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拓展校企合作多形式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时间:2022-02-15 12:30:21

深度拓展校企合作多形式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摘 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开发项目等,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组织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尝试,构建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订单培养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17-01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隶属单位。近年来,随着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韶钢)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大量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不断引入,急需大批适应企业升级新形势的技术人才,这就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韶钢进行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契机,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培养、培训员工、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为韶钢培训员工,提高韶钢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又为韶钢输送合格的毕业生。逐步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人才规划为导向,与韶钢合作,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置专业、共同参与教学组织管理,共同选择订单培养对象,保证了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适应韶钢新技术水平的需要。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确定订单的初期,韶钢人力资源部深层次地参与了学校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包括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建设培训基地。校企互动使双方的合作达到了较理想的程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校提供生源、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并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则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并负责专业课的教学。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1.组织管理。(1)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校内资源,建立专门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理论研究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师资团队,推动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单独设立了炼轧技术专业教研室,委派专业带头人,形成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的专职教师团队。韶钢派驻专门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2)韶钢人力资源部组建“企业讲师”队伍,建立实践性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企业讲师讲授的机制。(3)实习生产厂专门为项目提供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的相关一线技术岗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4)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韶钢人力资源部、实习生产厂建立固定的项目组织流程,明确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韶钢人力资源部、实习生产厂的相应项目联系人,确定项目组织流程图。

2.教学管理。(1)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开展1+0.5+0.5+1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即1年“学校中心”的基础课学习,0.5年的专业认识及生产实习,0.5年“学校中心”的专业技能学习,最后1年“企业中心”的集团公司顶岗实习。(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主体和教学内容,根据韶钢生产岗位的任职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并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理论和实训教材。(3)突出学生实践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重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4)加强专业带头人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平台建设。在韶钢公司管理学院的主导下,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学生培养和员工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带队实习、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分厂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的兼职教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5)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视过程监控,吸收韶钢人力资源部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估方案。(6)建立并坚持集团公司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集团公司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通过系统分析,不断完成专业结构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优化。

3.学生管理。(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大力宣传“认识国企、热爱韶钢、安心一线”的就业教育工作。(2)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并形成学生管理培训范本。(3)加大鼓励政策,学院对参与此项目的学生优先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增大奖学金比例、发放顶岗实习薪酬、增设专项助学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4)参与项目的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即学院根据项目学生的在校期间表现“优先推荐”就业,集团公司根据综合素质进行“择优录取”。

二、“量体裁衣”,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近两年,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韶钢合作组织、举办了PLC知识、机械制图CAD培训等136个教学班,8208人次接受了培训,培训效果良好,并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同和好评。在联合办班过程中,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经常组织相关老师随堂听企业专家讲课,学习专家的专业经验;企业专家也经常听学院老师讲课,借鉴学院老师的授课经验和技巧,经验共享、共同提高。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充分发挥企业设施设备优势,近两年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810名在校学生在韶钢炼铁、轧钢、建设公司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以生产一线的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育,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可以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都有极大的帮助。

四、深度拓展合作,联合开发项目

在校企联合办学的同时,韶钢以项目开发为基点,推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韶钢二轧厂联合建设了省级项目“以职业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基于岗位工序性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工作。项目主要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为教学载体,制定、开发完全符合韶钢二轧厂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的电气控制系统标准的课程。此项目开发工作一方面加强了学院“双师型”高素质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促进学生职业养成,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人力资源培养与培训建设相应的岗位培训教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服务。

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是有共同点的,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我们将以“诚信合作,共创双赢”为理念,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广泛合作,为促进企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就业作出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向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南方论坛,2010(1)

2.季本山.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J].江苏高教,2010(1)

(作者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韶关 512126)

(责编:贾伟)

上一篇:独立学院成本研究 下一篇:浅议低碳背景下高校“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