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博士到教委业务领导

时间:2022-08-07 07:42:02

从教育博士到教委业务领导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师毕业后,我先后从事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和管理工作十几年。工作之余,我不辍自学,终于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这座我梦中的学术殿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教育应该深入到基层”,带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2001年9月,我又开始了博士阶段的理论研究与中学管理实践的双重奔波。我穿梭于大学和中学之间,既做研究人员,又当校长,时时感受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所带来的双重快乐与困惑。低起点的学术经历,使我特别珍惜大学的学习与研究时光,于是,在博士毕业以后,经过努力和争取,又开始了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如果说北京师范大学这所百年老校那丰润的学术营养给予我的是专业知识的浸润的话,那么,具有80多年历史的市级示范性高中给我带来的则是学校管理实践的磨炼。2005年秋,经过组织上的考试、考核,我被任命为北京市某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协助区教委主任管理全区有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职场的转换,给我的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专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也给我做好理论研究奠定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一、专业成长的经历

从中师到博士再到博士后,从教师到副校长再到教委业务主管领导,学业的进步、专业的发展和工作岗位的变化,给我展开的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挑战、矛盾与融合、烦恼与喜悦的生活画卷。我一次次地被鲜活的教育主题所感动。其间,我自主进行了“和谐班级建设”、“学校效能建设”两个专题研究。前一专题的研究成果已正式出版,后一个专题的研究已初步完成,同时公开发表了论文30多篇。

在我看来,到区教委做副主任工作是组织的信任,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当以赤诚之心,忠诚之志,坦诚之意,精诚之神,竭尽全力为全区的教育发展做好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副职,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按照岗位要求,积极主动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配合意识,加强班子团结;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工作中,依法行政;按照“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廉政勤政,自重自省;与时俱进,向领导、同事和基层同志学习,不断提高行政素养,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怀抱着这样的行政激情,我在原来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又将“教育行政效能研究”定为自己未来工作中探索的课题。我希望自己能在“班级建设”到“学校管理”到“教育行政”这三个教育系列中,实现所学所思与教育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些人认为,“既有学术积淀,又有教育管理实践经历”是我的优势,所以,对我的工作也多了一份期望。事实上,三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行政领导有着颇多的感受――“做”一项行政工作并不难,但内行地“做好’绝非易事;“懂”教育是一回事,“管好”教育又是另一回事。区域教育行政领导既不同于一般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也不同于一般行政权力的运作,作为业务主管,其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比较特殊,其专业化发展是其能有效领导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对教育行政工作的体悟

从理论渊源上看,对教育行政的本质的认识,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源于德国的施坦因(V.Stein)学说的观点认为,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部门”,是“对教育的行政”,或者说是“根据法律规定,具体实施教育政策的公共权力”。源于美国的莫尔曼(A.B.Moehlman)学说的观点认为,教育行政是“教育服务的手段”,是“为实施教育目的而创造和完善条件”的手段。

不同的认识会影响人们对教育管理行为的选择。前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强调教委(教育局)是政府的行政部门之一,教委主任(教育局长)首先是一个行政官员,他要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要做好教育资源的争取和教育环境的保障工作;至于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指导,则可以由主管业务工作的副手来完成。因此,它更多地强调领导者的行政能力和管理策略。后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强调教委主任(教育局长)是教育专家,是“校长的校长”,是教育的指挥者,是教育政策方针的研究制定者和贯彻执行者。因此,它更多地注重领导者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智慧。

事实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教育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现代教育行政被认为是“国家权力机关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工作进行组织、经营和领导的行为或过程”。舒尔曼(Lee・S・Shulman,1998)认为,当代专业化职业原则上至少有6个特点:有稳定的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充分掌握学术和理论知识、能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操作和实践、能运用理论对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从经验中学习、形成一个专业学习与人文管理的团体。

