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教学点滴

时间:2022-08-07 07:48:57

美术高考教学点滴

摘 要: 针对学生在绘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十几年的美术高考数学经验,文章作者从变被动临摹为主动临摹;画水粉静物画,合理运用色彩三要素;学会运用补色三个方面谈了个人的一些见解,旨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作画方法与技巧,提高绘画技能,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 美术高考教学 主动临摹 色彩三要素 补色

在十几年的美术高考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绘画水平的提高,也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美术高考成绩,以下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意见。

一、被动临摹还是主动临摹

“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你会比别人看的更远”。古今中外的美术大师,都有过临摹别人字画的经历与记载。初学者临摹一些优秀作品也是必要和必须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绘画也是如此。临摹的过程能让我们理解作者的一些观察思路和作画方法,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技巧,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从名家那里学习构图、用笔、用色、取景、感受等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东西。

在临摹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地临摹,即“依葫芦画瓢”。画的过程不动脑筋,看到什么画什么,根本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画是为了体现什么……就拿临摹素描头像来说,素描头像中脸颊那儿有一些深浅不一的笔触,很多学生在临摹的时候,没有去思考这些笔触是为了体现颧骨或是哪一块肌肉而画,通常是被动地临摹了但画的效果不理想。他们不理解头部一些骨头、肌肉的解剖与构成。脸上的一些明暗调子令他们眼花缭乱,临摹起来一知半解,人云亦云。因为临摹是为了更好地写生,而被动地临摹以后,到写生的时候,学生无从下手,脑子一片空白。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主动地临摹。还是拿素描头像来说吧。首先,学生对头像内在的一些肌肉骨头,必须有很深的理解(借助于肌肉头像石膏、骷髅石膏等)。其次,临摹的时候,自己在意识上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比如意识上先想到要去体现颧骨,再去范画中找到体现颧骨的深浅笔触,然后去画。学生只有在主动临摹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引导手去表达,做到动脑又动手,对于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临摹的目的。

二、画水粉静物画时,学会合理运用色彩三要素

一些学生的水粉作业,看起来不生动,不够鲜亮,画面灰灰的、脏脏的,或是比较粉气,空间感不强,前后关系拉不开等。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能合理运用色彩三要素,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色彩三要素是色彩的本质。何谓色彩三要素?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明度、纯度、色相。事实上,这样的提法是有偏差的。明度、纯度、色相包含在任何一色当中,并非色彩构成三要素,要组成一张完整色彩作品必须包含色彩关系,色彩关系包含在色彩构成当中。那么何谓色彩构成三要素呢?即光感要素、形象要素、心理要素。其中光感要素包括明度、纯度、色相;形象要素包括形质、体态、面积、位置;心理要素包括冷暖、前后、厚薄、轻重等。

首先是光感要素:一幅好的作品(尤其是应试作品),一般是响亮而明快的。亮起来应归功于三方面:(1)明度关系是前提,也就是说要呈现好的色彩首先就应当成为一张好的素描,其中包含素描调子的概念。通常处理画面要求高长调,也就是说要求亮的够亮,暗的够暗,浅色面积分布较少,画面比较淡雅而开阔。但此类高长调非常容易画得粉气。(2)纯度关系是保障,一般情况考题当中的水果都是最鲜艳的,这一点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如花卉类考题,如果画面中心已经有比较大鲜艳面积的存在,就可以适当降低水果的纯度。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的是深色主体物的纯度问题,虽说深色物体并非一定比较纯,但如果处理以深纯色,画面亮起来的问题就解决一半了。如果某些作品在整个明度较低的情况下,考虑适当提升几块色彩的纯度,画面也会顿时鲜亮起来。有了明度和纯度的支撑,画面一般是“亮”的,但也有可能会是一张“单色画”。(3)色相关系是区分色彩与素描的关键。色相即色彩倾向,不同物体有不同的色相,同种物体也有微妙的色相差别,加上空间与环境因素的参与,物体的相对色相就会发生变化,有了区分的变化才是色彩训练的根本意义所在。在处理以上三方面关系的同时有必要考虑“拉开”的问题。拉开是肯定的,亮起来是必需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各自拉开是要有控制的,它们有度的要求。不同物质一般要求拉开,但有时为了画面整体框架型的需要就不予过分拉开;同种物质一般要求微妙,比如一篮子水果,我们就考虑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只有要达到某种效果需要时才考虑物与物的拉开。

明度、纯度、色相三方可以同时作用于画面,使其响亮而鲜艳,也可以一方凸显,其他方减弱,同样达到“亮”的目的。三方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构成色调的千变万化。

其次是形象要素:有形才能入画,色依形生,没有造型,一切颜色将华而不实。很多初学者应当重视,这也是色彩考试评分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我们讲画什么像什么,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质感,同种物体也有不同形态。梨是梨,苹果是苹果,橘子是橘子,不可混淆。中国的水墨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需要借助任何色彩的修饰就可以把画面的形组织得足够生动。作为绘画的根本是形的区分与变化,也是绘画的难度所在,梨和苹果谁都可以一眼区分,但梨和梨、苹果与苹果之间的区分是有难度的,是需要观念和观察的,有比较才会有区别。面积与位置在形象要素当中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又决定画面结构,制约画面色调。一张画的色调是由占画面2/3以上的主题色彩倾向决定的,其它色块必受大色块影响,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环境色。把一张完整的优秀色彩作品各区块颜色重新打散组合,原则上画面的色调并没有改变,颜色还是那些颜色,无非改变了组合关系,但画面的平衡与空间及色彩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许多初学者在默写训练时不知其所以然,任意更改其面积和位置,生搬硬套,适得其反。因此,在色彩训练当中,变调训练是必修的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最后是心理要素: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灰色比较稳定,暖色容易前进,便于浓郁而厚重,冷色容易后退,便于高雅而轻快。心理要素的巧妙运用也是区分不同画家风格面貌的重要标准。

冷暖是色彩当中的一个特有词汇,它的地位独一无二。冷暖在画面当中无处不在,物体的暗部亮部有冷暖,前后有冷暖,画面基调也有冷暖,冷暖是色彩入门的一把钥匙。色彩的中心词是“对比”,当明度对比减弱,纯度对比减弱,色相对比减弱的时候,冷暖对比的魅力才发挥最大作用,使原本软弱无力的对比重新焕发生机。

另外,心理要素中的前后、厚薄、轻重也可以称为技术层面中的节奏要素。在做到形色兼备的同时再赋予以节奏,画面将锦上添花。

总而言之,光感要素、形象要素、心理要素在色彩当中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矛盾统一,色彩的画面就是在矛盾中的协调。

三、学会运用补色

补色是指在色谱中一原色与其相对应的间色所形成的互为补色关系。由于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因而在色彩绘画的表现中,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用补色,不仅能加强色彩的对比,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

在水粉绘画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补色该运用在哪些地方。那么物体的色彩中哪些部分有补色成分呢?根据人的视觉平衡系统及出现视觉残像的规律特点,我们把补色成分在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位置作如下归纳,即在物体色彩关系中有以下几个应当有补色成分的部分:以一个深红色苹果为例,在这个苹果的明暗交界线上,投影的边缘应当有补色绿色的成分,在苹果边缘的四周也应适当有淡绿色的成分,混合在周围的背景色彩中。补色的分离性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会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明亮强烈,增强空间距离感。这可从印象派以来的外光写生及静物写生作品中获得例证,并加深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上一篇: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