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医院后勤管理之我见

时间:2022-08-08 02:06:54

加强乡镇医院后勤管理之我见

摘 要 医院的后勤工作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后勤管理能力,促进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乡镇卫生院后勤管理的现状出发,指出了乡镇卫生院后勤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乡镇医院后勤管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后勤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乡镇卫生院后勤管理现状

(1)管理者对医院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欠缺。医院的后勤工作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行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是如此。加之随着社会进步、各种高科技在医学中的应用和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后勤工作还被赋予了技术性、社会性等特性。然而,目前乡镇医院普遍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着重视医疗忽略后勤管理的现象,认为后勤工作专业性不强,产生效益不明显,后勤工作谁干都行,只要能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即可。因此,部分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出现文化程度偏低、管理水平偏低等状况,极个别乡镇卫生院甚至没有设立后勤管理部门,管理者对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

(2)当前后勤管理水平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被应用于医院后勤工作中,加之诊疗人次及医疗服务的不断优化,对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进行医院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医院对后勤管理专业化内容没有制定具体细则和专业的培训,导致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相关工作缺乏管理操作规范,管理人员操作随意性大,综合管理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急需加大对后勤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外出进修培训的力度,提高后勤管理专业化水平。

(3)后勤管理系统运行机制不健全。医院的后勤管理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行起到协调与统筹的安排,从医疗物品、设备仪器及办公用品的采购、储藏、保管、领用到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工作涉及范围广、要求高、协调难度大等特点使其更加需要健全的后勤管理系统运行机制,但是乡镇医院后勤机构普遍存在设置不够合理、制度不合理、效率不理想等情况,加之没有成本意识,没有明确的职责界定划分,有时在后勤科室与业务科室之间出现脱节,导致管理效率达不到,影响了整体工作。

二、医院后勤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在现有体制下,部分乡镇医院后勤部门未能定岗定编,不利于能者上、庸者下,加之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中,普遍使用收入扣除成本这一核算方式。但由于后勤部门不能产生直接的业务收入,未能实行全成本核算,后勤厉行节约不够。其所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难以像医院其他科室一样进行核算,对各种用品领用普遍作为管理费用进行摊销,而没有采用量化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无法衡量其对医院产生的绩效。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和浪费资源的现象,以及为了减少返修带来麻烦存在着把一些经过维修即能使用的物品进行报废处理。同时,一些大型设备及贵重设备损坏以后,存在着现有维修人员因技术水平无法承担维修任务,需厂商维修,维修费用高昂的同时给医院正常运行带来障碍。

(2)后勤管理干部培训机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素质亟须提高。随着后勤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的乡镇卫生院后勤人员并非是相关专业出身,水平差距很大,学历层次高低不一,后勤部门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责任心不强进而导致后勤服务质量下降。同时,乡镇医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普遍重视医护人员的培训,而常常忽视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培养,加之我国普通高校中很少设有医院后勤管理专业,致使在医院后勤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中未能同步跟进。另外,后勤队伍中的技术工人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进修学习机会偏少。医院对后勤人才培养上缺乏全方位、系统性考虑,往往是需用时临阵点将,东拼西凑,导致后勤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后勤管理模式落后,与医院发展要求不协调。由于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要求相关工种和工作流程必须注重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医疗安全。其作为一种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不可避免存在各类医患矛盾,使之较一般物业管理服务所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加之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比较特殊,除医护人员外,来院诊疗和康复的患者,孕妇、小儿都需要特别的关照。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专业要求高,它需要后勤管理学和医院各相关专业学科的理论支撑。而当前,后勤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模式陈旧,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后勤服务缺乏竞争,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后勤部门缺乏活力,不能有效满足医疗管理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供”、“求”矛盾日趋突出。

三、提高我国乡镇医院后勤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后勤管理工作对医院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有限的管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管理成本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对成本资源的综合控制,以提高医院整体效益。而目前传统后勤管理模式迫切需要进行全面优化,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引入和全面提升,探索建立社会化外包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的同时杜绝诸如“一包了之”等现象,对项目管理、人员考核要抓实抓细。实施定员定岗,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优化后勤管理技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建立专业后勤管理委员会,抓好后勤管理模式在各科室的落实,实现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

(2)提高后勤人员素质,促进后勤管理工作。医院后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应用较强的工作,随着医院条件的不断改善,服务对象对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后勤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后勤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强化后勤职工培养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此,乡镇医院应该积极支持鼓励后勤工作人员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相关参观学习及进修培训,通过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组织岗前培训和在岗训练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整体素质,通过技术练兵等多种方式,促进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通过职称晋升来激励员工的不断进取精神。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促进后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在管理工作中,结合医院后勤实际经营状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如物资采购保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登记管理制度等,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按需采购,提高各类物资的使用效益。对采购、保管、维修各环节进行全面跟踪,促进后勤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核算,对医院各科室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与收入、服务关联,加强对职工的绩效考核,把职工的基本利益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科室成本耗费等紧密相连,加强职工的成本意识。加强医疗、办公设施设备的统一管理,有效提高医疗等各类用房的利用效率,在保证日常医疗和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全院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使用登记、综合调配等基础性的统计工作,加强监督与检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为医院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证。完善易耗品的登记管理制度,逐月、季、年进行汇总分析,掌握其使用状况,保持合理的库存数量,管护并重、用养结合、节能降耗,切实提高维护能力和后勤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为泰州市姜堰区顾高中心卫生院)

上一篇:高等教育风险管理流程分析 下一篇:试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基本目标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