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垄断与反垄断

时间:2022-08-09 07:22:39

数字时代的垄断与反垄断

6月28日,美国上诉法庭驳回地方法院拆分微软的裁决。从这个判决看来,微软似乎在旷日持久的反垄断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比尔・盖茨也对这个判决表示满意。那么,这场持续3年之久的反垄断案是否就以微软的胜利而结束了呢?

现在大多数的分析认为,微软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反垄断诉讼还会继续下去。原因在于:

一、微软确实有非法的垄断行为;

二、反对微软的势力不会善罢甘休。

微软垄断案还没有真正结束,这次判决只意味着一次战役的结束,在这次持续3年之久的战役中,交战双方各有胜负,在此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战役发生。

我们有理由继续关注微软垄断案。纳斯达克股市涨了又跌、跌了又涨只是以“新经济”形式出现的“旧经济”现象,而微软的垄断却真正具有数字时代的新特色,它的垄断形式是新的,因而反垄断也不能沿用以往的做法,反垄断的结果难以预料。通过微软垄断案,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时代的某些特性,看到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

数字时代的帝国

上诉法院虽然驳回了拆分微软的裁决,但也自始至终认为微软有非法的垄断行为。微软利用垄断优势阻碍竞争的主要证据是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捆绑销售IE浏览器。微软目前的垄断优势主要在操作系统,而在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优势打击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对手之前,这种垄断优势早已形成。如果认真分析盖茨的战略思想和微软的发展之路,我们就能发现形成垄断优势是盖茨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

资本为了谋求最高的利润,天然具有垄断的倾向,在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看来,资本本身就意味着垄断行为。盖茨的微软也不能例外,盖茨的特别之处只在于他设置垄断壁垒的方法,他利用成为产业标准来设置垄断壁垒。

盖茨在他的自传《未来之路》里叙述了微软的发展之路,他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标准的重要意义,微软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微软如何成为标准,然后利用标准获得竞争优势的历史。盖茨相信,某些产品的销售数量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数量,使用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而低于这个数量,使用的人就越来越少。几种相互竞争的产品,如果有一种的数量超过了临界点,那它就成为业界的标准,而其他的产品则只能在特殊的人群中维持很小的市场份额。所以,盖茨做一个产品,都要力图使它超过临界数量,成为标准,并且要独断这个标准,这样,他的产品就成为消费者和相关产品开发商的首要选择甚至唯一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只在特殊人群中被使用。标准是盖茨的垄断壁垒。

设置垄断壁垒的方法很多,但是独断标准以设置壁垒的方法却是最高明的,其他的垄断方式一般需要以物质设备作为基础,而独断标准只需要知识产权,维持物质设备的成本显然要比维持知识产权的成本高。在数字时代,物质基础退到后台,数字符号越来越重要,符号的交流需要标准,标准搭建一个数字平台,操作系统就是一个数字平台,人们的活动大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标准的意义就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控制了标准也就控制了经济活动甚至社会活动的制高点。盖茨也利用价格竞争,也吸引注意力,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围绕成为标准而进行的。

盖茨在微软发展之初利用了价格战略使他的操作系统达到了临界数量。当时IBM可以在3种操作系统之间进行选择。微软的MS-DOS并不是自己开发的,而是花钱买的,也不比其他两种操作系统更优秀,微软在技术上并不占优势。但是盖茨向IBM开出了极低的价格,IBM只需一次一笔低廉的费用,就可以在它的所有计算机上都使用MS-DOS,这使微软的软件远低于其他两种操作系统的价格,基本上是赚不到钱的。这与盖茨在中国的“盗版战略”很相似,指导思想是一样的:在发展之初,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用就行了,赚钱是以后的事。这使IBM最终放弃了另两种操作系统。IBM给予微软发展壮大的机会,但它现在再也不能低价从微软那里获得操作系统。

但是盖茨标准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兼容和开放,兼容性和开放性是一个产品成为标准的重要因素。兼容性是指一个产品能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就能在各种PC机上使用,而苹果的操作系统就只能在苹果机上使用,大部分用户都愿意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这样他不必担心自己的工作被局限在某些环境下。开放性则是指产品的结构是公开的,Windows开放了数千个应用程序接口,软件开发商可以在Windows上直接开发应用程序,并且无需征得微软同意,更不必与微软合作。这使软件开发变得简单,开发商很乐意在这个拥有大量用户的平台上开发软件。

但盖茨不愿意面对竞争的局面,因此他的标准战略的兼容和开放是有限的。盖茨只是对先进入者保持兼容,对在其后进入的产品则采取排斥的态度,使得这些产品很难吸引用户,不致威胁到他的产品的市场地位。比如,微软的Word兼容WPSforDOS的文件,但是不兼容WPSforWindows的文件,就是要迫使使用Word的用户不能同时使用WPSforWindows,使他们尝试使用WPS的机会都没有,就更没有可能喜欢上这种软件。盖茨对兼容性的控制最突出的表现还在于不支持Java,因为Java使得各种操作系统的兼容变得可能,这显然不利于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市场。盖茨的开放也是有限度的,微软的Windows向应用程序开发者开放了几千个应用程序接口,但是绝不开放其源代码。盖茨竭力反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因为那会削弱他的垄断壁垒。兼容和开放往往只是市场后进入者的手段,一旦占领了市场,它们就变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

