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时间:2022-08-07 04:10:46

怎样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能力;大语文观;素养;朗

读;典型;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048―01

W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登高望远,建立大语文观

从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入手,把语文阅读教学放到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去思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的阅读指导和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以指导阅读方法为前提,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为重点,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落到实处。

二、重视基础,提高素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应当从最基本的语文元素着手,不断扩大识字量,重视词汇积累,注重词语和句子意义的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语文教师要静下心来,像一艘潜艇一样沉入其中,打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三、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朗读的巨大潜能,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高效优质的朗读训练,不但能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文章的辞文“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要充分重视读的作用。以浏览为前提,了解文章大致内容;以默读为依托,梳理基本脉络;以范读为标准,把握感情基调和读的一般性要求;以朗读为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发挥好朗读中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朗读要有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读音正确、语句通顺、朗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有重点地指导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朗读的语气、停顿、重音、感情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扎扎实实地读,力戒泛泛而读,走马观花。

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用教学实践指导、带动学生阅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选名篇和精彩段落,引导学生阅读。要善于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学懂、学透,理解要义。教师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从整体感知到了解大意,从布局谋篇到立意言志,要让学生弄清楚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了哪些基本的语言手段,哪些语言表现方式。要从某一精彩段落入手,通过找出中心句,给段落分层,概括层意,探究语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训练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对文章归类,不同类型的文章教授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指导过的名篇为典型,带动其他相同类型课文内容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五、开展活动,巩固成果

1. 开展课外读书读报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 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阅读做基础,写作只是无源之水。只有学生脑海里有了丰富的词汇;有了良好的语感;有了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写作才有源头活水。不然,学生的写作只能是“硬挤”。教师要倡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摘抄好词佳句和精彩段落,要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哺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语文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或词语接龙、歇后语大赛、讲故事比赛、古典诗文诵读、错别字消灭竞赛等活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增强语文阅读的吸引力。学生为了参加这些活动,必然要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通过活动的开展,将会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开展趣味性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取得一石二鸟的学习效果。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打牢基础,常抓不懈,让每个学生都爱上阅读,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上一篇: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英语课前五分钟教学活动探究