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2-08-09 12:22:36

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国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关 键 词:和谐社会;财政投融资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2-0028-02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将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关系到公共财政框架能否在我国最终得到确立,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大问题。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投融资体制的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只有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才能成为推动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和杠杆。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必须以财政投融资目标的科学界定为前提。按照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界定财政投融资目标是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前提,也是目前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财政投融资体制能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前提条件。按照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财政投融资体制创新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对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支出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为社会经济、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2.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要求财政投融资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财政投融资的运用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满足人的需要;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则要求财政投融资的运用在支持经济发展、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为此,财政投融资投向的结构安排和创新应主要向农业倾斜,以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向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以促进其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向社会公共事业,如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倾斜。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陈光焱,2005)。

二、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特点

日本财政投融资萌芽于明治维新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规模得到迅速扩大,财政投融资在日本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依靠财政投融资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的增长。

1.资金来源多渠道。日本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主要由大藏省(2001年1月后改名为财务省)资金运用部资金和简易保险金、产业投资特别会计、政府保证债、政府担保借款等构成。其中资金运用部资金居主体地位,在资金运用部资金中邮政储蓄委托款(不含日常支付和向存款人贷款所需的部分)又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这种资金渠道构成,保证了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运用上的政府权威性。

2.资金投向政策性强。日本财政投融资的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性投资。同时,为了加快某些产业、部门的发展,或是为了避免垄断、保护消费者权益,财政投融资对于某些主体效益明显、赢利性较强的加工产业、第三产业也承担一定的投资责任(谢升峰,2005)。财政投融资对日本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地区开发的作用是巨大的。

3.资金使用方式多样化。日本财政投融资的资金使用方式灵活多样,不仅有贷款,还有股权或证券投资和担保。通过贷款使资金流向那些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但民间部门不愿投资的领域,如基础产业部门、中小企业部门等。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部门,政府不仅利用财政投融资促进其发展,而且还通过控股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如参股高速公路、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性特别强的行业或项目。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从民间吸收资金,如政府担保债券。为地方发行地方债提供担保,用于促进地方公共设施的建设,如交通、煤气等工程。日本政府还针对高技术小企业信用薄弱,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特点,为小企业借款提供信用担保,有力地促进了日本高技术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4.资金管理规范化。日本政府的财政投融资资金运用,是依据每年制定的财政投融资计划综合运营的。财政投融资计划属于国会审决议的对象,必须与年度公共预算一同提交国会。财政投融资计划的执行情况须接受会计检察院的审计,每年还须大藏省编制决算提交国会(孙立东,2001)。日本对财政投融资的管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战后日本颁布的与财政投融资有关的法律达20多部,例如《财政法》、《河川法》、《城市计划法》、《国土利用计划法》等。又由于各执行机构一般是专业性的,在业务上、运营方式上的差别较大,因此实行一个机构一个法律的管理体制,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依据《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法》行事,通过法律规定资金营运机构的业务范围、经营方式、贷款期限和利率等(孙芳,2002)。使财政投融资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财政投融资的规范运作和发展。

三、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当前中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财政投融资体制还很不规范、不成熟。有选择地借鉴别国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大有裨益。日本财政投融资不仅体现了较强的政策性,而且通过规范化管理运作良好,值得我国在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时学习和借鉴。

(一)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创新

1.邮政储蓄存款。邮政是我国扶持的基础产业部门,利用现有的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点开展储蓄,其营运费用很低,且我国邮政储蓄存款增长迅猛,数额庞大,从其市场占有率来看,其扩展潜力是非常可观的,完全可以成为我国财政投融资的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2.社会保障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闲置资金数额巨大,其资金具有来源稳定、存储期长的特点,通过征收社会保险税和利用社会保险金节余,可为我国财政投融资提供可观的资金。并且,将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入财政投融资进行管理和使用,在扩大了财政投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3.政府担保债券和政府担保借款。政府担保债券往往具有明确的投资目的和用途,且信誉较高,具有明显的筹资优势,因而是可以利用的渠道。同时为了壮大我国地方财政投融资规模,应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地方财政债券。还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向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筹措一些优惠借款。

4.充分利用新兴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开拓BOT、TOT等融资方式的空间,引导越来越多的非政府资金、民间资金进入政府政策所希望其流入的项目和领域。

(二)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投向创新

财政投融资资金投向必须充分体现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有效地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其中产业政策处于主导地位,因而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应当按照产业发展序列来运用资金。

1.资源稀缺的、宏观经济效益巨大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建设,以改善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和社会环境。

2.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资金匮乏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打破资金瓶颈,而单纯依靠中小企业自身力量以及纯市场机制的作用显然是难以解决问题的,要借助政府“有形的手”强力推进,通过财政投融资对其发展进行扶待。

3.重视对居民个人建房、购房的投入。居民个人的房屋购置投资形成个人固定资产,不属于公共性产业的范围,但是,从尽快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促进个人住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4.优先发展环境保护项目。财政投融资应对生产性能先进可靠、经济高效的环境保护产品的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形成规模;优先安排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及开发工作的经费投入,重点研究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等重大环境科研课题,鼓励采用绿色技术及实用技术。

(三)财政投融资的资金使用方式创新

财政投融资的资金使用方式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性质确定,除采取贷款方式以外还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式:

1.股权投资方式。股权投资就是由代表政府的开发投资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拥有企业相应的股份,从而对企业大政方针及发展起一定的控制作用。政府通过对某些产业和部门实施倾斜式的、有重点的、甚至是超前性的投资政策,可以实现政府对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控性职能。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政府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投资比例,及时调节需要政府支持的行业和项目的资金投入量。

2.担保方式。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从民间吸收资金,如政府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提供担保,以促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政府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担保,运用政府资金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向中小企业投资,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四)财政投融资的管理创新

为实现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有偿性,必须建立规范化的管理。

1.计划管理。财政投融资应当采用计划管理模式,通过编制“财政投融资计划”,规定财政投融资的投入规模和投向,全面反映其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投资预期收益等情况。计划的编制要体现完整性、严密性和合理性,并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以促进资金的有效运用,并保持投融资运作的灵活性。同时,财政投融资计划的实施,要通过资金委托-资金管理-资金运用分离的投融资体系,明确委托-关系,确立人格化的投融资主体和监督主体,使资金的供、管、用之间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任何一环都不能无偿动用资金。

2.立法管理。应尽快制定和颁布有关财政投融资的法律、法规,对财政投融资的规模、投向、建设项目审批、登记备案、监督检查、预决算、财务核算、市场前景、投资工期、回收期限、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法制管理。通过制定和实施《财政投融资法》和《政策性银行法》,使财政投融资活动有法可依,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既可保证财政投融资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可以避免许多干扰,提高投融资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光焱.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改革基本思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5).

[2]孙芳.日本政策性金融的新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新金融,2002,(4).

[3]孙立东.借鉴日本经验完善中国财政投融资体系[J].福建税务,2001,(6).

[4]谢升峰.日本财政投融资的转型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5,(4).

[5]张锁柱.日本财政管理体制及其特点[J].日本问题研究,2000,(3).

[6]郑晓玲,张丽萍.日本财政投融资体系运行概况及对我国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05,(11).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思想建设途径 下一篇:关于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