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语文论文

时间:2022-08-08 02:55:17

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语文论文

“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却可能是生命最核心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清感”二字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则会对教材采用漠然置之的态度,这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情感教育,更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孩子们学会用心观察、理解、感觉周围的人们”。那么,该如何施行情感教育呢?也就是说,一个注重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创设文本意境,促进情感进发

这是情感教育的首要的关键一步。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美感,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道德之美……这些美又借助美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氛围来刺激学生的情感迸发呢?

(一)巧设导语,营造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人,能把学生带人作品的情景中去,从而做到“披文以人情”“缘情而悟文”。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是这样导人的:“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我用饱含美感的语言道:“是呀,春天,阳光明媚,温暖和煦,鸟语花香。为此,有多少文人墨客在吟唱:‘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像这样的美句,既能让学生回顾春之奇、春之美,又把学生引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中。

(二)巧妙设疑,激思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导火线”,也是学生情思被激发的诱因。那么老师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紧时机,找准切人点,让学生质疑,让他们通过思维活动走进文本构筑的情景。例如教学艾青的现代诗《我的思念是圆的》,在学生初步读文以后,我抓住一个“圆”字向他们发问:“‘圆’蕴含着美满之意,诗文背后的‘不圆’又是什么?”学生经过合作探讨很快便悟出了海峡两岸人民骨肉分割的“不圆”,自然走进了作品浓浓的乡愁中。

(三)创设情景,缘情入境

所谓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种与课文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尽快走人文本营造的J清感世界。笔者在此仅列两种:其一,以语言造境。例如,于漪老师在教《七根火柴》时候,引用了保尔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动情而包含哲理的语言,使学生走进了无名战士伟大的爱国情感之中,并引发了对这种生命价值的思考。其二,用多媒体展现情景。例如,在学习哪道元的《三峡》时,我一边播放关于三峡的录像,一边伴以舒缓优美的音乐,再辅以充满诗意的介绍,让学生既品到了三峡的鬼斧神工之美,又能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深挖文本情慷,促进情感升华

这是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第二步,是一个文本阅读的发散与升华的过程。因为阅读是一个体验与表达相统一的升华过程。所以说,情感教育首先应进行抒情感悟(外化)使情感言语化、实践化。

(一)借语言抒情

即借口头语言来抒发学生体验的文本情感。这种抒情方式可以通过发言、对话、品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使内在的情感外显、释放,从而不断提高对情感的理性认识。例如,我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时,当学生感受作品思想情感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本课的体验,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言语外显体验。甚至,还把这种体验化为情操,成为做人的内驱力。

(二)借文字抒情

借文字来抒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借助书面语言文字,将读者体验到的情感抒发出来。学生用文字写下自己与文本对话后的情感体验是学生的思想与文本交融的一个过程。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在课末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请为家乡的冬天写一个片段。这个习题抛出后,在小组内,学生稍做构思便执笔挥洒,写作中,不少学生把老舍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延伸到自己对家乡的喜爱,挚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体验文本内涵,促进情感内化

情感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发与体验。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投人文本、体验文本情感的过程。

(一)驱遣想象,品味情感

刘舰曾说过:“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可见自然界的一叶一虫,春风明月,白日春林,只要在作品中出现,总会体现作者的情思。因而,必须发挥想象,步人情景,才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触景生情。例如,我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一边播放名曲《二泉映月》一边让学生闭上眼睛驰骋想象,在大脑中再现词人苏轼月下独酌的情景。学生很快便体味到词人“出世”与“人世”的内心矛盾,进而被他那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染。

(二)角色转换,体验情感

所谓角色转换,只指学生担当或扮演文本中的角色,直接化身为文本中的人物。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一些情节故事性强的作品。为了实现角色转换,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例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采用了课本剧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先编写剧本,然后根据脚本,分别扮演皇帝、骗子、大臣、孩子等角色。通过表演,学生真切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心理历程,从而唤醒了学生对真诚的渴望。需要指出的是,角色转换这一方式的使用,必须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使课堂表演有个“度”。

(三)美读课文,感受情感

朗读是一种融语气、声调、神情于一体的技巧。叶圣陶老先生美其名曰“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例如,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让学生用一种亲切的口吻,舒缓的语调,倾诉般的语气去朗读,使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谐奏,学生体验到了字里行间浓浓的亲情。

以上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顺应了初中生情感运动的轨迹,基本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规律,顺应了课堂阅读的流程,即“导人课文—整体感知—深人理解—拓展文本”的过程,如果说激发策略是以具体的感知唤醒学生的情感,那么体验策略就是阅读主体间的情感交流与融合,而抒情策略是以情感表达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巩固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重视情感教育,还须讲究一个“润”字,“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锲而不舍,精心浇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作者:时海云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初级中学

上一篇:深入浅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下一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