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高考色彩静物教学

时间:2022-06-08 11:37:45

浅谈美术高考色彩静物教学

【摘要】色彩静物作为美术考生高考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学生如何快速有效的画好色彩静物,教师运用何种方法训练考生快速的理解色彩静物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色彩静物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的指导与讲解至关重要。

【关键词】色彩静物,色彩关系,体积感,空间感

色彩静物一直以来就是高考美术考生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如何使学生快速有效的画好色彩静物,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就至关重要。本人通过长期的高考色彩静物教学经历,谈谈对色彩静物教学的几点看法。

画好色彩静物主要抓住几点:1、构图合理2、色彩关系准确

一、构图合理

优秀的色彩静物作品其构图必定是非常合理的,画面主题分明、主次物体摆放合理、疏密关系明确。

通过多年色彩静物的教学经验,我把色彩静物的构图分为小空间构图和大空间构图两类。所谓小空间构图,是画面中或者静物摆放过程中,最前面的物体和最后面的物体空间距离较短,基本上在50cm以内,最左面的物体和最右面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在60cm以内,这种画面的空间距离较短,因此叫小空间构图。所谓大空间构图,是画面中或者静物摆放过程中,最前面的物体和最后面的物体空间距离比较大,基本上大于50cm,左右物体的距离大于60cm,这样表现出来的画面空间距离较强,因此称为大空间构图。

小空间构图能够很好地突出主体物,因此在物体较少或者较小的时候运用小空间构图,这样既能表现一定的空间感,同时能够加强物体的细节刻画,使物体刻画更深入具体。

常见的小空间构图有一字型构图、三角形构图和四边形构图,一字型构图是将物体摆放称一字造型,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平视视角,比如将物体并排摆放在桌子上,视线和桌面平行,这种构图方法在美术高考试卷中不常见,因此有时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中国美术高考网上公布的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艺术设计优秀色彩试卷中就有两张一字型构图的作品,其中的一张主体物为四个物体,一个西红柿、一头蒜、两个青椒(一个切开),整个画面采用一字型构图,四个物体放在一条平行线上,后面是蓝色的窗帘漏出一部分白色瓷砖的墙壁,桌面上铺着蓝色的衬布,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感。三角形构图和四边形构图在美术高考试卷中最为常见,因其安定、均衡又不失灵活的特点备受考生的喜爱。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的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常见的大空间构图又分为C形构图和S形构图两种。C形有三个点,主体物或者一般情况要放在中间的位置,前面放一些第一次要的物体,后面的物体摆放主要是用于加强画面的空间层次,加强画面的空间感。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S形从上到下第二个点的位置,第一次要物体摆放在从上到下第三个点的位置,最上和最下的点往往放次要物体,而且数量不要多,面积不要大。C形构图的特征是有活力、流畅优美、纵深感较强,适合表现物体较多的画面。S形构图的特征是具有曲线美、空间深远、纵深感强,适合表现物品较多、场面较大、大俯视的角度。

把握构图时还要注意画面的对比统一关系,对比是为了突出主体物,强化主体物。可以是单个的突出也可以是部分物体的突出。但一定要把握“度”,即画画的统一关系,讲究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对比与统一的巧妙他配,不仅能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还能是主题更鲜明、突出。如:大与小,高与矮,胖与瘦,长与短。

二、色彩关系

色彩静物最重要的是色彩关系,色彩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成败。在色彩静物中色彩关系主要有明度关系、色相关系、纯度关系和冷暖关系。色彩关系的塑造主要运用在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物体的体积感。

1、物体的体积感与色彩关系。明度关系与物体的体积感:明度关系是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任何一个物体受光线的影响都会出现黑、白、灰的关系,会出现受光面、顺光面和背光面等几大面,受光面是亮面,顺光为灰面,背光则是暗面,要加强物体的体积感就要加强亮灰暗三大面的对比关系,从明度九调方面分析,1为最亮,9为最暗,那么要加强一个物体的体积感,就应该把亮面处理成1的明度,灰面为5的明度,暗面为9的明度,这就是最强的对比关系,最强的体积感。

在明度表现时,如需加强体积感,就要加强亮灰暗三个面的色阶对比。如一个苹果,本身的对比关系比较弱,亮灰暗的对比可能是3:5:7,如要加强体积感,则要把对比关系调整为2:5:8。色相关系与物体的体积:色相关系主要有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同类色关系和邻近色关系四种,在表现物体的体积感时,要合理运用这几种关系,既能增加物体的体积感,同时也能增加物体的色彩丰富程度。比如一个红色的苹果,很多初学者在表现红苹果时往往用红色加入不同的白色表现亮灰暗的变化,这样的苹果没有色彩关系。红苹果表现时可以在亮部加入一些红色的邻近色关系,如加入黄色,让亮部成为一种亮黄色,灰部用红色,暗部可以加入些红色的对比色或者补色,如加入些蓝紫色成分或者绿色成分。这样从色相关系上去加强物体的体积感。

纯度关系与物体的体积:表现物体时,物体离作者最近的部位也就是灰面最纯,相比之下其他地方较灰。很多同学有一种误区就是以为亮部是最纯的颜色,亮部的色彩受光线的影响会加入一定的光源色,亮度较高但纯度降低。

冷暖关系与物体的体积:表现物体冷暖关系时,亮灰面作为一个整体,暗部作为一个整体,亮灰面偏冷的话暗部就偏暖,反之亮灰面偏暖暗面就偏冷。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如太阳等暖光,一般都是受光面暖,背光冷。在室内受灯光影响,则受光冷背光暖。

2、画面空间感与色彩关系

色彩关系对空间感的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表现空间感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色彩关系的变化。

明度关系与空间感:空间感的塑造应该是前实后虚,前面对比较强后面对比较弱,明度上的表现就是前面的物体色阶要拉开,后面的物体色阶要减弱。如靠前面的衬布的最暗部位和最亮部位的对比要强,后面衬布的最暗部位和最亮部位对比要弱,前面的暗部色彩比后面暗部色彩要暗,前面亮部色彩要比后面亮部色彩要亮。画面中如有前、中、后三个苹果,前面的苹果的亮灰暗色阶对比如果是2:5:8的关系,中间的则要3:5:7,后面的是4:5:6。纯度关系与空间感:前面的纯度高后面的纯度低。冷暖关系与空间感:色彩的冷暖颜色对比上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暗示,比如一般情况下暖色向前冷色向后,因为空气中的色彩是带一定的冷色。比如远山一般都是略带蓝紫等冷色,但同时我们还是要比较的看色彩前后的问题,主要是看它的对比性,对比强烈的色彩向前,对比减弱的色彩退后。

上一篇:谈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