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

时间:2022-08-08 05:18:33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

摘 要 本文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与广东南方通信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描述,旨在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零距离”上岗人才的新路子,并把成功的经验辐射推广到其他专业。

关键词 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 “零距离”上岗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规避校园招聘中“看错人”和招不到人的风险?这些都成为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常常面临的问题。为了克服校园招聘本身存在着一些难以弥补的弊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1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广东南方通信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建公司”)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3年10月创建的一家主要从事通信网络建设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随着通信业朝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电信增值业务日益引导潮流。南建公司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工程建设、设备维护和网络优化方面均走在行业的前列。2010年7月至今,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建公司在订单培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总结。

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1严把质量关,挑选培养对象

“南建订单班”学生的挑选是在校企双方共同审核下进行的。学生自愿报名,由学校和公司通过考核和面试,审定合格后,签订三方协议,选择48位学生组成了第一届“南建订单班”。

2.2校企深入探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9月,移动通信专业教师与公司相关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开会,根据订单培养岗位需求,以原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四、五、六学期加入企业定制课程,制定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南建订单班”课程设置方案》。包括由企业师资完成的4个学时的《企业实务》课程,介绍南建公司的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26学时的《岗位基本技能实训》、24学时的《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和24学时的《WCDMA无线网络优化》课程;由企业师资和本系教师共同完成的26学时《 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课程,是专门针对移动代维考证的,形成“订单班”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

2.3工学交替,科学实施人才培养

一方面,派企业师资到学校授课,另一方面,组织“订单班”全体学生到南建公司汕头培训基地进行15天的基站代维培训,然后分成四个小组赴南建各地分公司进行基站代维工程实训。同学们以顶岗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各分公司,与公司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受到各分公司的称赞。

2.4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南建订单班”一、二、三学期的基础理论课在学校由本校教师任教,四、五、六学期由企业师资和本系教师共同授课。实训课程在校内实训基地、南建汕头培训基地、各分公司工程现场实施。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5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激励机制

在“订单班”开班仪式上就颁布了企业出资的奖学金制度。毕业时开表彰大会,对优秀毕业生实行奖励。平时,“订单班”的学习形式主要采取小组竞赛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毕业前,安排施工队长选拔培训和考试,成绩优异者晋升为施工队长。

2.6专人负责,注重学生的管理与考核工作

“订单班”实行双辅导员制,学校选派责任心强、专业骨干教师担任辅导员,公司选派人力资源部主管担任辅导员,双方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学生在公司岗位实践时,实行“准员工”管理,同时配备专人负责引导,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估和结果记录,由岗位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分工协作。

3合作成效及意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得益。企业的“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预订单,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的工程项目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实战机会,使学院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工作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根本转变,有利于办出“品牌”专业。“订单”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熟悉企业的窗口。结合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明白诸如诚信、守法、勤劳、敬业、文明、礼貌等基本的做人道理,培养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树立适应劳动就业需要的正确的择业观。通过企业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得到一批对本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的核心员工,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实践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劳动力,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4展望

今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寻求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辐射到其它更多的专业的更为全面的订单培养;寻求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评价方法的改进,从课程内容的设置到教材的编写,从实践条件建设到师资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寻求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丁继安.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法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程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