盖茨和他的微软利用标准战略在PC时代大获全胜,微软成为帝国。不想互联网时代很快来临,微软这一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互联网上已然群雄并起,可是微软还没有什么特别的举措,虽然IE获得胜利,MSN成为几大门户之一,但是微软不得不陷入与群雄竞争却毫无先天优势的状况。

盖茨显然不会满意这种局面,他决心统一互联网,于是微软推出.省略就是要像操作系统一样,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平台,互联网上的活动都要在这个平台上展开,而.省略是开放和兼容的,但是已经有人指出,微软对公开的技术标准SOAP已经做了一些改动,其目的是使非微软的程序员无法使用该标准。微软这次又要在兼容和开放的名义下统一互联网,可以预测,统一之后就会是独断与封闭,就是高价购买微软的产品,现在微软已经有了向客户收费的计划。

为使微软的操作系统成为标准,盖茨用了价格手段;这次为了统一互联网,盖茨的战略思想里又多了一个新的内容,实行捆绑销售,利用原有的垄断优势开拓新形成的市场。微软利用这一策略成功地打垮了网景公司(Netscape),取得了在浏览器市场的绝对优势。只是这种手段太露骨,微软被告上了法庭。现在微软还要在即将的WindowsXP中捆绑互联网应用软件,使.net的用户数量超过临界点,美国在线(AOL)对此已表示了担忧,认为微软会制造新的垄断。

微软成为互联网领域帝国的步伐已经迈出,盖茨有那么多的优势,它似乎是不可阻挡的。

罗马帝国都能灭亡,为什么微软不会

这就是竞争对手对微软帝国的反应,他们相信微软称霸的局面不会持续下去。司法部和19个州的反垄断诉讼似乎就是终止微软帝国的机会。

关于微软垄断案的诉讼旷日持久,跌宕起伏。克林顿当政的时候,杰克逊法官裁决将微软一分为二,微软面临被分割的命运;到小布什当政,倾向微软的官员被提名担任反垄断部门的副检察长,微软的命运又出现了转机,上诉法庭驳回拆分微软的裁决,而且据说小布什的司法部长也将对微软采取友善的态度。

一次改选和一次判决就改变了微软的命运吗?几个高官要员的倾向就能左右这个帝国的前景,以及整个IT业的发展吗?如果戈尔当选,会不会又是另一种情况?我相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趋势,像这样关系到整个业界和新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并不是偶然事件(布什以有争议的微弱优势当选,杰克逊法官因为言论不当而被取消资格)就能改变其基本形势的。高官要员们或许能使形式发生一些改变,使事情出现一些波折,但对于事件本质的发展,并不能起到决定的作用。

市场中有3个方面的力量:政府、生产者(资本)和消费者。政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力量,虽然是最明显、最受人关注的一个方面。但经济形势是由三个方面的力量相互斗争和合作而形成的,政府单方面的力量决定不了整个局势。现在我们看到的微软垄断案,更主要是政府与微软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反垄断部门对微软的。政府班子的改组,当然有可能改变其与微软之间的关系,改变反垄断案的形势。但是,我们忽略了,牵涉到反垄断案中的,还有资本和消费者两个方面的力量,它们与微软的关系并不因为政府班子的改组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资本方面的力量。

微软是否垄断,在法庭上还是一个需要辩论的问题,对于其他资本而言,却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资本判断垄断比较简单,只要另一种资本的利润率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比它高,那这种资本就是处于垄断的地位。资本总是趋向于流往利润率更高的地方,这个规律并不因新经济而改变。当年苹果公司在个人电脑上大赚了一笔,IBM马上就投入个人电脑的生产;网络公司被看好的时候,就有很多企业急着要在互联网上圈一块地。这些都是资本往高利润率流动的明证,只有在各种可能的利润率都持平之后,资本才会停止流动,资本是“生而平等”的,利润率要趋于一致。微软也深明这个道理,网景的Navigator浏览器卖得好,它就马上开发自己的浏览器。如果资本发现另一种资本的利润率比自己高,就会争取和这种资本从事一样的生产;如果只能眼睁睁看着这种资本挣钱,却不能进入它所在的行业,那肯定是这种资本设置了壁垒,阻碍别的资本进入,它就判断这种资本是在垄断。

