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08 10:41:22

中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融合意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五大构件之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础英语教学五级目标描述中,要求学生“对目的语语用规范及其文化内容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提出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英汉文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融合意识。

一、中学英语中常见的口头言语方面文化差异的分析

(一)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1.称呼语(Addressing)。在汉语中我们一般用“姓+头衔/职务”的称呼方式,如“王院长”“马经理”;但在英语中,却是用“Rank/Post+name”的称呼方式,如“Principle Wang”“ Manager Ma”。在英国,对中小学教师通常的称呼方法是:Mr./Ms.+姓,所以我们可以称呼“古老师”为Mr./Ms.Gu.。

2.问候语(Greetings)。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了?”“你出去了?”这只是打个招呼而已。而英语这样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关你什么事!)”英美人见面时常用的是“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再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

(二)生活习性文化方面的差异。

1.私事与关心(Privacy and concern)。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一样。对他人私事的干扰,就好比对一个国家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What’s your religion?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等。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属于“个人私事”问题,而他们很重视privacy,不愿别人过问个人之事。

2.称赞与谦虚(Praise and modest)。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称赞和夸奖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而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 you.”来回答。

(三)社会交往文化方面的差异。

1.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打电话的对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speaking.”,而不是“I am ×××.”;要说:“Is that ×××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在谈话结束时,英美人大多会说“Thank you for calling.”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人打电话一是要花钱,二是要花时间。中国人没有说“谢谢你打电话来”的习惯,所以有时候会给英美人留下“无礼”的印象。

2.社交礼节(Social contact formality)。以please(“请”)为例。在某些场所我们不宜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美国人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但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用“You go first.”这也是不恰当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

二、培养中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融合意识,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实用原则。

真实实用原则就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选取的文化内容要密切联系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与日常生活交流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和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密切关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二)比较融合原则。

比较融合原则就是通过比较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用融合的方式把文化融合意识教育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运用英语的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英汉文化融合意识教育。

三、《新目标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备课设计巧妙,做到“四维”融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应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订出相应的文化教学目标。绝大多数英语老师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备课)的时候,往往只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方法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往往忽略了文化教学目标。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与所学材料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并巧妙地融入备课的教案之中。要充分体现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明显差异,力争集悬念、新意于一体,做到“四维”融合,以在教学计划上真正体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时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创设文化氛围,做好对比分析。

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教师可结合各单元的语言功能项目,在课堂内通过放录像、显示具有文化标志的图片或实物,创设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如在教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时,当提到Canada,France,Australia等国家以后,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有关这些国家风情的图片,并引出这些国家的一些重要城市的概况、主要建筑等基本知识,增加了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了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在介绍“圣诞节”的同时,我把Silent Night(平安夜)这首歌放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圣诞节的气氛。另外,我还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其他一些节日,如Easter(复活节,纪念耶稣的复活),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

进行英汉文化的对比分析是培养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的语用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Good morning”的“介绍、问候”等语言功能项目,我告诉学生如何跟英语国家人士互致问候,向学生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人士见面的礼节: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时要说“I’m pleased/gla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分手时,他们会说“It’s nice meeting you.”或“Nice to meet you.(能认识你很高兴。)”。

(三)重视第二课堂,用好互联网络。

中西方文化涵盖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内容包罗万象。培养英汉文化融合意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拓展课外第二课堂文化教学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的英汉文化差异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物品,如地图、邮票、广告、信函、钱币以及其他物品等。

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也是课外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以英语为载体,它的语言是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真实反映。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四)进行拓展练习,重视考试评价。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我认为,一份好的英语试卷、考题中应该包含有一定的考查英汉文化差异知识方面的内容,真正落实《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

测评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最常见的题型是单项选择,而且大多数都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形式进行。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英汉口头言语方面的文化差异。

一种考查文化知识较常见的题型是阅读理解。例如有一篇阅读文章中提到:“As a child,Bill Gates was an ambitious boy,though not good at school studies.”文后有一道理解题:“What does the writer of the passage think of Bill?”其中有两个选项:“A.He thinks Bill is not a good student at school.B.He thinks Bill is a long-sighted boy although he doesn’t work hard at his studies.”有些学生就选择了A项,显然这些学生对于ambitious在英语文化中的感彩没有弄清楚。汉语中“有野心的;野心勃勃的”为贬义,而英语中与其对等的“ambitious”却为褒义词,意为“有抱负的;志向远大的”。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我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英语词汇的真正含义,而且要让他们学会用英语思维,不要照搬单语词典上的汉语意思,以免影响理解。

通过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进行考查评估这种策略,可以进一步推动对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我通过对近四年(2003―2006)杭州市中考试题进行的整理分析发现,几乎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出现了一定的以英汉文化差异知识为内容的考题,这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重要性。

在多层次的英语教学中,系统引入和加强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所必需的。只有尽量消除英语教学中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克服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国家的文化产品正铺天盖地流入中国,我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接受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并融入其中,这是很现实的。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华夏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一,它对东方国家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决不能厚此薄彼。

参考文献:

[1]童富勇.现代教育新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国外外语教学,1998,(4).

[6]王春晖.英语课堂教学中东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J].小学外语教学,2001,(7).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上一篇:京师同文馆英语教学及其对当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文化差异\文化教学与独立学院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