也只是班级管理中的冰山一角,要把班级管理好,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我相信,只要学生有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做其他事情一定会做得比较好。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市二中)

上一篇:用“班级岗位制”代替“班干部制” 下一篇:我看中、美、日三国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