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运用于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思考

时间:2022-08-10 07:24:10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运用于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思考

摘要: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时间”和“效果”为标准,以综合拟定教学任务、划分具体教学任务、分清主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分析教学效率六大方法体系为主的一个比较成熟的一个理论,但体育学科的师资、场地器材、教学阶段、教学评价等因素决定了将此理论直接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有诸多的局限性,应客观分析体育教学的特点,恰当的、科学的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使其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教学过程最优化 体育教学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17-0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来的,之后很快风靡前苏联,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非常推崇该理论的重要性,关于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设计、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某项目的应用等等,频频见于报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似乎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然而,在我们引入新理论之前应三思、慎行,弄清楚该理论提出的背景,反复推敲其适用范围,不能一味的推崇跟从,以免在体育教学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1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定最佳的工作方案(教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坚决而灵活的执行之,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过程效果是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即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在现代条件下,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第二个标准是学生和教师要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有六个方法体系: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教学任务具体化;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教法和形式;实施方案,选择适宜的教学速度;分析教学结果,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从辩证的系统结构出发,将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等组织在一起,优化组合,体现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最优效果。但这个理论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但非尽善尽美,需要我们在实际应中根据各个教学科目的特点及条件加以变通,扬长避短,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2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育教学是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过程。体育学科与其它科目性质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从体育教学客观条件来看,大量的身体技能练习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作为保证。例如,篮球课的教学需要篮球、场地、篮球架作为保障,体操课的教学离不开垫子、单杠、双杠、跳箱等器材,铅球课的教学离开铅球、场地、量尺则难以开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客观条件,体育教学很难顺利进行。其次,从体育教学的过程来看,一个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提高阶段和巩固阶段。在初学阶段,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主,学生则主要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而在提高阶段和巩固阶段,以学生的探究及独立的思考为主,教师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最后,从体育教学的评价来看,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先天的身体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进步幅度等因素。

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3.1体育教学师资的制约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具备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学生、“综合拟定和规划具体的教学任务”、“优选教学内容”、“恰当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具备如此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且精通专业技能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程度、教育水平、发展水平去综合拟定教学任务;按照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和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去确定教学任务;以抓住主要环节为原则的优选具有完整性、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符合教学物质条件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法和形式,落实教学计划,将四个环节统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只有“建筑材料”丰富了,才有可能建成“最优化”的宏伟大厦。但众所周知,由于体育学科偏重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作为普通的体育教师,除个别优秀者,大多数人理论知识参差不齐,相对薄弱,还远远达不到“研究型”教师的水平。同时由于体育学科有田径、球类、体操等众多内容,如果对每一个科目每一节课的内容、方法、形式都进行优化,教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繁琐的程序与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情况也不太相符合。

3.2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制约

体育学科与其它的在室内教学的科目相比,区别很大,不像其它的学科那样,在教室内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学习动作技能为主,仅靠看书、听讲是学不会的,需要做大量的身体练习,这就必然要求一定场地、器材设施作保证。因为场地设施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障。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尽管教育部针对大、中、小学的各类型学校,制定了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器材配备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农村的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还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器材设施目录的要求,场地器材设施缺乏,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学情境设计的要求很高,要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实践价值和科学价值较高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这必然要求大量的场地设施作保证,而当前我国有的学校班级的上课人数达60-80人,场地器材配备能够满足现实的教学情境设计吗?如此的教学效率和物质条件在中国能否可行呢?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制约与理想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要求的差距太大了。

3.3体育教学阶段的制约

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属于体育技能的学习,每项内容的学习都分为初级阶段、提高阶段和巩固阶段。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来进行模仿练习,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感受性差,对动作的控制力不强。此阶段的学习,以教师为主,可引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进行教学,比如说健美操,教师可选择把该课程的概念、特点、基本步伐、手型等内容,进行主次划分,教师在讲解时突出主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将注意指向动作的主要特点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教法和形式,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而在学习的高级阶段,以学生为主,例如在篮球运动中,在学习了基本的运球、传球技术和规则等知识之后,在教学比赛中,战术运用的比较复杂,无固定的知识、教法和形式,需要学生以基本的技术动作为基础,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加深对于动作的理解,这个阶段的学习如果还采用此理论进行教学,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将影响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规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区分教学所处的阶段,辩证地对待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选择合理的模式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4体育教学评价的制约

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高成绩。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但要包括体能与技能,还要将学习的态度与行为、交流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健康行为和进步幅度等纳入到评价范围,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更加立体、多面、科学的凸显体育学习评价的功能。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将评价标准僵化了,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学习的效果,即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应用在体育教学上就是要凭借技能的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这种评价方法未免有失偏颇,因为体育课以技能传授为主,先天的身体素质和有无体育基础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如果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孰优孰劣,就会导致有的同学上课很认真,学习很努力,但由于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差,分数较低;而另外一些同学上课不用心,学习偷懒,但由于具备良好的体育天赋照样拿高分。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不但不能甄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严重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3.5忽视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体育是教育和培养人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事实上,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但能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的技能,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和锻炼。创造力,通过查阅辞海而知,即进行创造和发明的能力,包括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预见和评价能力、寻求解决问题方向和途径的能力及完成某些操作和对设想进行检验的能力等。体育学科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而独立的学习、活动环境及充分展示自我和表现自我的观察、操作、思维和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要求他们去创造特殊的、新的技战术或者全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而是培养他们能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和精神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创造力就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个人项目上自己独立分析动作、理解动作和掌握动作的能力;集体项目上战术的进攻、防守和相持的相互配合形式和方法等。体育课堂上如果失去了创造性也就失去其迷人的魅力。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只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从任务的设计到最后的考核评价,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虽然该理论似乎也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但仅仅是“教师在考虑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时,对班上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考虑,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背景、爱好、兴趣和个性特征等等,只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仅此而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 结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在拟定具体的教学任务、优选教学内容、选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形式等方面很符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本身也有自己的缺陷,如教师主导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忽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够,教学程序设计繁琐等等,因此而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还不是完全成熟的体系,同时由于体育学科教学师资、场地器材、教学阶段、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当前的我国国情,过分依赖此理论还不太现实。我们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适当的、分阶段的采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使传统的学习理论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相互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更科学的发展体育教学。

上一篇:吉首市孤儿院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下一篇:近十年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