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8-09 03:30:17

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情况,并且分析出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了76名肝转移癌患者,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患者体内肿瘤情况,用超声技术的检查的结果来对比CT技术和一般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76名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造影总共检查出病灶179个,准确率为85.6%,一般的超声技术检查出病灶122个,准确率为39.5%,CT技术检查出病灶136个,准确率为42.1%。结论相比于其他的诊断技术,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在发现病灶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转移癌;恶性肿瘤;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9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61-02目前,超声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肝转移癌的检查中,并且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病灶的数量,因此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一些病症的影像学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只能够采用CT技术来进行诊断。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已经能够清晰准确的诊断出影像学表现不明显的病症了,一部分诊断困难的病症,比如肝转移癌也能够很好的被检查出来,这就提高了诊断的价值。此次研究对肝转移癌患者进行了准确的检查,对诊断和治疗肝转移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院确诊了76名肝转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7名,女性患者有39名,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2岁-78岁之间。这些患者的病灶均为8-37毫米左右,每位患者的病灶在2-3个左右。

1.2方法38例患者经过超声照影技术诊断后,进行手术和穿刺活检,确诊患有肝转移癌,另外38名例患者按照原患恶性肿瘤,最近发现身体内出现了新的病灶,通过CT来进行诊断和检查。如果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与穿刺活检的结果不一致,或者相差太多,那么将再次进行超声造影和穿刺检查,并且将第二次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

准备超声造影仪器和设备,比如造影剂、微泡等。在检查之前,要使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来对造影剂进行溶解,混匀后再将造影剂注入患者体内。

然后就可以开始造影了,首先要用超声来检查肝,对患者体内病灶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比如病灶的数量、大小、部位等等,从而方便后面的诊断。因为肝转移癌这种疾病的病灶是出自于肝脏内,所以观察更多病灶的灌注时,医师要按照超声来选择病灶多的部位作为扫查切面。确定了病灶后,要根据病灶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体质来对声功率输出进行调节,除此之外还要多多观察病灶区域的回声情况。造影进行的时候,必须让患者控制呼吸的频率,这样才能保证细微病灶也能被发现。第一次造影结束之后,10分钟内还要进行第二次造影。

判断时相的时候,要采用较为清晰的录像设备来对图像进行储存,同时,还要选择几个不同的病灶来作为主要观察对象。观察的医师一定要经验丰富,对操作很熟练,造影的过程中,医师还要对造影操作进行扫查。造影结束以后,医师要阅读刚才用录像设备录下来的图像,并且按照录像内容来数病灶的数量,以及其他详细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至少要阅读两遍以上。

检查的过程中,要按照病灶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分为0-4级,0级:无血流情况,1级:血流信号较为稀疏,或者呈短线型,2级:血流呈长线型,3级:血流比较密集,或者呈现团状,4级:血流呈现大片分布。

1.3数据处理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0.05,采用χ2检验。2结果

在用CT技术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在76名肝转移癌患者中发现136个病灶,超声造影则检查出了157个病灶。因此,CT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较细微、隐蔽性较强的病灶,CT技术不能很好的将其检查出来。此外还有4名患者经过超声造影诊断,检查出来的病灶比CT技术少,总有个6个病灶。

用一般的超声仪器进行检查和诊断,发现76名患者中有122个病灶。而用超声造影技术来进行检查,则发现179个病灶,病灶的大小均在0.55-5.45厘米左右,见表1。

表1CT、一般的超声、超声造影三种技术检查出来的病灶情况。

上一篇: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一篇: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检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