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本质刍探

时间:2022-08-09 07:17:24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使更多的人接受公允价值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会计实践中,使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紧跟国际会计发展的步伐,对促进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公允价值涵义及比较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的英文是“Fair Value”,Fair的相关解释是“公平的,正直的,公正的”,而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在会计领域,各国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5年6月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2)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0年2月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

FASB在2004年6月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资产或负债在熟悉情况(Knowledgeable)、没有关联的(Unrelated)意愿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中进行交换的价格。”

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在2000年12月的《准则草案和结论依据—金融工具及类似项目的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中,对公允价值下了一个与现行IASC中的定义不同的新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按照公平交易出售一项资产时企业应收到的、或解除一项负债时企业应付出的价格的估计。”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涵义的比较分析

从内容上看,公允价值的定义略有差异,总的来说是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但是这个金额是在许多限制和假定条件下取得的,正是这些限制和假定条件才使公允价值具有了特殊的内涵。现分析如下:

1.公平交易

IASC、JWG和中国财政部都强调公平交易。公平交易是在交易双方自愿和熟悉市场情况下进行的,从而形成的交易价格是具有一臂之隔距离的交易,而不是手挽手的关联交易,应当是公允的。但在关联方交易中,特别应关注的是关联方的资本交易、非货币易、企业并购交易、资产租赁交易、金融工具交易等的计价是否公允。在这些交易中,交易双方要熟悉市场情况,往往需要依靠诸如资产评估、证券评价等中介机构的专业判断(估计),再由当事人做出最终决定,定义中所说的“自愿”,在实务操作中就蕴含了这层涵义。FASB在定义中虽然没有提到公平交易,但也强调了熟悉情况、没有关联的条件。

2.持续经营

FASB和JWG在公允价值定义中均强调“持续经营”。无论是FASB的“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还是JWG的“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都在暗示:公允价值概念中的交易必须本着自愿原则进行,清算及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是公允价值。IASC虽没有在定义中强调持续经营,但IAS39对公允价值定义不明确的部分进行了补充,IAS39明确指出:在公允价值中隐含着一项假设,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我国会计基本准则中也有持续经营的假设。

3.时态观

FASB和JWG在制定公允价值定义时都考虑了计量属性的时态观。FASB使用的术语是“在当前交易中”,JWG则使用了“在计量日”。IASC在公允价值定义中尽管没有此类表述,但它在2004年6月的对修改IAS39的征求意见稿中却使用了与JWG的公允价值定义极为相似的词句对其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进行解释,“使用估价技术的目的,是为获得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公平交易条件下的交易价格”。这说明IASC也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中体现了时态观的理念。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时态观是有区别的。历史成本计量的时态观是静态的,而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态观则是动态的。无论“在当前交易中”还是“在计量日”,都表明公允价值计量中的时态观是跳跃性的。同样的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计量日或不同的交易日,其公允价值可能是不同的。

4.价格估计

与IASC和FASB相比,JWG的公允价值定义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价格估计这一概念。公允价值的突出特点是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的重新计量,有时在缺乏市场价格时还要应用现值技术。这种计量因为有各种条件的约束,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绝对的准确,只能是一个估计金额,即相对公允的价值。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正是因为我们采用了各种科学的估价技术,才使我们对企业各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更接近当前的实际情况,才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公正、更允当。IASC、FASB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尽管在其公允价值定义中没有表达“价格估计”的含义,但在它们所推荐的各种获取公允价值的技术中,许多因素都要依靠判断和估计。显然,它们也无法回避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价格估计问题。看来,价格估计是所有会计计量属性的特性,是它们都无法回避的缺陷,以价格估计缺陷批评甚至否定公允价值是不科学的。

二、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FASB在第5号概念结构公告中列举了5种可能的计量属性,它们是:(1)历史成本,(2)现行成本,(3)现行市价,(4)可变现净值,(5)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

历史成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首先,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成本计量,这是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根本区别。其次,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态观是跳跃的,它强调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在编制报告日或交易日以后的任何新计量日,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再次,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总是相互冲突的,在初始确认时,成本与公允价值应该是相等的,除非发生的交易是不正常的、不公平的。FASB在SFAC7中也指出“若无反证,历史成本也可以是公允价值”。

(二)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现行成本,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又称重置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现行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遵循的是实物资本保全,它强调站在某企业主体角度的投入价值,而公允价值强调独立于企业主体的市场角度的市场价值(对于买方而言是投入价值,对于卖方而言是产出价值)。对于产成品等企业自制资产而言,其现行成本一般要低于公允价值,因为后者往往还包含卖方利润,对于从市场上刚刚购入的新资产而言,二者的金额可能相等,而前提则是该资产是在熟悉情况和自愿双方的公平交易中取得。

(三)现行市价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现行市价,是指资产在正常清算条件下的变现价值或现金等值,也称脱手价值,它完全依赖于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同公允价值接近。但是,现行市价对于交易市场的要求没有公允价值那么高。而且,在没有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时(如无形资产、专用设备或厂房等),公允价值还可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进行价格估计。

(四)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可变现净值是在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现金流入或将要支出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它同公允价值的区别是:第一,前者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显然不会如此。第二,前者是扣除了预计变现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后的净值,后者通常不考虑直接成本。

(五)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当会计师无法获得可观察的市场金额的信息时,只能转而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来计量某项资产或负债。它包含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根据管理当局的特定用途来估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特定个体价值)和从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角度所估计的现值(即市场预期价值)。显然,以特定个体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SFAC7明确指出,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只是一种资产或负债的摊销方法,是在某项资产或负债已经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确认并计量之后,用于摊销这些成本或价值。从数学上讲,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和利率的结合都可以用来计算现值。然而,现值本身不是会计计量的目的。仅仅使用某个随意的利率对一系列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到的现值只能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非常有限甚至是误导的信息。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现值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某些可观察的计量属性,SFAC7把这种属性称为公允价值。由此可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本身不能称为计量属性,在初次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的本质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不是对立的概念,它是客观经济等环境变化的产物,并随着客观经济等环境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不断发展,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对经济环境和经济实质的反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能公允反映一项资产真实价值的是公平交易市场上的价格。由于在一个公平交易(交易必须本着自愿原则进行,清算及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是公允价值)的市场上,集中了来自各方面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人们通过各自掌握的信息和估计进行竞价,从而消除了个别供给者或需求者的偏见。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重新计量,有时在缺乏市场价格时还要应用现值技术。这种计量因为有各种条件的约束,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绝对的准确,只能是一个估计金额,即相对公允的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理念下,在编制报告日或交易日以后的任何新计量日,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汪祥耀,《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4.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会计研究》,1997(12):1-4

5.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上海会计》,2001(1):3-5

6.常勋,“套期活动会计与公允价值计量”,《财会通讯》,2004(2):4-8

7.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比较研究”,《财会研究》,2005(6):31-33

8.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72-76

上一篇: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科学... 下一篇:论经济法的价值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