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9 10:08:36

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X

【摘 要】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早期面神经疗效。方法:选择早期面神经麻痹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3例,愈显率96.4%;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2例,愈显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疗效;药物;超短波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72-01

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1]。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为20/10万~42.5/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2]。本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迅速,在几小时至1~2天,面肌麻痹达高峰。如调治得当,持续1~2周可逐渐恢复;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以至于3个月不能恢复者,则会留下后遗症,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我院康复科从2012年3月~2013年9月,配合神经内科利用超短波辅助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5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均符合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2岁~53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68岁。两组病程1~7天,患者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激素、肌肉注射Vit B1、B12。治疗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国产超短波电疗机,小圆电极于患侧耳前与茎乳孔区并置,间隙1~2cm,微热量15min,1次/d,10次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完全恢复:面肌功能恢复,颜面对称;显效:面肌功能大部恢复,颜面静止时大体正常,运动时稍不对称;有效:面肌功能部分恢复颜面外观仍不对称;无效:治疗10次以上,病情未改善。

2 结果

3 讨论

本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最终都因面神经的无菌性炎症、水肿甚至变性导致功能障碍致使患侧表情肌瘫痪而发病[3]。急性期(病后3~7天)物理疗法有利于改善局部血循环,有利于水肿的消散,有利于代谢产物、炎症产物、细菌毒素的排泄和消除,解除神经干受压状况[4]。

超短波治疗仪产生的电磁场,可形成加热作用,能促进炎症产物、细菌毒素的排除和加速组织修复,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5],使炎症处的白细胞抗体增加,有利于炎症的局限。这种热的作用还可使局部的pH值趋向碱性,钙离子增多,钾离子减少而使组织的兴奋性降低,渗出减少,局部环境改变。因此在急性期使用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的超短波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由表1可知,治疗组28例,治愈24例,占85.7%;显效3例,占10.7%;好转1例,占3.6%;无效0例。对照组30例,治愈21例,占70.0%;显效2例,占6.6%;好转5例,占16.7%;无效2例,占6.7%。治疗组治愈显效率96.4%,对照组治愈显效率7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336.

[2] 陈俊伟,徐亚林,叶仿武.面神经麻痹治疗现状的综述[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 (14):281.

[3] 朱梅,郑芳丽.小儿面神经康复治疗[J].河南中医,2008,28(6):56.

[4] 王丽君.面神经护理与康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60.

[5] 彭力群,肖慧敏.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及临床康复护理[J].四川中医,2008,26(1): 113.

上一篇:医学超声治疗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探究 下一篇:对输液贴代替无菌纱布包扎PICC接头可行性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