根据自身的工作体会,我认为,教育行政专业化应该表现为:注重教育的专业智能、专业自主、专业服务;注重教育管理的计划性、程序性、绩效性,强调教育行政过程的精致与效能;重视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重视教育研究,强调法治,健全教育审议或咨询制度,加大群众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力度,行政为教育服务,善于组织、沟通及领导。因此,区域教育行政领导者不仅要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掌握教育管理原则和教育政策与法规,还要对一般管理中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行政管理权限和管理技术手段等有很好的把握。

从行政学的角度看,教育行政工作是国家权力机关对教育工作进行组织、经营和领导,所以隶属于行政管理。但教育行政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不能政治化或附庸化,教育需要政治上、宏观上的调控,但具体的教育事务应该由懂得教育规律的行家里手来掌控。我国教育行政目前通行的领导制度是明显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中,人们主要以科展主义原则实施教育管理。然而,这种原则对教育管理而言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它使教育的专业精神和自主性品质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行政制度产生的抑制和掩盖学术制度的倾向以及以行政要求来规范教育活动的现象也会经常出现。而官僚制的上下级关系造成的行政权力至上的结果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教育行政领导的责任心,使之明哲保身,只关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当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转变职能,打造效能型、服务型政府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育内部新的矛盾丛生、社会诉求复杂多样,教育局长(教委主任)作为负责教育事业的行政领导,在学术与行政二元权力的博弈中,强化教

育服务意识、保持专业清醒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区教委的业务领导,我在三年的工作中真切地感到,教育专业知识和行政能力应该有机结合,二者不能偏废。区县教育行政工作涵盖面广,行政的很多业务、政策、决策,都与学校差异很大,对个人而言甚至可能是全新的内容。行政工作是快速转换的――可能刚刚还在讨论宏观教育规划,转瞬就要面对微观教育中的基层矛盾的化解。因此,它对领导者的综合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有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但既往的理论研究并未涉及教育行政的内容;我虽然有学校的工作经验,但当前面临的却是地域、领域、角色的不同。起初,教育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管理“惯习”让我难以容忍又无可奈何。初始时期的不适应――环境的陌生、人际的孤寂、工作的误解、角色的迷茫、情绪的急躁,特别是对国家有关教育行政的一些特殊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机关行政规程的生疏都让我感到特别无助,无疑,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渐渐适应了新岗位的要求,教育学博士学习与研究的背景和中小学工作经历的积淀在随后的工作中显示出价值。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学校工作体会以及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的把握,使我比较快地完成了角色转换,也使我在研究与制定区域教育政策时、在实施教育方案时、在检查总结教育工作时,经常能够站在另一个角度,多一点研究者的眼光,来观察和审视教育事件和教育政策,于是,在教育教学业务指导与服务上,我多了一份从容与淡定。

在我看来,一个教育行政领导要做好教育行政工作,仅仅拥有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我曾经对高校教育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行过统计,一般高校除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外,必修课还有教育行政学(3学分)、教育政策法规(3学分)、教育管理学(3学分)、管理心理学(3学分)等;选修课程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学分)、教育经济学(2学分)、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教育公共关系(2学分)等。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一个合格的教教行政领导者来说,仅有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现代意义的教育行政的标准应该是“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信息化、国际化、优质化”。要实现教育行政的高效,教育行政领导必须拥有多方面获取、使用、储存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解能力、指挥能力、统筹与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其在学识修养、教育理念、思想眼界、人格品质、创新精神等多方面,都应从高从严要求。没有实践的磨炼,书斋里走不出真正的管理者;没有理论的积淀,也很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领导者。(“续貂”真言:本人自感本职工作做得很不理想,没有资格写这类文章。但编辑部之约,蛊情难却,我怀着忐忑之心,硬着头皮斟酌了很长时间,草草完成此受命之作,全当自揭己短,敬请同人指正。)

上一篇:教育科长专业发展:现状及途径 下一篇:教育局长的角色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