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研究性学习初论

时间:2022-08-09 05:56:29

音乐教育研究性学习初论

[摘要] 音乐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以其具有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特点,适应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 研究性学习 文献法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对音乐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1.通过研究性学习来理解音乐文化知识

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在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自主地获取许多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于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联想到在中国文学中所说的古时候吟诗如同唱歌。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音乐艺术的各类形式所具有的个性和共性有所认识。

2.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构建了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审美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性。学生们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学生大大增强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3.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潜能的开发

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创造能力得以提高。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学习的实践与经历,学生获得了各种音乐知识的体验,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背景知识,这种学习的积累会逐步形成自主创新、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优良素质。

二、音乐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归纳、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文献检查手段,让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新华书店等地方,对有关书籍、报刊、文献及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资料。例如,在《传统是条河》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传统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进行展示与交流,透过一本本学习资料,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那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强烈感受。在大开眼界之余,蕴藏在学生心中的音乐学习潜能也会得到挖掘和开发。

2.问卷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问题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让被调查者逐一填写回答,然后经过统计分析、了解问题的一般趋向。

3.调查研究法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所谓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三、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音乐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学生对音乐哪个方面感兴趣,然后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设计具体的课题。例如,我在实施研究性课题时“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的选题,就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如何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教师提供参考意见进行指导;另一种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两种都实现了师生互动,在进行课题实施中,我将两种选题方法分别对学生进行尝试。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尝试,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饶有兴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交流、感受和体验。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这样,学生们在研究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最后,在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应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4.组织研究与实践体验阶段

在课题研究正式开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自由组织课题组成员,自由组合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间彼此特长和爱好的互补性,小组中选定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课题工作的分工和协调。在课题确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经常进行群体学习,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让学生最终在群策群力研究中得出结果。例如,在《欧洲音乐之旅》的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学生分工明确他们共分为三大组,三组同学分别到图书馆、相关的网站和社会中去了解相关资料。最后,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一份完整、充实的总结学习报告。报告包括了欧洲音乐的起源、欧洲宫廷音乐的特点、北欧风情、巴洛克音乐的特色、意大利歌剧等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围绕课题进行分类,锻炼了信息加工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下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几年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在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上一篇:谈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变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原创性的缺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