微软也是资本,但它的利润率高于其他的资本,发展也快于其他的资本。微软赖以维持高利润的是操作系统,其他资本希望与微软取得“平等”,也想从操作系统上获得一些利润,这有两个可能的途径。一是也开发操作系统,与微软直接竞争。这条路IBM试过了,它试图用OS/2与Windows抗衡,但很快就失败了。微软威胁IBM,如果要在某些PC上装OS/2,那IBM的PC能不能装Windows就需要进一步考察。IBM的OS/2还没经过市场的检验,就被微软给“镇压”了,根本没有机会与Windows竞争。二是在与微软的合作中,增强与微软谈判的能力,争取微软出让一部分利润。这当然是与虎谋皮,恳切地请求,甚至哀求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谈判能力的增强只在于选择可能性的增多,只有能够对微软说,你给的条件太差,我们不能接受,我们将使用别的产品,才有可能与微软讨价还价,与微软“分一杯羹”。但是这条路也被堵死了,操作系统的选择可能性很小,而微软的其他产品又与操作系统联系在一起。康柏电脑(Compaq)在它的证词中说,微软禁止它在PC机桌面上放一个Navigator的图标。就是说,你没有选择的可能,只能用我们的产品。这基本上就没有了与微软讨价还价的可能。

两条路都被堵死了,微软设置了壁垒,资本失去了与微软“平等”的可能性。它们当然不会与微软善罢甘休,一定会想尽办法打破微软的垄断,争取和微软获得同等的利润率。就算政府放松对微软的,资本们也会与之斗争到底。微软与其他资本的矛盾不在于微软的态度好不好,而在于切切实实的利益冲突,只要它获得的利润率仍然比其他资本高,其他资本就不会满意,就会与之斗争到底。

微软的力量很强大,但是站在微软对立面的,力量也同样强大。它们包括老牌巨人IBM,包括新兴的强者Sun、Oracle,在微软迈向互联网帝国的路途上还会遭到AOL的顽强阻击,甚至微软的盟友也时时会由于利益的冲突而反对微软,这包括英特尔和PC厂商。

资本们决战于两个战场。

一个是法律的战场,资本们围绕反垄断法等法律,展开控诉与反控诉的斗争。政府在这场法律的较量中当然起很大的作用,但起根本作用的还是资本,资本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前仆后继。据说Sun有一个秘密计划,投入300万美元,用各种方法促使司法部门控诉微软。在法庭外,微软甚至想改变反垄断法,它向总统候选人捐款,组织院外集团劝说各位议员,并且动用很多人从学理上论证反垄断法不合道理;但其他资本也同样能采取行动巩固反垄断法,使它更直接针对微软。

还有一个是技术的战场,资本们努力进行技术创新,以取得技术优势,最终夺取消费者,获得高额利润。数字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在快速的创新中,有可能使原来的标准变得落后,用新的标准去取代它。在前数字时代,垄断与反垄断比拼的主要是资产是否雄厚;而在数字时代,创新成为主要的武器,当然创新也是需要财力支持的。

正因为这样,盖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创新”,微软的产品也是越来越好,无论是操作系统,浏览器,还是办公软件,功能更强大,更易使用。当遇到威胁时,微软的创新速度就会加快,在反垄断案期间,微软的操作系统很快从Windows98升级到Windows2000,不到一年又要转向WindowsXP,可见微软原来并没有将其创新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其他资本也在不断创新,Navigator就是一个打得微软措手不及的创新,Sun开发出Java语言,也有削弱微软壁垒的作用。Linux更是越来越成为一种与微软相提并论,也就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操作系统,威胁着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的份额。只要操作系统是有利可图的,就会有众多的企业在这个领域进行开发,即使不直接开发操作系统,也会开发中间件,使同一个程序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而在互联网领域,由于微软是后来者,它面临的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创新使得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微软的地位就会降低,就可能被迫要让出一些利润给其他资本和消费者。

所有帝国的命运最后都只能是衰退,因为它要面对太多的斗争,而且不能失败,远有罗马帝国和大不列颠帝国的例子,近有AT&T的例子。微软的命运也只能是这样,即使它能赢得一场又一场诉讼的胜利。AT&T当然也不是在一场官司中失败的,但是它不能赢得所有的官司,并且技术的进步使它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当然AT&T今天仍然很强大,微软或许也还能继续强大,但它不能长期是帝国。

新帝国取代旧帝国?

在哥伦比亚上诉法院的辩论中,爱德华法官确认了微软垄断的事实,但他同时也驳斥了政府提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方案,认为这会以一个新的垄断代替微软现在的垄断。

数字时代的产品需要标准,这样相互之间才能交流。但是这种标准在数字时代往往变成了知识产权,为某一家企业所独有,它会严格限制兼容和开放的程度。微软独断操作系统的标准,成为了帝国。即使微软帝国坍塌,标准也还得存在下去,那么新的标准拥有者就可能成为新的帝国。

拆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拆分只在前数字时代有效,因为那时减少资本数量就是削弱垄断壁垒。但是数字时代的垄断壁垒不是资本数量,而是标准的所有权。要让竞争的局面终结这种帝国取代帝国的局面,就必须终结标准的独断与封闭,用一种开放的,可以自由使用的标准取代独断而封闭的标准,Linux等开放源码运动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在一个以商业机构作为创新主体的社会,创新往往以谋取利润为首要目标,这种开放源码运动能够壮大和持久下去吗?希望是有的。

上一篇:港人带来的新财富 下一篇:是什么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